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2021-11-20蒋魁堂

红豆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蒋魁堂

【摘要】随着新一轮土地承包确权的完成,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已变成一种大趋势。伴随着土地流转经营,农民自己无地可种;加之新型城镇化建设,许多农村青壮年涌入大城市打工,只留下幼儿在农村交由老人照看,成为留守幼儿。

【关键词】农村留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农村留守幼儿行为习惯现状

在幼儿教育中,父母的陪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隔辈老人或者幼师都无法代替父母的教育。因此,農村留守幼儿从整体上看,行为习惯较差,很多幼儿不注重自身卫生,行为粗鲁、叛逆,生活习惯不良。举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莹莹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的父母在生下她后不久就离开了农村,只留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虽然她的父母每个月都会打钱过来,但是她只有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父母一面。她的奶奶非常不喜欢她,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她的奶奶吃完早饭都会去邻居家打麻将,中午回来给她做完饭后又离开。她的个人卫生基本上都是自己处理,奶奶看了只是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家里的生活比较拮据,奶奶也是个非常节俭的人,莹莹的衣服只有实在看不下去了才会换洗。终于,莹莹上了幼儿园,接触了更多的小朋友。然而,很多小朋友嫌弃莹莹身上脏,不愿意和莹莹一起玩。莹莹很不开心,经常耍脾气,奶奶也不太管她,每次她打小朋友后,奶奶只是把她带回家训斥几句,然后又出去打麻将。幼儿园老师对她也很头疼,但是要带的孩子很多,老师管不过来。因此,莹莹养成了坏的行为习惯,不仅不讲卫生,行为动作也很野蛮。

二、农村留守幼儿不良行为成因

莹莹这样的留守幼儿还有很多,究其原因来自于很多方面。幼儿本身自控能力较弱,如果没有在良好的教育氛围内成长,很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家庭成因

首先,从家庭环境上来说,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巨大。幼儿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学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会模仿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培养出自己的行为模式。农村留守幼儿的父母前往大城市打工,莹莹这样的农村留守幼儿只能待在家里,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的思想仍旧传统,对家庭教育并不看重,基本上只要保证幼儿吃饱穿暖就大功告成。

(二)学校成因

在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本就不够,而一个幼儿园中,每个教师要面度几十个孩子。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幼儿园,全园只有六七十个幼儿,就是这样的幼儿园,一个教师也要面对二十几三十个孩子,每天幼儿的安全、吃喝拉撒等就忙的教师焦头烂额,无形中就放松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影响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社会成因

从社会角度看,农村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上又是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带孩子,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心无力。加之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三、农村留守幼儿习惯养成措施

(一)加强家园合作

因为农村留守幼儿的父母前往大城市打工,幼儿的教育问题落到了老一辈人身上,老人对幼儿的行为习惯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幼儿缺乏正确的行为习惯引导。

幼儿园及教师要经常与幼儿的父母沟通,让他们随时知晓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也便于幼儿园及教师掌握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2]。家长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幼儿远程沟通,为幼儿营造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幼儿园要及时与父母联系,告知父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询问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莹莹的父母在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问题后,开始每天与孩子视频,莹莹的性格也逐渐开朗了,和小朋友们相处得更好了。幼儿园老师将这一情况告知了莹莹父母,莹莹父母受到鼓励,在和莹莹视频的过程中,夸奖莹莹。为了再次获得父母的夸奖,莹莹在第二天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优化教育模式

农村留守幼儿的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这造成莹莹一样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有所缺失,只能由幼儿园方面多做些工作,尽量填补这部分缺失。因此,在幼儿园中,需要幼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身对幼儿心理的了解程度。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及时纠正留守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规范。莹莹的老师在觉察到莹莹的变化后意识到了自己过去工作的不足,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行为习惯,告知幼儿注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自从她作出改变后,班里孩子的行为习惯也随之好转。此时,她才注意到自己对幼儿的影响。

(三)加强各界关注

农村留守幼儿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只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通力合作,共同出一份力,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政府可以加大补贴力度,增加农村的教育资源,完善农村留守幼儿教育机制,将教改落实到农村教育中来。社会组织也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关注,定期组织关爱农村留守幼儿活动,通过游戏或者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自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莹莹所在的村子也来了一批这样的人,他们在村广场表演节目,幼儿园组织前往观看,莹莹受益颇多,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

结论:农村留守幼儿问题作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需要予以关注并解决。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予以解决。可以通过加强家园合作、优化教育模式和加强各界关注的方式来帮助农村留守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陆芳,付淑英.师生关系对农村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1(03):66-72.

[2]张俊,吴重涵.从家校合作到良好教育生态——兼论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学校产生[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7-13.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规划课题《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批号:BY[2020]G021号】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如何开展9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浅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