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状况分析*
2021-11-20李悦铭朱婷婷金春林牛玉宏
李悦铭,朱婷婷,林 云,金春林,牛玉宏△
(1.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0031;2.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0125)
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是体现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实施“健康上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区级医院专科建设工作、提升区域卫生软实力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了新一轮63个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医疗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医学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源泉[1]。本研究对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的区级医院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下一轮专科人才建设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5-2018年建设的63个医学重点专科作为研究对象,对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3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采用双核对方式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Z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人才梯队建设情况
建设前后专科人才队伍均以36~45岁年龄段为主,建设后硕士、博士学历比例均有所提高,本科学历比例由建设前的41.5%下降至34.7%。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略有提升。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前后年龄、专业技术职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引进人才方面,建设期间各专科共引进人才137人,其中博士人数最多[71人(51.8%)],其次为硕士[58人(42.3%)]、本科[8人(5.8%)]。引进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最多[49人(35.8%)],其次为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36人(26.3%);引进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8人(20.4%),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4人(17.5%)。
表1 人才梯队建设情况
2.2科研项目及成果情况
建设期间所有专科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58项,平均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5项(18.8%),市局级项目189项(33.9%),区级项目264项(47.3%)。承担的国家级项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共79项(75.2%)。
发表论文方面,各专科团队在各类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790篇,平均12.5篇,在平均值以上专科有28个(44.4%);各专科团队发表各类核心期刊论文1 038篇,平均16.5篇,在平均值以上专科有24个(38.1%)。除论文发表外,部分重点专科团队还作为编委或参与编写专著101部。
2.3学术影响力情况
建设期间所有重点专科团队共入选人才培养计划193人次,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4人次,入选市局级人才计划39人次,入选区级人才计划150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万人计划”等。
潘美丽扭着短粗的脖子,剜了丁主任一眼:你是给我老爸添麻烦。丁主任的脸更红了,甲洛洛赶忙转移视线:都是我的责任,不关丁主任的事,但我一定会查清楚,请大家放心。
建设期间所有专科团队在市级以上学术团体共新增857项学术职务,其中国际级学术任职23项(2.7%),国家级学术任职347项(40.5%),市级学术任职487项(56.8%)。
2.4学术交流及教学情况
建设后各专科团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数量与质量快速提高,与建设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各专科除承担上海市医学院校的带教工作外,还参与了外省市各类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共培养学生7 012人次,其中以本科生为主(93.8%),博士生培养人数增长比例最高(107.3%)。建设前后学历培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建设期间各专科成功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课程233次,较建设前增长86.4%。
表2 各专科建设期间学术交流情况
表3 各专科建设期间教学情况
3 讨 论
3.1补充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有研究表明,通过专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总量不断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科团队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均有所改善[2]。某些专科带头人在其专业技术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建设后仍有7个重点专科(11.1%)团队中没有博士学历人员,某些专科人才队伍出现倒三角结构,初中级人才储备不足,给专科后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大部分专科入选人才培养计划局限于区级层次(77.7%),人才培养计划层次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分析原因:(1)某些区级医院缺乏吸引力的扶持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3];个别专科带头人综合业务能力不强,对专科发展没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相比于三级医院,区级医院人才在行业内竞争实力有限,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人才较少,极难上升到市级乃至国家级层面人才行列[4]。
建立一支职业素质良好、专业技术精湛、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梯队是专科发展的核心内容[5]。由于高水平专科带头人的培养需要合适的后备人选及较长的培养过程,区级医院须注重人才引进并加大对带头人培养的条件支撑和政策倾斜,可利用资金投入作为抓手,激励人才提升[6]。对技术骨干和青年医务人员加强培养,医院内部制定不同培养周期、资助金额和考核标准的人才计划,强化过程管理,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3.2重点提升专科团队科研实力
当前,医院的竞争表面是医疗水平的竞争,但本质还是科研水平和人才的竞争[7]。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点专科承担的科研项目多以区级项目为主(47.3%),缺少重大的、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在论文产出方面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某些专科团队科研基础薄弱、缺乏明确且稳定的科研方向,存在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8]。区级医院专科团队缺少专职科研人才,科研课题承担人多局限于个别骨干人员,未能充分体现人才队伍群体优势。当前,大部分重点专科所在区级医院已成为大学附属医院,应建立与高校在基础研究的联动机制,积极申报高校硕士、博士点,逐步实现医教研资源的优化组合。某些重点专科所在医院作为区域性医联体的一部分,专科团队可充分依托三级综合性医院,开展科研合作模式,以强带弱、以点带面,联合培养科研型人才,鼓励跨学科、跨单位共享科研平台[8]。区级医院需重视建立自己的科研平台,配备必要的设备,引进和培养一批专职科研队伍,辅助临床医生完成科学研究[9],同时注重强化科研激励机制,配套科研经费,形成正向激励的科研氛围。
3.3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培养
依托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各专科在学术交流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主办国内外会议次数、出国会议发言,以及讲学、留学人数均显著增长,为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增添了助力,与任新玲等[10]研究结果一致。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医务人员开阔了视野、汲取了新知识,为不断开展新技术、拓展业务范围奠定了基础。区级医院可设立学术交流项目基金,加大对出国学习和进修的支持力度,并提供一定的补助[11],将人才培养提高到更高层次。
3.4各专科之间人才培养状况不平衡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专科建设力度参差不齐,建设后仍有个别专科团队没有博士学历、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某些专科团队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级别与其他专科差距较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各专科建设前基础不同;另一方面是个别专科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定位和发展规划不清晰。因此,各专科应对标同级别医院的领先学科人才发展模式,立足本专科优势,为团队成员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历提升和人才培养项目的申报,注重对专科成员的再培训、再教育[12],促进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