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2021-11-20朱翔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初中历史

朱翔宇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多种多样。历史课堂教学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和乡土校本课程。课外实践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环节,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历史纪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爱国主义;有机融入;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66-0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一直以来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主题之一,而历史课堂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这为我们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重点,指出了新的路径。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离不开历史学科教学。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历史教师要努力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每一位初中学生的心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表达。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广义上是指一切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教育活动,狭义上是指学校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付诸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甚至包括歪曲中国历史、侮辱革命先烈、丑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的新态势使得学生的思想变得多元化。而在校的初中生,以后将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他们心中,使其成为他们建设祖国的内在的不懈动力。

课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每个学科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学科也不能例外。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但是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没有理解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其次,在学科教学中,爱国主义经常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教育方式单一,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改变现状,切实落实课标要求,努力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中。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上,它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天然优势。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体现。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部分有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在中国古代史中,始终贯穿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历史发展主线。这一主线,涉及很多杰出的民族英雄。如在中国近代史中,有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正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再如中国现代史中,讲述了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及其背后感人的故事也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

(一)历史课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1.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

初中歷史教科书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体现在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塑造上。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是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编制的,里面所展现的历史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这里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对其中提及的历史人物进行了大致的统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学生心目中的爱国主义往往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来感受英雄们的爱国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突破点。例如,统编版教材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提及了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见表2),他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爱国主义不仅仅体现在抵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还体现在专研科技、造福民生等方面。例如,统编教材中有这样一类人(见表3),他们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身上也同样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

2.乡土校本课程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补充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伟大历史人物的精神感召上,还要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及身边人物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乡土校本历史课程是对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补充,它能让历史教学更加全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了解身边小的历史事件与平凡的历史人物。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明白爱国主义并不一定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这类大是大非的问题,可以体现在爱生活、爱家乡上,也可以体现在认真学习、尽职尽责上,还可以体现在为社会服务上……实施乡土校本课程可以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更生动、更具有实效。

(二)课外实践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环节

1.参加历史社团活动

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爱国主义影片,如《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长征》《国歌》《上甘岭》等。利用电影形象生动、易于接受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历史记忆,帮助学生体会革命成功的不易和无数先烈的牺牲精神。在社团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学唱爱国歌曲,开展主题阅读、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举办爱国主义纪念活动

在重大的节日或历史纪念日里,如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通过举办爱国主义纪念活动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纪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开展图片展、主題报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沙龙等。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教师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使命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考察近代历史遗址》,让学生通过考察家乡与近代史有关的建筑、历史纪念馆等遗址,来感受近代中国的发展。再如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来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巨大变化。这些实践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通过考察家乡的历史,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从爱家乡发展为爱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凭激情和经验,还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去认识什么是爱国主义。在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挖掘各种典型人物及其背后的感人故事,用生动故事中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引发学生共鸣,做到“润物细无声”。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艳红.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辽宁教育,2020(9):74-76.

[2]  祁生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75-7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初中历史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方法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