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0徐亚辉蒋立红宋玉
徐亚辉 蒋立红 宋玉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为网络教学提供重要契机,网络教学为翻转课堂提供基础条件。翻转课堂既有利于高效率地将学生生活感知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强化重点知识的落实,又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适合高中旅游地理模块教学。本文以中图版旅游地理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观赏”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期实现旅游资源的观赏教学目标,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疫情;翻转课堂;旅游地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73-03
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旅游地理的必要性
1.高中旅游地理教学特点
旅游地理模块是高中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中地理新授课部分的最后一个模块。该模块与必修一、必修二及选择性必修一联系紧密,既说明旅游资源分类、成因及资源价值,也阐述了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充分体现地理核心素养在旅游地理中的落地。如何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以及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就成为本课探索的主要内容。
2.高中旅游地理学情分析
本模块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够用整体性及区位分析的地理原理,简单思考较复杂地理现象的成因。此外,现阶段高二学生是选考地理准备参加2021年地理等级考试的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比较高,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喜欢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地理问题,但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
3.翻转课堂适应性分析
传统课堂旅游地理的教学,以课本为中心,选择较为典型的案例完成基础教学,学生陷入海量的简单记忆中,这些碎片化的知识难以与自己旅行经历相融合,投入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不仅教学效果不好,也与高中课标和高考要求相距甚远。
北京市教委在2020年4月13日明确高二年级第二阶段网络教学内容包括旅游地理和区域地理。通过前期第一阶段区域地理网络学习,学生存在听课走神、软件卡顿、重点知识落实差、听课找不到重点、笔记记录混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备课出发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这就为翻转课堂的應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综上分析,学生课前依照学案结合已有的旅游经历进行学习,带着疑问和困惑听课进入网络课堂,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经典案例,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课后迁移解决课前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线上线下融合的翻转课堂存在一定的差异,疫情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仅是在线上完成教学。此模式与传统课堂和传统翻转课堂相比,既有利于高效率地将学生生活感知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强化重点知识的落实,又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该思路,本课以中图版旅游地理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观赏”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初步拟定高中旅游地理模块基本教学模式:课前结合旅游经历完成学案—课堂完成重点问题探究—课后跟踪巩固练习。以期实现旅游地理模块学习的目标: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旅游活动,构建旅游者、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知识体系,加强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该旅游活动涉及区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培养人地协调观。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以旅游景观的欣赏为例
1.确定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结合自身旅游或者研学经历,对照学案举例说明某个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通过课堂探究,构建旅游资源观赏一般方法的思路框架,锻炼地理信息提取和概括的能力;结合当地区域地理环境及旅游业开发状况,简述不同旅游资源观赏的最佳方法,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2.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自身已经完成的旅游或者研学经历,结合学案中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为确保学生自学效果的有效性,应设计有针对性且符合本年级学生学情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设计以表格的形式结合亲身旅游实践经历回顾。通过回顾,学生已经锁定一些自己熟悉的旅游资源,通过阅读课本说出典型旅游资源观赏的一般方法,反思自己旅游过程中对于景观欣赏的正确性。之后,结合教材阅读材料,利用实例说明自身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上述三个问题摸清学生存在的难点和疑惑点以便课堂探究问题的设置。此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在课前学案的最后留有学生自学提问区,保证学生的问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在课上进行讲解。
3.课堂问题探究
课堂短短40分钟如何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教学内容的设计而言,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问题的设计一方面需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充分体现翻转课堂的优势,选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反馈出的共同难点和疑惑。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疫情下的翻转课堂依然是网络教学,应用的平台是腾讯会议,学生课前划分小组,并保证语音设备交流通畅,课堂上各小组可以通过语音和文字的形式完成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优势并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另外,本节课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空中课堂”教学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保证教学质量。以下为具体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游学成都线路中的旅游景点——都江堰·飞沙堰景区,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现场观赏此景观的方法。
(2)承接。教师通过课前学案,学生已经可以说出旅游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也反馈出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对于经典旅游资源景观的欣赏方法存在不确定性;二是对于旅游资源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缺少结合具体区域的变通。
(3)问题探究一:典型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PPT中呈现出的景观图片,尝试完成表格,说出典型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
(4)问题探究二:非典型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典型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以便帮助我们在旅游资源欣赏时能够快速找到最优欣赏方法;出示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思考该旅游资源欣赏的方法。
学生结合亲身经历以及提供的图文资料,思考尼亚加拉瀑布的欣赏方法。
(5)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探究了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反馈出的两个共同疑点。教师通过一个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翻转课堂实践的反思与建议
1.本节课的亮点
(1)教学模式方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无需担心课堂监管学生的问题,因为课堂讲授的内容是学生最想了解的内容。同时,学生通过课前学案和课堂探究,可以充分把握重点知识,并且能够有效落实在笔头,便于课后复习。因此,在充分考虑网络教学的利与弊之后,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旅游地理教学中,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教学设计方面。通过对本学期第一个月疫情下地理网络教学的观察,学生整堂课可能只有1/3的时间能够高效集中听讲,这就需要更多的互动才能够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知的探究,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可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3)教学过程方面。旅游地理因其是学生生活中亲身体验感较强的知识模块,充分调动学生过往的生活经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地理知识。此外,通过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帮助学生将专业化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内化,可以保证疫情下网络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学生参与度高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4)注重素养培养。以旅游景观欣赏为例,利用学生过往旅游活动实践经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点,思考旅游景观的欣赏,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旅游景观与旅游者的关系,体会旅游景观欣赏的自然美与人工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最终完成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总目标。
2.翻转课堂应用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结合疫情下的网络教学,将翻转课堂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其他内容中十分必要,为更好地促进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还需要关注和思考以下问题。
(1)高效翻转课堂的要素。一节高效率的地理翻转课堂要素:一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合理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三是合理设计课堂探究问题。
(2)走出微视频制作误区。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实践经历,有时候会比单纯制作微视频对学生学习动力的驱动更有效。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不仅适合网络教学,也适合更长时间的在校课堂教学。
(3)推广借鉴的意義。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方法等内容可以延伸到复课返校之后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如果可以扬长避短,相信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效果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注: 本文系北京市规划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促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以北京市八一学校为例”(课题编号:CDBA19097)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关注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地理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编号:HDGH20190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 课程与教学,2013(8).
张洪珍,刘向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 地理教学,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