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内容重构——以《教育心理学》为例
2021-11-20张秋慧
张秋慧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 301700)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一大批本科院校。这一类院校的设置,既是国家在地市级城市布点高校的思考,也是1999年高校扩招的现实需求。到目前为止,新建本科院已经占据我国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一直受到国家和学界的关注。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要求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并明确了转型发展的任务、配套机制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也多次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坚定不移走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努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①。因此,跳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应用型大学的转型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天津天狮学院于2008年由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自建校始,就将学校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并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经历了从“理念转型——人才培养定位转型——学科专业结构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课程转型——人才转型”的发展历程,其中,理念转型是先导,人才转型是目标,具体办学实践则是中间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实施的顺序,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指向具体操作,也越来越关键。因此,课程的转型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的核心,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组织与选择的适切性、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等方面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应用型课程内容的开发。鉴于此,本文以《教育心理学》为例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内容重构进行系统探究。
1 影响《教育心理学》应用型课程内容重构的因素
1.1 课程类型
应用型课程体系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术能力——知识课、技术规范课、工作任务课、通用课程六大类型②。不同类型的课程,其课程目的和课程内容不同,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和地位也不同。一般来说,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需要将学科及专业原理性的知识系统讲授,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技术——知识课程、技术规范课及工作任务课则更加注重从工作活动及任务的角度,注重各种技能、方法、规范的单项或综合应用;通用课程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课程类型对应用型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天津天狮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该课程体系中,没有前置课程基础。因此,应该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应用。
1.2 学生
从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来说,《教育心理学》面向的授课对象具有较高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有独立的思维模式,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群体出发,他们没有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储备,知识基础水平低。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包括心理发展需要和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等,进行课程知识结构的建构,充分照顾到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各阶段所具有的认知结构和认识顺序,循序渐进的进行设计和安排。
1.3 教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选用的教材是由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该教材经过几番修订,在内容体系上强调基础性、科学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既注重基本知识结构的建构,完整知识体系的梳理、科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表达、前沿性知识热点的呈现,又注重以实用性为落脚点,突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思考。教材体系符合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的定位,能充分满足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需求。
2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的设计对应用型课程开发的作用是最直接和最具体的。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课程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并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课程目标的科学设计要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范畴内,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要求。天津天狮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踏实作风和创新意识,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具备较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能力,同时具有双语会话、汉外互译、跨文化较为等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教学能力、理论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项能力有相应的课程群构建成能力培养课程模块。《教育心理学》隶属教学能力课程模块,同时包括语音与语音教学、汉字与汉字教学、词汇与词汇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习等课程。其中,教育心理学是教学能力课程模块中的基础课程,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和支撑,形成了教学能力的心理学基本素养、专业综合教学能力及专业核心教学能力(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四项核心教学能力)四个层次,并层层递进(见表1),服务于学生语言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表1:教学能力层次结构
教学能力要素包括教材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各项教学能力要素在模块课程中都有综合体现。教育心理学通过传授“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③”等基本心理理论和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教学基础实践能力。鉴于此,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领域可以表达为:
知识领域:培养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理解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学习者多元化、学习流派及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从总体上把握教育心理学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
能力领域:一是引导学生能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检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对自身学习、生活、发展的把握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具备一定的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教育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对某一教学实践领域的心理学问题进行初步地探索性研究;
情感领域:以成为一名有意识的、有责任感的教师为指引,培养学生具备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以人为本,辩证发展”教育教学思维意识。
3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重构
3.1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框架为主线,作为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参考。《教育心理学》是考查课,共32学时,基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导向,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和编排,使其转化为符合该专业教学能力要求培养要求的课程。“正如美国学者古德赖德曾指出的,教材内容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师进行重构,才能使之成为可执行的课程”④。这里所说的“重构”,就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能力培养要求,强化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删除与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添加新的实用性内容和案例。通过加、减、换,把教材内容转变成基于教学能力培养知识体系。
鉴于此,课程内容调整为四部分,包括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及教学应用、学习心理、教师及教学心理四大模块。同时对内容进行选择和编排,将学生心理差异合并到基本理论模块中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部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合并为学习理论及教学应用模块,学习理论的系统讲授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理模块,知识学习部分按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等由低到高的认知学习层次进行讲授,凸显知识学习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学心理模块,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师心理进行统整,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删掉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相关的规范的学习,与其他课程有重复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交往与课堂管理以及美育的内容。在具体能力培养上
3.2 课程内容结构的重构
课程内容结构的重构主要依据课程目标横向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领域进行分析,同时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从纵向上对教学内容讲授层次进行建构。根据前文选择编排后的教学内容,结合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课程内容建构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表2:横向维度的课程内容结构的重构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以认知领域为例,教学目标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照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逻辑思路进行课程内容重构,确保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提升高级认知思维层次,即分析、综合、评价,培养学生具备综合、批判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为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打下基础。以“学习动机”的学习为例,依照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重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详见表3。
表3:学习动机课程内容重构
由表3可以看出,重构后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掌握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结合生活体验及相关案例实现对知识的运用、综合分析及评价目标的达成,从而培养学生结合教学实际的进行教学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的养成。
综上所述,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重构区别于传统的“知识导入型”的课程知识建构逻辑,而是坚持面向语言教学岗位需求,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获得为逻辑,以各项教学能力输出为导向,坚持将学科知识、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价值观融为一体的原则,推进课程内容进一步整合和重组,确保学生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
注释
① 田立阳.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工作研讨会召开[EB/OL].(2018-11-24)[2020-10-26].http://jiaoyu.haiwainet.cn/n/2018/1124/c3542392-31445087.html.
② 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7:75-76.
③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④ 沙鑫美,万轶.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