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课程体系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2021-11-20谢景霞
谢景霞
【摘要】课程结构的合理安排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祖国花朵成长的主要园地,其中的课程养分的施加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课程的变革也就被提上了日程。课程变革是指将分裂的、隔离的、以学科形式存在的知识进行融合,整合成有趣的、轻松的主题活动。根据童心教育理念,关照课程知识的同时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与学生的生命紧密相连,将不够完善的童心课程融合童心教育理念,形成童心“3+5X”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设计童心项目课程体系,这是每一位“童心”教育者肩上的责任。本文以课程变革为出发点,以课程的整合、课程的融合和课程深研为导向,初步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提出“童心‘3+5X课程设置”模式新观点,树立迎接课程的深度变革新态度,为童心课程3.0时代的到来保驾护航。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式学习;童心教育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教师就像“摆渡人”,把一群学生送到对岸,再回头去接另一群学生。那么,学校的课程就像学生完成人生历程的一次重要摆渡的舟楫。在这次摆渡中,摆渡载体的航船是否坚实,航向在哪里,船上的食物和水是否足够,可供选择的种类是否丰富,营养结构搭配是否平衡,所有这些能否支撑他们接下去的航程直至人生幸福的彼岸等等,都是作为“摆渡人”需要考虑到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将学校课程打造成学生完成这次阶段性重要摆渡的“诺亚方舟”。
一、课程变革的初心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然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花朵的成长环境和需要的养分。儿童成长的环境从场域上来说是家庭、社会、学校。如果说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那么学校是可控的环境。因为,学校环境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的养分是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养分不是毫无目的的,不是随意的,更不是盲目的,课程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养分,当然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而且当陈旧的、无序的、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不能给学生成长带来充足的养分时,我们就需要变革。因此,学校进行课程变革的初心是给学生带来充足的成长养分,学生就是课程变革的基点。课程变革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给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养分,指向成就他们丰盈的人生。
二、课程整合:学校课程变革的初步建构
我校基于以上认识,从心出发,指向未来,构建并逐渐完善了“童心课程体系”。“童心”即指课程是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服务儿童的,从儿童的内心出发,指向儿童的成长每一天,让美好积累,成就未来。在“童心课程体系”的初成阶段,即1.0时代,我们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的养分不是干巴巴的知識,尤其是分裂的、隔离的、以学科形式存在的知识,即使这些知识有养分,也不能发挥功效。因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有活泼的身体、有丰富的情感、有审美的情趣、有对未知的渴望,他们需要的养分是综合的、有趣的、美的、轻松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可以融入各种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因此,开始阶段,我们以课程整合为主,开展综合课程、探究式活动、情感参与感强的集体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实施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要求课程知识的渗透性,如,在数学课堂渗透艺术审美、数学故事、环保意识等;综合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如,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科学是国家课程,环境教育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二者的整合可以让国家课程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也可以避免有些内容重复学习的问题,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不定期的主题活动课程和每周的社团课程,活动课程的主题分年级而定,由年级组长和该年级教师确定,他们在学期前在调查的基础上设计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和地点根据活动内容需要而定。时间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个月,各活动也有时间交叉的情况。社团课程由学生自发选择组成,学生成员各年级的都有,他们基于相同的爱好相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如,击剑社团,由于报名人数多则分成了几个分社团,上课时间错开,每一个社团至少一周上一节由教师在场指导的课。课下,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以及与教师探讨演练。这样,童心课程体系1.0初步形成,见图1。
在课程整合阶段,我们整合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有学科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但是,从整体的课程情况来看,学校课程还是以学科课程为主,主题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三类开展得较少,时间也不固定,缺乏一定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保证整合性的、综合性的课程按质按量地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这一阶段课程整合的方式主要是相同主题的课程内容的渗透,不同学科间内容差异较大,整合会出现生硬或牵强的状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整合不够深入和细致,缺乏更详细的体系设计和实践引导。
三、课程融合:学校课程变革的推进
上述童心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课程整合,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关照课程知识的同时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有意打破学科界限,与学生的生命紧密相连。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课程整合是粗线条的,一方面是因为没有顶层设计的理念引领,另一方面是因为课程缺乏有效的目标,尤其是逐渐递进的发展目标。
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各科新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对十几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抓住“童心”这个关键字眼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分析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并邀请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征求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的意见,最终提出“童心教育”的理念,并赋予其明确内涵界定。2015年9月,对核心内涵进一步凝练,提出以“化育童心,至诚至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表述,是学校课程进行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我校“童心教育”理念源于学校的办学历史与精神积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需要汲取其中的思想养料,需要充分的解读与理解。
因此,学校对“童心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度解读。童心教育是指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以儿童的自然天性和天赋资源为基础的教育。童心教育重点落实在保护儿童的“五心”——赤子心、敬畏心、善良心、好奇心、想象心等,追求儿童“至诚至真”的教育。
在“化育童心,至诚至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进一步思考由课程的整合到课程的融合,不是简单地将学科课程整合到一起,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将课程设定为三大版块和五大领域。三大版块为:童心教育必修课程、童心教育选修课程、童心教育专题课程。课程融合为五大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健康领域、人际关系领域、艺术领域。这五大领域构成了“童心课程体系”的枝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向,课程内容就是他们发展的“养料”。具体的课程是学科的融合,体现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人际关系领域融合了《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礼仪与交往、演讲与思辨课程,课程开展形式灵活,以主题活动形式、探究活动形式、比赛形式、话剧形式等。这样,我们全面构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得益彰、专题课程彰显童慧的“童心课程体系2.0:童心‘3+5X课程体系”。“3”指三大版块,“5”是五大领域,“X”是学生个性选择的无限可能。童心“3+5X课程体系”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学校课程建设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协调与均衡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课程融合度更高,学科之间的便捷更加模糊,主题式教育更加突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见图2。
童心“3+5X”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化育童心,至诚至真”为核心内涵,以创设学生发展空间为平台,实现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构建“培养至诚至真的现代少年”为童心教育课程体系总目标,设置年级段细化目标(表2),彰显教师专业特长,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力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四、课程深研:迎接课程的深度变革
互联网推动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在互联网新时代要具备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融合的五大领域虽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对学生未来适应并没有明确的方向。项目式学习在国外称为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其实,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问题式学习”,但笔者更认同译为“项目式学习”。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因为问题是具体的、单一的,而项目是嵌套着子项目的复杂结构,项目包含复杂的不确定的因素,但也有可探寻的价值及规律。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可以深入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获得成果。一个项目涉足多个领域,涉及的主題众多,关联的知识点也很多,关键是在项目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集体中参与学习,深入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情感关切也会被调动起来。在项目式学习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混龄小组,设定目标、角色分工、细化问题、逐渐深入探究,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学习如何解决挑战性问题。另外,项目式学习是富有兴趣的,学生的选题和探究过程是自主的,他们的学习热情高,学习参与度高,学习成效更好。对于教师而言,项目式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和变革的机会,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可以真正尝试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由此撬动的教学体系、教研方式、师生关系、管理模式的变革,从而让教师更近距离地感受新课程、深度教学变革的价值和自我成长。
项目式学习包括选题、设计(目标、问题、整合)、分组、实施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在项目中深研课程,融合课程内容的设计者。例如,“废品公司”项目学习,问题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用过的废纸该如何处理。这一项目包含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成立一个公司解决废纸问题)和复杂的情境(成立公司需要复杂的程序,牵涉的人多,分工事项等较多),有子项目(如何成立、如何运营、价格、市场等),具有持续探究的价值。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亲身体验纸张的处理过程、公司的运行、市场经济规律、社会上的环保行为,等等。当然,我们没法区分这个项目学习包含哪些知识,涉及哪些学科。事实上,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如,人际关系领域的和客户打交道、语言领域的写作、健康领域的环保知识等。我们可以明显地感知到,这一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向等方面有积极影响。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对他们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为了让学生深度体验课程,给学生提供影响深远的成长养分,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推进课程的变革。目前,在“童心‘3+5X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正在设计“童心项目课程体系”,大致设想如下:第一,全面考察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进行文献研究,全面梳理本地域现有的课程资源,了解学校人员基本情况、文化特色、师生参与项目的意愿及对特色构建的需求等方面。主要包括学校历史积淀,如,学校良好的办学传统、精神资源、学校勤奋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经历的挫折与成功经验等;不忘初心的办学思想,学校将这些办学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校配套硬件设施完善,软件方面如学校师资力量强、国家的扶持政策、现有课程内容丰富;毗邻社区校外资源、校外专家学者资源。第二,将这些课程资源作为学习课程发展的土壤,让其生根发芽,生长出一个个基于项目的体验课程。这些课程如同一棵棵树木,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在学生栽培、修剪、养护下长大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地体验课程的魅力,收获成长。第三,随着项目课程的增多,它们枝连着枝,根连着根,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而学生就在此生活、体验,畅快地呼吸。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会继续保持童心未泯的探索热情,构筑更加立体、贴近儿童生活的课程。过去的历程给了我们宝贵的财富和启发,项目式学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为童心课程的3.0升级提供了可行的路径。笔者相信,在童心课程3.0时代,学生和教师齐心协力,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森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陈翔.浅析项目教学的实施[J].科技资讯,2017:152-153.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