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鼓励手段提高高中体育课堂实效

2021-11-20陈志雄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4期
关键词:课堂质量学习效率高中体育

陈志雄

【摘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基础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习难度最大的阶段。教学目标难度的提升、自身技能基础的薄弱、文化课学习压力大、因生理发育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滋生散慢、懒惰的情绪,严重影响课堂效率。鼓励手段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本文旨在将教学过程中更加全面、高效地使用鼓励手段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鼓励手段;课堂质量;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体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然而,高一新生经历了初中体育中考加时加量的训练,对体育锻炼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而高二、高三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学科时间增多,且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而产生害羞、内敛等心理问题,这些因素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甚至出现有学生无故请假不上体育课的情况。因此,要彻底改变体育教学效果,不但要提高课堂效率,还要从根本上让学生喜欢上体育。教学中运用鼓励式手段,充分肯定学生,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鼓励手段的内涵

所谓鼓励手段,它是一种方式方法,是指以鼓励作为标准,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表扬或赞扬,增强被鼓励者的信心,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中合理运用鼓励手段能达到活跃学生的神经细胞,使其产生愉快的感觉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效率。

二、鼓励手段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力量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与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技能学习转变为技战术学习,从评价对象转变为评价者,难度的增加,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如,2019届排球班,9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排球,面对高中技战术配合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都丧失学习的信心,表现为学习兴趣不足,应付式的课堂练习等。教学中,笔者肯定学生的努力付出,注意观察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最终所有学生都学会排球技术,并能运用到教学比赛中。运用鼓励手段能激发学生信心,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能愉快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提升克服练习中所遇难题的潜能和力量。

(二)有利于优化师生关系,提升课堂质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畅教学的前提。它可以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增强教师影响力的前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青春期成熟阶段。这个期间,个体生理和心理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处于该时期的个体其心理不稳定、不协调,情绪波动大,敏感,情感丰富强烈,易走极端,知识经验不足,辨别力、自制力薄弱。技能学习时,个体容易受到自身或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在动作学习过程中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便会产生低落情绪,在学习中表现出情绪不高,积极性不足,厌学等现象。2021届高二篮球班的一位女生,运球技巧不错,但投篮缺乏稳定性。课堂教学中,其容易产生急躁、消极等情绪,且这种负面情绪影响到了班级的其他学生。笔者没有马上批评该生,而是在集中点评时表扬了她的技术,同时指出学习不能情绪化,要持之以恒。学生微微一笑地接受了教师的批评并迅速纠正了自身的错误。“鼓励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感觉自己受到了平等对待和尊敬,更加易于接受教师的观点,从而让学生在更好认识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能更加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以对自身有客观、真实的认知。

三、鼓励手段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表现途径

(一)简明、幽默的语言激励

语言评价是在开展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最为直接、方便和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鼓励的语言有三个特征:簡明、有效、令人愉悦。教学中,简单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既不影响学生的练习,又能愉悦学生的心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如,某生在练习中达到教师要求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类似“这个动作,你完成很好”“这次相对于上次来说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如,在田径立定三级跳远教学时,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落地重,没有屈膝缓冲”的错误动作,教师马上评价:“刚才怎么出现一阵震动,是不是有地震发生了。”这个冷笑话马上引来学生们的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明白动作的错误并默默地自我纠正。这种幽默、充满鼓励的评价,让学生放下消极、焦虑的心情,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丰富、优雅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是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常用的几种体态语言有手势、表情以及眼神等。在通过体态语言来实施鼓励教育时,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动作值得自己赞赏和认可,应适时地利用手势竖起大拇指、鼓掌、拍肩等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最好的鼓励方式。曾经有几位女生对笔者说:“老师,我们每次完成动作都不自觉地去看一下你的表情,如果你表情轻松就说明我们的动作技术是正确的,而你对我们的完成效果是满意的。”可见,学生对教师表情是那么在意。教师简单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情绪,释放焦虑的心态,技术动作的形成自然而然就轻松容易,练习的自信心也越来越高,形成一个良好的练习循环。

(三)设置合理的竞争制度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对尊重的渴求——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之间由于禀赋、后天练习等因素,相互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练习中设置一定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如,在高一学年的体质测试项目教学中,我们根据古代的科考制度,设置了“秀才”“进士”“状元”等阶级,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进行考级,让学生相互间进行竞争,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进步明显。适度的荣誉能使优生有荣誉感,其他学生也有追赶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提高课堂实效。

四、使用鼓励手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诚恳地表达对学生的鼓励

教学中,教师的表达要通俗简单,可适当使用方言,便于学生接受,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达到鼓励的目的。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会变得充满信心、积极向上。通过口头语言来实施鼓励教育时要注意,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教师的语言表扬一定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切忌违心而论或是夸大其词。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

(二)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

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的赞赏、鼓励,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值得提倡的,让学生在鼓励和表扬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表扬与批评要有机结合

鼓励教育是一种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策略。回避矛盾,不敢正视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不属于鼓励教育的范畴,也是缺乏责任和担当的表现。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旗帜鲜明地指出问题和错误之处,就事论事,与学生一起剖析错误原因,一起找出对策措施,在学生改正错误后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

[1]边伟良.新课程背景下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1.

[2]徐意坤.多角度赏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激励作用[J].运动,2014.

责任编辑  胡健文

猜你喜欢

课堂质量学习效率高中体育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课堂质量
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