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有准学童,如何陪伴他面对交往中困惑

2021-11-20吴玉姗

红豆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伙伴友谊成人

吴玉姗

对于大班的家长朋友来说,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成为一名做好准备的小学生是当下的头等大事。面对孩子在这个阶段交朋友时的小担忧和小挫折,作为家长该怎么和善而理智的与孩子面对这些事,是需要一些方法和语言支持的。如果我们能够静下来、缓下来与孩子感悟这些事情,共同携手走过这个阶段,孩子一定会在民主有序的家庭教养中,成长为一名自信而向上的小学生。

困惑一:怕孩子在新环境里不适应,没有朋友。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幼儿期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它影响着入学后与老师、同学的交往质量。对于面临入学的大班幼儿,家长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制造孩子与同伴一起相处交流的机会。如:固定时间到社区广场散步玩耍,周末与同伴进行家庭户外活动等。同时,家长要利用孩子们在一起的契机,帮助他练习交友的能力和技巧。

1.帮助孩子识别并平复自己的情绪。当孩子遇到伙伴交往问题时,如回来说:“我没有朋友,大家不喜欢跟我玩。”,家长要听听他怎样描述这个情形以及观察孩子的情绪。家长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避免将自己的推测强加在他的身上。有时候,家人的认可就足以平复情绪。要相信大多数的时候,孩子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也可以自己解决。

2.与孩子交流他的眼中朋友是什么。当孩子有“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不再是我的朋友了”的话语和疑惑时,家长可以与之交流:某某为什么是你的朋友?(他给我糖吃、…)还有别的原因吗?(他经常跟我玩、…)间隔一段时间再重复问询这两个问题,会发现孩子对于什么是朋友,友谊的重要性、建立和维持一段友谊的理解在不断发生变化。有时因为孩子对友谊的观念滞后或者超前于他的伙伴,会出现关于朋友间相处的暂时困难。家长要做的,不是讲如何交朋友的道理,而是更多的倾听、了解他对友谊的理解,关注他的情绪,理解他目前的行为。

3.与孩子模拟主动示好的对话场景。家长要让孩子懂得,想交到朋友,主动“示好”非常重要。家长与孩子进行对话模拟练习,释放这样的“信号”,让别人知道他想要与其成为朋友。成人不要忽视这些简单的话语,一定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建立更积极的伙伴接触,提高他們交朋友的能力。

如下:

微笑的询问对方——你叫什么名字,也住在新园小区吗?

对别人的事情做出回应——对呀,我也挺喜欢《笑猫日记》这套书。

讲述自己的事情——我叫李妙然,我也是旁边这个幼儿园毕业的。

邀请参加——我会玩豆豆龙游戏,你可以加入我的队。

另外,如果孩子怕羞和被动,家长可以运用成人示范的方式,陪伴孩子感受加入一个伙伴群体的过程。比如,看有楼下邻居的小孩子们正在争先恐后的研究一个孩子带来的望远镜。如果自己的孩子很想去看看,但是有点怯懦不知道如何加入进去。

家长:你想看看那个望远镜吗?

孩子:我不愿意,人太多,我跟玲玲不太熟。

家长:人是太多了。我好奇他们为什么那么兴奋。我们俩一起看看好吗?

孩子:我想可以。

家长:我们等等,一会儿就能看到。你觉得邻居东东现在看到了什么?

孩子:我猜能看到对面楼上的那条狗。

家长:有可能。好了,人不多了。玲玲,我们俩也想看看。可以吗?

玲玲:呵呵,你们看吧。

孩子:哇,我不知道,这台新式望远镜真的这么厉害。

家长:真的,太神奇了。

成人通过主动向同伴表现自己的求知欲并得到满足的良好结果,来促进孩子自主的加入伙伴们的活动。

有时候,如果孩子不主动参与交往,这并不是说他的社会技能必然比其他的孩子差,可能是某方面的能力不够、对未知领域了解不多。当孩子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家长也要引起注意,帮助他拓展这方面的经验,提高相应的技能。

4.在家里设计并表演交友小短剧

孩子们非常喜欢表演游戏,这在幼儿园生活中就十分明显。他们会乐此不疲的重复喜欢的故事情节,并且加入自己的演绎。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从扮演角色或者看别人表演中来收集信息和观点。在家里,可以设定场景或者选择与交朋友有关的故事来表演。全家人一起讨论角色的台词和动作,让角色性格鲜明。利用家里现有的东西,即兴打扮一下,既可以塑造出有特点的角色,又可以激发想要扮演的兴趣。父母先来表演一遍,让孩子说说:“每个角色在干什么?这反映出角色心里想要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个角色还可以怎么说?”然后请孩子自己替换父母中的一个角色,使用刚才讨论的建议重演情节。孩子会在一次一次的表演游戏中,熟悉交友的技能。同时,这些故事情景可以带给他自信,让他感到自己是可以在真实世界中掌控这些的。

困惑二:遇到伙伴间的纠纷,孩子不会应对怎么办?

在孩子眼中,伙伴之间出现分歧,是对友谊严峻的考验。双方怎样控制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友谊是继续还是结束。冲突能否顺利解决,还影响着他在校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家长一方面担心自己孩子不为自己辩护失去自尊,一方面担心产生敌对或者激烈的行动造成伤害性的后果。如果孩子能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冲突,无需家长出面,那是最理想的。为了让孩子能积极地做出适宜行为,家长必须考虑如何帮助孩子一起去应对。

1.不要把朋友的纠纷当问题,要当做契机

家长要意识到冲突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孩子越小,因冲突产生的消极影响会越轻,越容易干预。当成人将这些“纠纷”重新定位成反映孩子交友发展水平的信息时,成人就会更理智的考虑这些事情了。

2.当孩子反馈问题时,注意回应的语言和方式

家长要理解孩子,把孩子的冲突看成发展中的普遍问题,不是孩子的本身的问题——“我的孩子就是调皮”“孩子就是很固执”。我们与孩子对话,不是抛给孩子一堆质问(你想想,为什么偏偏跟你过不去?哦,这没什么大不了。他这么做也没错。你想过自己做的对吗?),而是倾听孩子说什么并给与恰当的回应。试想一下,当我们成人感到沮丧的时候,家人用逻辑思维去讲大道理,能接受吗?这么做只会否定孩子的情绪。此时,孩子需要听到的是他的感受是正常的,需要知道家长同情他的遭遇,重视他的友谊。比如说:“是啊,听起来你受到朋友冷落了。”或者重复孩子刚才对你说的话:“哦,他不仅不听你的解释,还拿走了你的沙包,还去跟别人组队了。”家长能承认孩子受挫经历的意义,安慰才会奏效,孩子才能倾听你接下来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请别以为这很简单,我们可以先在成人之间做一下练习。

3.当大人在场时,为孩子演示解决纠纷的过程

在幼儿时期,小冲突、小纠纷可能时有发生。只要家长充分利用机会引导孩子进行问题反思,孩子就会逐渐在无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自己去解决冲突。孩子是需要学习技巧的,正如学习阅读技巧一样。我们可以分成几步来试试:

第一步,冷静的站在中立位置。家长保持平静的语气,蹲在两个孩子中间,与孩子尽量一个高度,这样孩子才会平静下来。

第二步,释放孩子的感受。家长让两个孩子分别表达他们的心情和感受,并用语言描述情绪,如“哦,现在你们俩都觉得自己很委屈。”

第三步,回溯事情经过。让每个孩子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互相倾听。如可以提出:“到底是什么问题啊?”具体的听听孩子看到、听到、做了什么。

第四步,确定问题。以“因此,问题是诺诺想要那个带弯头的零件的,但是东东先拿到了”这样的句子来确定待解决的问题,允许孩子补充添加信息。

第五步,询问解决方案。家长可以问:“你们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孩子提出各种方法,给与足够的时间,即使是某些想法不可实现或者有些可笑。

第六步,预测后果。家长让孩子们预想一下,结果是否被各自接受。可以问问:“如果这么做,会发生什么?”

第七步,选择最佳方案。请孩子在所有选项里选一个最终方案,如果一无所获,就帮孩子说两三个办法,让他们挑选。有时候,在家长看来不可用的办法,在孩子的眼里却觉得适合。

第八步,后续支持。当孩子继续游戏后,家长待在不远处,观察办法是否有效,每个孩子是否满意。如果问题继续,可以重复刚才的过程。

简单操作的“八步”,会丰富孩子主动解决纠纷的经验。正是成人每次都把问题解决的步骤,清晰的呈现出来,孩子才可以在真实的事件中,意识到自己是行为的主人,不是任凭冲动来摆布的人,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不是需要总靠大人帮忙的人。日后,无论他与谁交往,遇见什么新的伙伴,遇到什么新问题,都能从容应对,并相互信任,产生友谊。

猜你喜欢

伙伴友谊成人
养大成人
我的“好伙伴”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友谊的重量
珍贵的友谊
什么才是真友谊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真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