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溴化反应实验的改进
2021-11-20胡珺晶陈迎春马汝亮
胡珺晶 陈迎春 马汝亮
摘要:针对现行中学化学教材苯的溴化反应演示实验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遵循实验的微型化、绿色化、简约性等原则,设计了一套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更加简单,便于携带,适合学生分组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苯的取代反应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取代反应;苯的溴化反应;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4-009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4.024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新课标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该素养的重要平台。“苯的溴化反应”作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2]中,将其作为演示实验设计了实验装置(图1)。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不足:(1)仪器繁多,不便携带;(2)药品用量过多,浪费药品,污染环境;(3)溴易挥发,干扰了溴化氢的检验;(4)反应完毕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三颈烧瓶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干扰溴苯颜色的观察。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有关苯的溴化反应实验论文较多,这些论文介绍的实验方法效果不错,其中郭万良[3]对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选用注射器来代替分液漏斗,长玻璃管代替球形冷凝管以期达到冷凝的效果。笔者对该作者实验设计的新颖性、实验装置的简约性,实验操作的方便性表示赞同。并受到该作者的启发,笔者对苯的溴化反应实验进行了优化改进,使设计的实验装置能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假设和实验探究的过程,体会选择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体悟真实、有用、有趣、有味的化学。
二、实验设计目标
(1)通过观察苯的溴化反应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苯与溴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2)通过对苯的溴化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重组和优化,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提升质疑能力;
(3)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改进实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苯与溴反应的机理,加深学习体验,提升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科学精神。
三、实验的改进
1.实验用品
仪器:铁架台、循环水泵、充电宝、50mL单口夹套反应瓶、磁铁、四氟玻璃三通、1个双球形干燥管、3个注射器(2个50mL、1个5mL)、耐腐蚀硅胶软管、1个西林瓶、1个烧杯、脱脂棉。
药品:苯、液溴、铁丝、饱和亚硫酸钠溶液、蒸馏水、四氯化碳、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装置及组装说明
实验装置见图2。
(1)将单口夹套反应瓶与循环水泵连接,单口夹套反应瓶的瓶口连接四氟玻璃三通。
(2)在双球干燥管的两个球中塞人浸透CCl4的脱脂棉(用于吸收挥发出来溴和苯蒸气[4]),双球干燥管平行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双球干燥管的同一侧依次放有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于检验溴蒸气是否完全被CCl4吸收)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用于检验是否有酸性气体HBr生成),在双球干燥管的末端固定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用于吸收尾气)。
3.实验步骤及现象
(1)检查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见图3)。
(2)在双球干燥管球内尖端部位放两团蘸有四氯化碳的脱脂棉,在同一侧分别放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再将另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置于双球干燥管的管口,用于吸收溴化氢气体,以免气体污染环境。之后将耐腐蚀硅胶软管与球形干燥管相连,并将铁丝弯成铁圈置于瓶内,移动反应瓶外侧的磁铁,使铁圈被磁铁吸于瓶内侧顶端。
(3)将连有单口夹套反应瓶的循环水泵的USB口接入充电宝,使反应瓶接通循环冷却水。用5mL注射器量大概量取2mL溴苯混合液(V苯:V液溴=3:1)于单口夹套反应瓶中,将量取溴苯混合液的注射器置于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并将盛有溴与苯混合液的西林瓶上面放置蘸有NaOH的脱脂棉。转动三通阀门,使单口夹套反应瓶与双球干燥管相通,稍微移动磁铁,使铁圈自然落入溴苯混合液中,混合液开始处于轻微沸腾,说明反应已经开始。1-2min后,浸有CCl4的脱脂棉变成橙红色,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图4),排除了Br2的干扰,实验证明有溴化氢的产生,发生取代反应而非加成反应。
(4)移动磁铁将铁圈置于夹套反应瓶顶端,反应停止。转动三通阀门,立即将注射器中20mL饱和的Na2SO3溶液注入单口夹套反应瓶内,可观察到上层为浅黄色溶液,下层为红褐色油状液体。再用注射器注入蒸馏水“水洗”,用磁铁左右移动铁圈,即可清楚地看到下层溴苯的颜色为无色(图5)。
四、实验设计的创新点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便携化、微型化、可视化、可控化、绿色化等优势,适合学生分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便携化。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所用仪器多且不便携带,本实验将教材中的三颈烧瓶和球形冷凝管换成单口夹套反应瓶,并用连有USB接口的循环水泵连接该夹套反应瓶,从而解决了教室无法用循环水冷凝的问题,打破了仅在实验室上课的局限;该单口夹套反应瓶于冷凝效果一体化,既可以做反应瓶又可以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实验装置简单,便于携带。
2.微型化。第一,教材中药品用量过多(苯5mL,液溴1mL),不仅浪费药品,且易造成环境污染,改进后的实验药品用量少(2rnL溴与苯混合液),体现了实验的节约原则,减少了环境污染。第二,与教材实验装置相比,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微型,易于课前教师准备,同时适合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
3.可视化。第一,通过移动磁铁,使铁圈自然落入溴苯混合液中,大约10S后溶液开始沸腾,这一实验现象可让学生感受到溴化铁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第二,若按教材中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往往观察到溴苯的颜色为红褐色。现将课本实验改进后,当双球干燥管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蓝、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时,向单口夹套反应瓶中先注入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后注入蒸馏水,同时用铁圈来代替教材中的铁粉,通过磁铁在单口夹套反应瓶外侧吸引铁圈,左右移动铁圈,可迅速观察到下层溴苯为无色油状液体。
4.可控化。第一,通过磁铁移动铁圈来控制铁圈与反应溶液的接触与否,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第二,将磁铁在单口夹套反应瓶外侧吸引铁圈,通过控制磁铁左右移动铁圈,可起到“搅拌棒”的作用,从而增大反应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5.綠色化。苯与液溴均易挥发,有一定的毒性,为了减少对环境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特改进后装置,以实现整个反应体系呈相对密闭状态,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向单口夹套反应瓶中加入饱和亚硫酸钠溶液,蒸馏水等加液操作均使用注射器,避免了破坏整个密闭体系,从而减少了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M].3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50
[3]郭万良.苯和溴化学反应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4,19:67
[4]刘胜强.中学化学实验实用手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4
*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研班专项课题《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JK-Y202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