“读思达”教学法促进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2021-11-20林伟
摘 要:“读思达”教学法是指综合了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读思达”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学科素养的培育=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阅读是完成知识的输入,思考是完成知识的加工,表达则是完成新知识的输出。如此,知识的获取才是完整的。文章首先介绍了高中体育“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接着解析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最后论述了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9-0014-02
引 言
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读思达”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涉及体育运动技术、体育活动特征、体育活动要点的文本素材,做到对相关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实操要点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然后,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互评模式等来纠正错误的体育动作,帮助学生反思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问题,进而使其突破体育锻炼重难点,搭建完善的体育知识技能体系;最后,教师创造出有助于学生展现技能,表达个性的机会,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分享給同伴的一种教学模式[1]。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指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中形成的一种道德修养。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或体育锻炼过程中掌握的一些体育理论基础、体育技能、健康的体魄及正确的体育习惯等。进一步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分为健康意识、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三个部分。下面,本文对这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健康意识是指学生对体育价值、功能的正确认知。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辨别、了解各种能够提高自身体育素养的活动,并清楚这些体育活动的特点、规则、理论基础、实操要点等,同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技能可以进一步分为体育活动技能和自我评价技能。体育活动技能是指正确参加体育活动,确保体育活动育人价值能够有效发挥的技巧、策略等。自我评价技能是指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对体育锻炼有效性、体育锻炼时长和强度、自身体能素质及成长变化的评价能力。身体素质分为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运动素质是指个体参与锻炼后获得的能力,包括耐力、肺活量、力量、速度等。健康素质是指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2]。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助于高中体育教师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式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实践
(一)广泛阅读,强化高中体育基础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最实用、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并没有很多需要阅读的文本知识、概念理论、图表公式等,但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阅读是不可忽略的。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体育活动的实操要点、动作标准、热身工作及对应的防护措施,如此才能安全高效、流畅有序地进行体育锻炼。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从安全防护、动作要领、健康理论、重难点知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课前就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系统、全面的认知,从而在实践操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化,以及实操动作的标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教学足球运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运动前、运动时、运动后三个阶段的防护措施,要在运动前指导学生完成热身,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踢球时应该注意的尺度、闪避的技巧,在运动后则需要对受损的膝盖、劳损的部位进行按摩、热敷等,以此来缓解身体疲劳。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挂图、多媒体课件、示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专业的踢球技巧,如运球过人的技巧、变速变向的技巧、射门角度的调整技巧等,最终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点,提高体育活动的专业性。
总之,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牢学生的体育基础,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要认识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单刀直入”,直接开展体育教学的模式,应赋予体育教学更多的人文性、理论性和专业性。
(二)多向思考,培养体育学习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才能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细节特征,实现知识的内化。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懂就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篮球中的运球不稳、跑步时的用口喘气、跳远时的助跑太短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病症,思考解决对策。教师要通过正确的示范对比、亲身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其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
此外,在传授体育知识技巧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聚焦问题来进行探索、求证。
例如,在教学“行进间运球”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始终无法将前进与运球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协调。不少学生只会原地运球,一旦往前推进,球就会失去控制。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行进间运球的击球点与原地运球的击球点位置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有所不同?”“用手掌的哪个部位去击球才能让球顺利前进?”抛出问题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尝试、查阅资料、回顾思考、想象模拟,最后由教师做出典型的错误示范与正确示范,通过对比来强化学生的正确认知。总而言之,教师要遵循“练中思、思中悟、悟中会”的教学原则来开展教学,落实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实操技能的双向发展。
(三)全面表达,发展体育实践能力
高中体育中的表达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深入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体育运动的见解、展示动作技能、表达情感体验。在体育见解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和同伴分享自己对体育活动特点、体育健康意识、体育价值作用等内容的观点和态度,通过互相的表达来深入理解体育锻炼、体育项目的内涵,领会体育的拼搏精神、团结精神与可贵品质;在展示动作技能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和机会,鼓励每位学生勇敢展现自己掌握的经验和技巧,展示标准的动作与娴熟的技术,通过动作技能的表达来彰显体育的魅力,展现出体育的风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对表达的技能动作进行点评、模仿、学习和优化,帮助学生掌握标准的、专业的体育动作,以便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展示情感体验和体育品格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控制情绪的技巧,诉说自己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失落、悲伤、骄傲、高兴等情绪,将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的喜怒哀乐呈现出来,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或安慰,并告诉学生体育竞技的意义,以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使学生成为具有自律自控能力的人,形成勇敢拼搏、乐观豁达的优良品格。
结 语
“读思达”中的阅读、思考与表达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彼此交融的。课堂因阅读而睿智,教学因思考而深邃,教育因表达而闪光。高中体育虽然并非一门理论知识繁多的学科,但也绝对不能忽视阅读与思考教学环节。高中体育教师应打破陈规,突破性引入“读思达”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程国锋.“读思达”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1,40(02):75-77.
陈贻坚.“读思达”教学法在体育选项课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J].体育科技,2020,41(06):158-159,16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以‘读思达’为支点提升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效应的实践研究”(课题号:MXZ——201902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伟(1974.5-),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