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20张晨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7期
关键词:导图道德小学生

张晨

思维导图是以图像的方式引导、启发人们思考的辅助性工具,或者说是展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思维、想法转变成图文并茂的形象且直观的图示,用相互关联或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各级主题,并将主题关键词和颜色、图形相互关联,构建记忆链接,帮助学习者记忆、理解并掌握思维规律,充分挖掘大脑潜能,实现科学与艺术、逻辑与形象之间的平衡发展。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1.适度性

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一方面,教师需要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想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思维导图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教学的全部。教师应明确应用思维导图的目的——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展开联想。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足够多素材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不切实际、不尊重客观事实的幻想。写作中的虚构并不等于虚假,要以理论为依据,虚构的内容也要符合客观逻辑,有社会现实作支撑,不可凭空编造。因此,要想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训练。

2.联想性

思维导图具有内在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联想相关人物与事件,这正是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所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但是依据不足,缺乏耐心以及思维的连贯性,写出来的作文逻辑比较混乱。思维导图就很好地弥补了小学生思维上的不足,帮助更好地完成写作,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趋于成熟。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立足于实际去联想,让想象与思考更有逻辑性。

3.辅助性

从本质上说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的科学方法。但每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思维导图也不例外。小学作文教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小学生的思维习惯,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否则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会扼杀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应结合学情适当利用思维导图,不能盲目迷信它的优势;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在学生的认知、经验范围内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考。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作文题目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准确地抓住“题眼”才能把握好文章主题,否则很容易“跑题”,这也是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命题作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例,这个作文题的题眼是“道德”,也是思维导图中的“核心关键词”。应将“道德”作为主题,带领学生列出提纲,拓展他们的思维。以“道德”为中心,向周围分散出若干分支,形成“次主题”,比如,一个分支是“假期出行游玩,逃票行为是不道德的”;另一个分支是“坚守道德底线的不逃票行为”;然后这两个“次分支”再不断向外扩散,层层推进,勾勒出写作思路,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从见过、听过、经历过的小事出发,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哪些是有道德的行为、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写出的作文逻辑清晰,具有说服力。

2.利用思维导图为文章布局

在把握好文章主题后,接下来便是给文章布局,构建文章的框架——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以及局部和细节的关系,让文章内容更加丰满充实,层次分明,且逻辑合理。小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语言或文字的方式讲解文章构架,然后从各个角度分解文章内容,形成若干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局部内容,学生其实很难真正理解教师的意图,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各局部与细节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文章布局的“可视化”,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性格特点,促使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发展。以“我想对您说”为例,教师可以一边绘制思维导图,一边引导学生思考: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作文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写作需要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的支撑,而这正是小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教师更应该想办法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利用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模式,降低作文教学难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小学生并不缺少文字表达的欲望,缺少的是词汇量,不知道如何用文字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所以经常面临“无从下笔”的写作困境。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把握好写作方向。比如,写“我最喜欢的景色”,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记忆中的各种景色,避免盲目写作。先用“秋天”“冬天”这种很容易联想到景色的季节性名词引导学生想象,与其它景色相比,四季景色是学生最熟悉的,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体会过的,更便于学生结合生活去联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联想一个季节的景色,然后将想到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派代表把讨论内容填写在思维导图中。学生自己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写作主题、写作内容的理解,并能准确把握写作思路,避免文章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

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写作主题和文章框架、理顺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培养学生好的写作习惯至关重要。另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经验、认知等情况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想象,让想象有据可依,从描写具体的人与事开始,循序渐进,再过渡到心理描写、情感描寫,鼓励学生用文字抒发感情,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写作。

猜你喜欢

导图道德小学生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是小学生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