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中专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1-11-20刘洪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师应

刘洪玮

[摘           要]  中专生在数学基础、数学能力和心理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统一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的教学,同时避免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分层教学的误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分析了分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进而研究了分层教学法在中专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法;中专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092-02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隐性分层教学,可以区分学生的知识库、能力水平等差异。同时,它可以对学生实施合理的分组和分层,实现学生的动态管理,使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高效、科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二、中专数学分层教学现状与理论基础

我国开展课堂分层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分层教学初期的应用对象是中小学,在应用初期的成功与失败均为后来构建高效课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有诸多益处,其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脚步;其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三,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高中数学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分层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故而学校应该及时把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分层教学逐渐应用到了初高中和大学校园,但是中专数学分层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师仅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分层标准,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与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存在分歧,进而无法做到同层针对教学,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针对此,我们应充分了解中专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而提出分层施教打造高质量课堂的思考。

(一)因材施教和个体差异的理论

因材施教最早是由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点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习者,而隐形分层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性格,采用不同的手段和目标,对教学进行个性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已有的学习水平和潜在的学习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发展区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从这两个层次出发,把最近的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最近的发展区水平不断提高,让学生得到发展。隐性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认知结构”理论

根据“认知结构”理论,学习是学生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反映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统一的教与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习系统的构建。

三、分层教学法在中专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时,教师通常在课堂上使用隐性分层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在线测试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能力和水平,然后利用信息教学平台对不同知识水平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动态管理。此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并对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二)分层备课

备课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高质量的备课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学习基础和家庭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备课,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备课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按照低水平学生优先参与、中等水平学生主动参与、高水平学生带动参与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相互影响,高水平学生带动中、低水平学生学习。此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讲解,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新课,让低水平的学生复述上节课的知识,高水平的学生总结,介绍新课。在讲述具体内容时,他们会根据中级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教学,并在实践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讓高水平的学生演示具体操作,让中、低水平的学生提高使用相关软件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1.目标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为学生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和学术水平,为每个班级和每个阶段设定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取得进步和收获。

2.政策分层

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因材施教。

3.操作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区别,在基础知识相同的前提下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做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到知识巩固,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广度拓展,每个学生都能提高。

4.评估分层

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实事求是,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评价方法要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评价平台,可以通过过程、发展、终结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

四、分层教学模式在中专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的隐性分层应谨慎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身体素质、性格等方面。任何细节错误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分层教学时应该非常谨慎。

(二)隐性层级团队成员的实时动态调整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小组成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应灵活

教材涵盖的内容很广,每个学校的课程要求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掌握隐藏的分层教学节奏,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融入课堂,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引入竞争机制

在实际的隐性分层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小组合作教学。小组成员确定后,组长、讨论、组织之间的分工要合理,避免组长自满。教师可以每月组织学生竞选一次组长,让学生提高自信心,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

(五)注重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经历不断的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但也不能忽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所以要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中专数学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解金亮.关于职业中专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21(4):94.

[2]史雅莉.分层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9):152-153.

[3]刘春梅.分层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6):184-185.

[4]李秦嶺.探析中专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J].青春岁月,2019(11):212-213.

[5]王炎昭.浅谈分层教学在中专数学的应用[J].商情,2017(7):19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