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阅读平台下的阅读教学策略优化实践

2021-11-20朱瑞芸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阅读教学

摘 要:“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开启,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智慧平台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变化,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小组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的出现。文章基于对智慧阅读平台优势的分析,营造了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的交互性、针对性学习环境,从而探索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智慧阅读平台;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9-0012-02

引 言

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已全面开启,深入影响着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大环境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找寻新途径,创新教学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智慧阅读平台辅助教学,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部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过于单一,把讲解课文当作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课文讲读环节碎片化,学生以听讲为主,缺乏个性化思考,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读篇目与自读篇目混淆,教师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课型的教学意图,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教师难以正确选择阅读材料来进行有效阅读,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低效的阅读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实际要求[1]。

二、智慧阅读平台适切性分析

智慧阅读平台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根本,借助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阻隔,搭建师生互动的在线交流平台,让学生的阅读实现可管控、可推荐、可分析,促进了阅读教学的纵向发展,拓展了语文阅读的深度。

(一)海量多元的学习资源,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一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智慧阅读平台是以传统的纸媒阅读为基础,创建多学科阅读书目,拥有百万册电子类图书,涵盖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阅读书目,分等级归门类,并提供阅读基础知识、综合知识测评资源。平台推荐与教材同步的群文阅读篇目,可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拓展。此外,平台上的许多文学作品还有配套的视频导读课、音频课和讲读微课等多媒体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二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研修资源。该平台不仅拥有文学类文本资源,还有专业的研修课程,如统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部编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教师智慧阅读与学生思维促进、整本书阅读问题链教学法等课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便利[2]。

(二)交互式学习时空,助力师生、生生互動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推动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并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对文本的认知能力,拓宽思考的维度。在智慧阅读平台上,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自由,不再受时空限制,极大地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教师还能通过在线互动掌握学情,及时诊断反馈,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成果在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们分享,可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精准的测评效果,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循环

阅读平台软件在导入学生信息、生成个人账号后,即可构建年级、班级的阅读数据库,实现对学生个人和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教师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有效的参考,进而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循环。

以笔者所任教班级为例,通过2021年寒假期间阅读数据及平均能力维度数据可知,笔者任教班级学生的六大阅读能力均超年级平均水平,但在“归纳整理”“欣赏共情”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在今后阅读教学中笔者需加强指导。

三、基于智慧阅读平台的阅读教学模式及策略实践

(一)优化智慧平台的教与学模式

初中生在阅读经验、方法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阅读时常会遇到重重障碍,特别是在面对整本书阅读时,通常只能将书读完,而不能明确阅读目的。在这种现象下,教师应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设计有梯度的阅读步骤,帮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在领取阅读任务后,自行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带着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参与小组在线讨论,从而在交流中深入研习文本,最终形成读书报告、微课等成果在平台上展示。

教师通过阅读平台发布阅读作业来检测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观察学习小组在线交流的发言情况,可以给予适时点拨和指导。阅读成果在网络平台上展示,阅读活动参与者均可点评,这也打破了传统评价“教师独揽”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评价的简单化、同质化的现状。

(二)构建互动共生的线上线下课堂

笔者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展示阅读课程。

1.成立学习小组,明确阅读方法

阅读常分为三步:一是速读,抓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章节内容;二是细读,圈点勾画做批注,可质疑、可赏析、可评价;三是深读,有分析、有事例,撰写读书报告。

2.基于课文学习,搭建任务支架

在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基础上,教师在阅读平台中创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程,发布逐级深入的学习任务。

(1)在阅读平台上通读全书,在线完成测试题,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海伦·凯勒一生的经历,获得浅层的阅读感受;(2)运用批注的方式分析海伦·凯勒的人物形象;(3)与学习小组分享“如何评价海伦·凯勒的一生”等阅读心得,并形成读书小记在课程交流区展示,小组成员互相点评,丰富阅读的感受和体悟;(4)创意写作:“假如你也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用这三天做什么?” 师生、生生共同交流,教师点评指导,形成文字、微课等多样性、个性化的阅读成果;(5)推荐阅读《爱的教育》《童年》,用所学阅读方法阅读相关书籍,实现学以致用。

以上学习任务由阅读、批注到成段成文,最终形成音视频成果,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探讨交流、展示互评、教材课文的教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的有机融合。学生在阅读支架的指引下,阅读成效拾级而上,逐步走向深入。

3.学后反思与小结

完成整本书阅读学习后,笔者建议学生就阅读的相关书籍、完成的阅读报告份数、在此次阅读活动中获得的进步、仍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师的建议等进行整理,在阅读平台上留存电子阅读档案,通过积累并反思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的反馈性评价也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提供有效参考。

四、信息技术辅助下阅读教学的坚守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智慧阅读彰显了特有的优势,但传统阅读教学仍不可取代。在傳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文本,深入品味字、词、句,让学生进入语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情感,陶冶情操,这体现了文学阅读的深度审美。

结  语

智慧阅读平台是教学的工具,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深度学习,使阅读教学更有实效。学生能否自觉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如何科学地平衡学习与休闲的关系,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林肖永.“互联网+”时代下阅读教学的变化及语文教师的应对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5):10-12.

戴晓娥.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74-7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智慧阅读平台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ZDJ2019A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朱瑞芸(1983.12-),女,福建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