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1-11-20佘玉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证书实训

佘玉妹

[摘           要]  国家“职教20条”中所提出的“1+X”证书试点制度,现已成为未来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培育方向。中职院校在推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1+X”证书试点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新机遇,增强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力争培育出高素质综合型的会计人才。基于“1+X”试点制度的实施方案及具体要求,深入探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结合探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使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更进一步发展。

[关    键   词]  “1+X”制度;会计专业;中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202-0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市场更需要能力平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中,要求职业院校将职业教育改革和地方产业创新紧密结合到一起,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型综合技能。笔者以所执教的中职会计专业为例,就如何依托“1+X”证书制度推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展开探究。

一、“1+X”证书制度下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基于“1+X”证书制度推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对于促进校企双方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十分有利。但除弊革新绝非一件易事,从现阶段的具体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会计教学内容与“1+X”证书考核内容不相适应

在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所开展的往往是独立的、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育过程中没有社会经济组织的参与和关注,培养出的会计人才理论性质过重,实践经验单薄,缺乏对多岗位综合专业能力的掌握,无法有效适应会计岗位需求。故在新时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育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履行工作职责的专业化会计人才。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随着“1+X”证书试点制度的全面推广和落实,中职院校也要结合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打造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年长的教师要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明确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必要性,在课堂中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理论和举措;年轻的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实训,积累从业经验,将岗位实践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结合“1+X”证书试点制度对师资队伍进行全面培育,中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员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满足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1]。

(三)会计课堂教学由注重理论转向强调实操训练

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缺乏良好的训练。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院校必须改变授课方式,将自身的课程设置和学术型院校做明显区分,在理论教学环节,多增加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就读期间能得到更多的实操训练机会。

二、“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策略

基于“1+X”证书制度推进会计教学改革,针对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中职院校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更有效地助推会计教学改革。

(一)打造专业“课证通融”新模式

当前的企业组织相对于财务会计更偏重于招收管理型会计人才,“职教20条”中也着重强调对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在改革中应保持足够的政策灵敏度,配合“1+X”证书制度引导学生学习新型技术和会计工作新内容。建议在对会计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时,融入X证书的内容,建构“课证融通”新模式。以我校会计专业为例,在2019年我校会计专业申报“1+X”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取得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原有课程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将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教学中,比如财税共享模块,这个内容中包括初期建账、票据录入、财税审核、纳税申报、档案管理,教师可以在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税收实务课程中渗透以上内容,在考试前一个月时间,针对X证书的内容,进行综合实训,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力求实现“课证融通”的目的。

(二)加强“1+X”证书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有潜能的因素。中职院校应依据“1+X”证书的职业等级标准和具体要求,对教师团队的培训内容进行分类定制,如年轻教师缺乏从业经验,那么培训内容就主要聚焦在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培训增长教师的实践经验,弥补其不足。年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接触不多,那么培训内容就应重点关注教师的信息化手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過培训帮助年长教师熟悉信息化教学模式,帮助年长教师掌握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技巧。总而言之,在“1+X”证书制度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当结合教师的不足,给予教师充足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培训机制,使会计专业教师投身于企业实践或者信息化教学环境,从中吸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度。

(三)优化专业实训条件

基于“1+X”证书试点制度,中职院校需增强学生对财务共享、财务云智能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程度。中职院校要及时补充实训硬件,增加学生对新型技术的接触机会,让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类信息技术,熟悉技术手段的应用方法,提高实训工作的先进性。同时,中职院校可以根据“X”证书的职业等级标准,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根据院校所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现状,推动产教的深度融合,构建围绕“1”和“X”而建立的人才培养体系[2]。

三、“1+X”证书制度下会计教学改革预期成效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处在历史发展的最佳机遇期,为了更好地應对世界各国之间愈加激烈的人才和技术竞争,努力满足时代发展、行业创新、企业求存的具体现实和人才需求,培养更多优质的会计技术人才,中职院校必须积极投身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实现新跨越。依托“1+X”证书制度,全力推进中职会计教学改革进程,将有效提高中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一)教学内容更富于针对性

随着“1+X”证书制度的贯彻落实,中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也在随之加重。通过“1+X”证书制度展开会计改革措施,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实施方案,针对性地落实“1+X”证书制度对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教师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随着会计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团队可以获得更充分的锻炼和培训,在新型教学技术应用以及会计实践能力的增长中获得突破。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会计教学改革的推进下显著提高,在教学创新能力上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为学生带去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专业实训条件渐趋完善

通过会计教学改革,中职院校可以加深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深度,为学生的专业实训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完备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能得到更充分的实训锻炼,并在参与实训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当前人才市场和社会经济组织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和期许,从而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规划,实现中职院校人才资源的有效输出。

(四)培养目标契合社会需求

职校向社会输送人才,除了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外,还有一层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其教学模式要和市场需求实现对接。当前中职院校正在大力推行教师团队年轻化建设,通过招收更多的年轻教育工作者,补充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保证教学团队的活力。而年轻的教职工通常缺少丰富的企业经验,对市场现状、企业需求不甚了解,这些都影响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性。通过基于“1+X”证书制度展开会计教学改革,就可以推动学校和市场之间的对接,依靠和企业互相合作的方式,让企业参与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及课程评价标准制定,让教学模式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市场输送更优质的会计人才,实现市场经济的平衡化发展[3]。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不仅是中职会计专业改革转型和挑战的重大标志,更是实现中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关键所在。中职院校在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时应该积极把握国家政策的内涵和要求,依托“1+X”证书制度,通过与企业积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加强课程体系搭建、建设新型教师队伍等方式,为加速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打造中职会计教学良好局面提供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唐以志.健全1+X证书制度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109-113.

[2]唐秋妹.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20(18):79-80.

[3]程小兵.“1+X”证书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之人才培养方案[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58-59.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证书实训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少就是多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