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书装帧设计思路探析
2021-11-20杨青
杨 青
(江西中文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46)
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主题出版工程,明确了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1],确定了主题出版作为图书出版的一块重要领域而存在。主题出版具有时效性强、针对性强、政治功效强、市场稳定等特点,容易形成积聚效益,较之一般大众图书,更容易发挥社会效益、提升影响力。它往往承载了某项任务或功效,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权威性强,因此是新时期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重要保障。
1 优秀的主题图书设计应彰显文化特色
书籍,尤其是主题图书本就是一种特定的民族文化载体,图书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2]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不再满足于图书仅仅是承载思想的载体,更要求图书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图书的装帧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图书产品的整体质量。优秀的装帧设计,要能够提升图书的内容思想,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图书装帧设计艺术开始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优秀的图书设计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他国读者的视线,相应的,承载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书籍设计风格也逐渐对彼此产生了影响。这一现象有利有弊,利处在于有助于设计师开阔视野,吸收和转化先进的设计思潮;弊端在于,图书设计趋向于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在这种全球化的趋势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图书设计的民族风格逐渐消失。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弱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一体化浪潮冲击的今天,保持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保持独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竞争力,才是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式。作为书籍设计人员,面对国际化大潮的冲击时,更应该保持清醒,在吸取国外先进装帧设计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自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设计语言和元素的选用,图形和字体的使用,装帧工艺和材料的选择等多方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进行呈现,要在艺术上和思路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在内涵上保持独立和鲜明,这样的主题图书,才是彰显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2 优秀的主题图书设计应彰显时代力量
主题图书出版伴随着近代史一路行来,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和使命,承载着不同的时代语言,目前,主题图书的主要思路是向重大主题聚焦发力,着力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中国梦和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创作。
在装帧设计上,不同时期的主题图书也有不同的特色,在中国的近代文明进程发轫的初期,当时主要的进步书籍可以视作为今天的主题图书,这些图书重在突出内容,装帧设计多考虑主题鲜明、实用性和成本控制,在设计上多简单直接,突出主题,没有过多的干扰,图书规格也较小较便捷,便于随身携带,在工艺和材料的选择上也多采用廉价的纸张和简单的装订方式,便于快速印刷装订和大量发行。
但时至今日,人民对于图书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内容实用性,而更加注重图书的美观和精致,收藏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主题图书在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中的比重连年上升,主题图书的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国内读物,更需要面对全球多元化的文化产品的竞争冲击,精美而有特色的装帧设计对于提升主题图书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输出效率和文化竞争力能够发挥重要的价值。
3 主题图书的装帧设计应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提升主题出版物的竞争力,一方面需要从图书内容上手,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图书装帧设计上下功夫。
主题出版物具有发行量大、目标读者群体集中、主题鲜明的特点,优秀的主题出版物,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落地,指导或影响民众的现实生活的,比如或提倡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或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等等。在图书内容的表述上,这些主题都不应是空洞的,因此,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也不应当用简单而重复的红旗、红星等元素进行表达,而应该深入、细化地挖掘图书的细节内容,找到区别于同类型图书的设计元素,并以此抓住读者的视线。优秀的装帧设计、别出心裁的工艺使用可以抵消当下大量同质化的主题出版物集中推出所造成的审美疲劳,也有利于所策划的图书在大量同类图书中脱颖而出。
优秀的装帧设计,也可以考虑在工艺形式上吸引读者。工艺设计,指的是装帧工艺、材料等图书产品的物质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注重在工艺设计上下功夫,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印刷用纸和装订形式创新上,更出现了采用诸如丝绸、竹木、亚克力甚至金属等新型材料的工艺设计思路,在读者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反响。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装帧工艺上的创新,都要以符合图书的内容表达作为重要前提,不能一味地追求猎奇出新,而脱离图书内容,以至于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3]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是《苏共亡党十年祭》的姊妹书,《苏共亡党十年祭》由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之后,多次修订再版,累计重印十余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笔者在设计图书《苏共亡党二十年祭》时,通过与该书责任编辑及作者的充分沟通,对于本书的主题、写作特点有了初步的印象。笔者的设计方案,延续了《苏共亡党十年祭》的设计语言,保证了风格上的延续性。侧重于突出本书主题的严肃性和深刻性,选用了苏联代表性的建筑物克里姆林宫素材,作为苏共政权的代表;又在设计上偏重于沉重的红蓝色调,在使得图书整体设计风格沉稳的同时,以红蓝色调形成强烈的冲突感,营造出悲怆深刻的情绪场,力图在烘托图书主题、展示严谨深刻的语言环境方面发挥作用。在文字上,笔者采用黑粗体,营造庄重的设计符号,又选用羊皮纸设计元素,突出反思和教训。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出版之后,于2015年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主题图书的出版,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视野来看,目前我国主题图书国际化的精品之作仍然不多,特别是在国外可以引发热议、持续热销的图书还不够,存在着“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对此,作为出版从业者,一方面应当在选题的挖掘上加强与国际化接轨的工作,以海外读者能够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则应该在装帧设计上下功夫,了解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大胆创新的设计及新工艺,在不影响主题表达的前提下,调和好图书设计的现代性和设计元素的本土化之间的矛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既与世界接轨,又保持中华文化的符号烙印,才能更好地激发文化本身的美学价值,在世界的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