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2021-11-20廖秋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激发兴趣

廖秋玲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需要坚持,长久的坚持则需要无限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尝试在课堂导入和课中讲解的教学环节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采用互动性课堂导入;二是巧用学生熟悉的小说、电视和电影情节;三是适当穿插政史知识;四是现身说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激发兴趣;互动性课堂导入;文史知识;现身说法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中也提到:“教育者都一致把兴趣看成是学习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浅谈笔者的看法。

一、采用互动性课堂导入

1.互动式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的导入就如同一篇文章的开头,好的文章开头可以提升读者对文章的好感,吸引阅读兴趣,而互动式课堂导入则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绪拉进课堂当中,在互动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互动式课堂导入的几种方式

(1)旧事重提,温故知新

《现代心理学》中提到:“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导入时选取新课文的某一个点,联系学过的知识,用竞答的方式提示学生回顾旧知识。在学生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和提示工作,帮助学生提取记忆。这样既有效巩固了旧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为新课文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选择重温哪种旧知识,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是重温学过的古诗词,学习《春》《济南的冬天》《昆明的雨》等写景散文时,可以让学生背诵相关景物描写的古诗词。二是重温作者,学习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经常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作者时,可以让学生介绍作者的相关事迹,代表作品或逸闻趣事。三是重温类似体裁文章,学习《秋天的怀念》《背影》等回忆性散文或《范进中举》《孔乙己》等讽刺类小说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曾经学过的同类型文章及其表达的中心。

(2)日常谈话,引起共鸣

每一节课的开始,都是一个课间的结束,不管是上第几节课,学生多少都还沉浸在课间的玩乐中,难以迅速进入课堂的学习当中。这时的课堂导入可以采用交流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平复心情,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但谈话式导入必须注意几点,一是所选的话题必须是比较日常且学生感兴趣的,二是要跟所教内容紧密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时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日常喜好,并利用互联网紧跟时代,了解时事新闻、明星娱乐、潮流影视等方面的最新消息。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够多,才可以在谈话式导入时轻而易举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并与所教内容相联系,引起学生共鸣。

(3)创设问题,激起碰撞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散,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在课堂导入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这一种导入方式适用于学习《紫藤萝瀑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最苦与最乐》等揭示人生哲理或说理性较强的文章。

二、巧用学生熟悉的小说、电视和电影情节

语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抓住语文应用性广的特点,将学生认为枯燥的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巧妙运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小说和视影情节,让学生提起对课堂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比如,讲授王维的《竹里馆》,他的诗歌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笔者在讲授这首诗时将诗歌描绘的情景与电视剧的特写、远景、近景镜头相结合,让学生做导演,引导学生想象电视剧中出现过的类似镜头,并配合简笔画板书,瞬间燃起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画面感,吸引了学生对该首诗的学习兴趣,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独坐幽篁里”对应电视剧里的远景镜头,“弹琴复长啸”采用特写,“明月来相照”回到远景拍摄。让学生在过导演瘾的同时理解了古诗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情感,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教师不要避讳在课堂讲小说或影视作品,反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生机。

三、适当穿插政史知识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并不能与其它科目割裂开来,尤其是它与政治历史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结合所教授的内容,适当插入相关的政史知识,一是为学生普及知识面,二是利用初中生的叛逆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历史课讲历史,政治课讲政治,语文课讲语文,这已经是学生脑中根深蒂固的观点,一旦教师在语文课堂讲授其它学科的知识,就会打破他们的惯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更加认真听教师普及相关政史知識。

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政史课,只能适当穿插,点到为止,让学生对所教课文有更全面的认知,方便教师后续的讲解即可。这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获得学生的崇拜,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现身说法,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很多课文中揭示的道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总是讲别人的事例,会让学生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然也会认为那节课是无聊的。这时,如果教师以自身经历为例,向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而能吸引学生注意,让他们开启好奇模式,专注在教师的亲身经历中。此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文章联系起来,能让学生在“听八卦”的同时中就把文章也听进去了。

比如,因笔者自己对各地风景感兴趣,身边也有很多热爱旅游的朋友,所以,在讲《苏州园林》《济南的冬天》《三峡》等描写国内风景的文章时,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或朋友在当地旅游的照片和趣事;讲《我的母亲》《背影》这一类表达亲情的文章时,与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间类似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回忆自己与家人的相处,从而使学生更能懂得作者表达的情感,引起共鸣。

在现身说法时,教师不要有身份包袱,觉得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是一件丢脸的事,会让学生嘲笑自己。现身说法,用看似与课堂无关,实际紧扣课堂的事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对课堂的兴趣,也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现代心理学(第二版)[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激发兴趣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