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崖地区近地面层气温对高空温度的影响
2021-11-20张成毅贾鹏翔
张成毅,贾鹏翔
(青海省乌兰县气象局,青海 希里沟 817100)
引言
大气层温度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层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低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高层大气,地面层温度一定程度影响或决定着高空温度的变化,研究范围也逐步延伸到整个大气层,从地面气温单一要素的分析,拓展到高空温度变化的探索。
本文作者利用茫崖地区近30 a(1989~2018年)探空资料(选取08 h、20 h次500 hPa等压面的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时次对地面、500 hPa温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对该地区地面、500 hPa温度变化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对茫崖地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防灾减灾及生态建设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1 资料准备与整理
选取茫崖1989~2018年高空探测(08 h、20 h)500 hPa等压面、地面层(08 h、20 h)的月平均温度资料。在季节资料的分析中,按照气候统计分四季的方法,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春、夏、秋采用1989~2018年观测资料,冬季采用12月至翌年~2月的观测记录进行统计整理,生成季、年的平均温度序列。
在以往的分析中,大多气象学者采用地面月平均(4次平均)数据,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年8月发布的气候资料统计整编方法(地面),日平均值由四次定时值(北京时间02、08、14、20 h)平均求得;月平均值由日平均值平均求得;年平均值由12个月平均值平均求得。在本文中,地面层温度分别用每日08、20 h气温值合计并求平均求得,高空温度分别用每日08 h、20 h500 hpa气温值合计并平均求得。在时间上与500 hPa温度的获取是基本同步的,因此更具有可对比性。
地面层气温平均值是每日08 h、20 h两个时段定时值合计并求平均而得,500 hPa的温度是测站垂直方向上的观测要素值之一,释放气球后10分钟左右(即07 h、19 h25分前后)高空瞬间温度,两者在时间上相差是基本同步的。
1.2 方法
通过使用气候倾向趋势分析、累积距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地面、500 hPa各时次逐年、逐季、逐月平均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2 气温数据分析
2.1 08 h地面气温变化分析
08 h的地面气温在近30 a内,随着年份的增加,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如图1),与全国气温变暖的趋势是一致的,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61 ℃/10a,在0.001的水平检验下显著上升,表明茫崖地区08 h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年平均气温倾向率0.22 ℃/10a[1],与姜永见[2]等对江河源地区平均气温分析的结果大致相同。08 h地面气温累计距平 由图2可见,1989~1997年气温偏低,气温距平值以负值为主,1998~2019年气温偏高,距平值以正值为主;最高年平均气温为-0.3 ℃(2016年);最低年平均气温为-3.1 ℃(1989年),大致的突变时间在1997年左右。
图1 08 h地面气温年际变化
图2 08 h地面气温累积距平
2.2 20 h地面气温变化分析
由图3可见,1989~2019年20 h地面平均气温为7.9 ℃。近30 a内,随着年份的增加,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23 ℃/10a,小于08 h的气温倾向率,通过了0.1水平下检验显著上升,表明20 h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较为缓慢,低于08 h地面气温上升趋势。从累计距平图(图4)知,1989~1997年气温偏低,气温距平值以负值为主,1998~2018年气温偏高,气温距平值以正值为主;最高年平均气温为8.9 ℃(2016年);最低年平均气温为6.5 ℃(1989年),出现年份与08 h一致。大致突变时间在1997年左右。
图3 20 h地面气温年际变化
图4 20 h地面气温累积距平
2.3 08 h500 hPa气温变化分析
08 h500 hPa气温在近30 a内,气温呈递增趋势( 如图5)。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37 ℃/10a,受下垫面影响,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增温率介于08 h地面气温和20 h地面气温之间。1989~2018年,平均气温为-15.3 ℃,最低值出现在1989年 ,最高值出现在2017年;由累积距平图6知,1989~1997年以前,距平值以负值为主,均值为-15.7 ℃,低于30 a平均值,气温偏低;1998~2014年,距平值有正有负,均值为-15.2 ℃,与30 a平均值基本持平;2014~2018年,距平值以正值为主,均值为-14.6 ℃,高于30 a平均值,500 hPa气温偏高。中间1998~2014年为过渡期,无明显突变。
图5 08 h500 hPa气温年际变化
图6 08 h500 hPa气温累积距平
2.4 20 h500 hPa气温变化分析
20 h500 hPa气温,由图7可见:在近30 a内,气温呈递增趋势,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28 ℃/10a,略低于08 h500 hPa气候增温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30 a来,气温上升了0.84 ℃。1989~2018年,年平均气温为-14.6 ℃,最低值出现在2000年,最高值则出现在2016年;由累积距平图8知,2005年以前,距平值以负值为主,平均值为-14.8 ℃,低于30 a平均值,气温偏低, 2006年以后,距平值以正值为主,均值为-14.3 ℃,高于30 a平均值,气温偏高,大致突变时间在2005年左右。
图7 20 h500 hPa气温年际变化
2.5 地面层气温和500 hPa气温的相关性分析
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获取热量,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所在地区、高度、季节等因素的不同,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在茫崖地区,所探测的500 hPa等压面离地面只有2 700 m左右,500 hPa等压面和地面气温的变化同时受到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每个时次(08 h次、20 h次)是不同的。
图8 20 h500 hPa气温累积距平
2.5.1 08 h相关性分析 图9为08 h地面和500 hPa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出现反相位变化趋势,地面和500 hPa气温变化曲线大致相似,30 a来,两者均呈现升高趋势,500 hPa的增温率不如地面大,地面增温率是500 hPa的近两倍。
通过对08 h地面、500 hPa气温的分析,两个变量有共变现象,为正相关,关系密切,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r=0.724(p<0.01),通过了显著性为99%的检验,说明地面在气温逐渐升高的同时,500 hPa气温也随之升高。
在08 h,地面平均气温在四季均呈现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增温率分别为0.63、0.75、0.65、0.40 ℃/10a(如表1),气温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增温最显著,与全年增温变化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7,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其次是春季,冬季增温率最小,地面气温四季的增温幅度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气候特征;500 hPa的增温则主要集中在秋季,为0.81 ℃/10a,冬季最小,为0.07 ℃/10a,趋于缓慢降温的趋势。春夏秋地面年际变化与全年平均变化强相关,冬季由于数据序列差异,表现为弱相关,500 hPa四季年际变化与全年平均变化相关性较地面小;08 h夏季地面、500 hPa的相关性最好,Pearson相关系数r=0.77(p<0.01),春秋冬基本一致,为r分别为0.55、0.59、0.59(p<0.01)。
表1 地面、500 hPa季度和年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及相关系数
图9 08 h地面和500 hPa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在20 h,地面平均气温在四季亦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较变缓慢,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增温率分别为0.40、0.24、0.08、0.08 ℃/10a,春季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500 hPa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上升最为明显;春夏秋季地面年际变化与全年平均变化强相关,冬季由于数据序列差异,表现为弱相关,500 hPa春夏秋三季年际变化与全年平均变化相关性较强,冬季变化数据序列差异,表现为极弱相关,与08 h的结果相一致;20 h春季地面、500 hPa的相关性最好,Pearson相关系数r=0.76(p<0.01),冬季相关性最差,为r=0.41(p<0.05)。
2.5.2 08 h地面、500 hPa气温月累计平均相关性分析 从平均气温月变化分析看(表2),10月份的相关系数最小,r=0.13,其次是6、1月份,分别为r=0.27、0.42,9、8月份最高,分别为r=0.91、0.70。由08 h地面和500 hPa的气温月变化曲线看(图10),曲线在12、1月较近(即气温差值最小),7月份两曲线间隔较大(即气温差大),地面月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500 hPa月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之间,最低气温则均出现在1月份。随着一年中气温的变化,08 h地面和500 hPa的气温差值也有规律的变化,变化范围在7.4~19.0 ℃之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辐射造成的,茫崖地区的冬季,凌晨近地面经常有辐射逆温层存在。因逆温层的存在,常出现地面气温接近或低于高空500 hPa气温的现象,此时500 hPa层的气温不会随地面气温的降低而降低,有时反会高于地面气温。但随着太阳的升起,地面开始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增温,并且自身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热量,大气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也逐渐增温,逆温层逐渐消失,500 hPa层的气温开始随着地面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表2 08 h地面与500 hPa各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
从地面、500 hPa近30 a间每月的线性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如图11),在08 h,地面气温在2、4、8、10、11月份的线性气温上升倾向率较大,其中8月份倾向率最大,为0.94 ℃/10a,3、5、6、7、9月份的气温倾向率变化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1、12月份地面气温上升倾向率变化不明显,12月份倾向率最小,为-0.01 ℃/10a,升温趋势不明显;而500 hPa的气温倾向率在4、5、7、8月份递增趋势,8月份的增温率最大,为1.30 ℃/10a,高于同期的地面气温倾向率,且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在9、10、11、12月份倾向率出现递减的趋势,1、2、3、6、12月份气温升温趋势不明显,基本保持平稳,这种升温不明显现象,与500 hPa层离下垫面较近,受地面辐射大有关系。
图10 08 h地面、500 hPa气温月变化
2.5.3 20 h相关性分析 由图12知,20 h地面与500 hPa的气温变化曲线幅度大致相同,即500 hPa气温随地面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两个变量有共变现象,为高度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r=0.705(p<0.01),这一数值略小于于08 h地面与500 hPa的相关系数(0.724),通过了显著性为99%的检验,表明了20 h地面和500 hPa气温年际变化是相当一致的,即地面气温逐渐升高的同时,500 hPa气温也随之升高。30 a来,两者均呈现升高趋势,地面层增温率与500 hPa基本一致。
图11 08 h地面和500 hPa气温倾向率变化比较
从地面和500 hPa的季度和年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分析比较来看(表1),在20 h,地面在春季的增温率最大,为0.40 ℃/10a,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其次是夏季,秋季、冬季,则最小,为0.08 ℃/10a,与08 h升温趋势相比,有较大差距;500 hPa的增温主要是春季和夏季,分别为0.35℃/10a、0.44 ℃/10a,相当于或小于08 h冬季增温率,冬季为0.21 ℃/10a,秋季最小为0.11℃/10a。而在20 h,冬季地面和500 hPa数据相关性略小于08 h,其 Pearson相关系数r=0.705(p<0.01)。从两者的月平均变化来看(如图13),两条曲线的变化大致相同,均呈单峰型,间隔距离相当(即气温差),与08 h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近地面空气因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在日落前1~1.5h,辐射由正值转为负值,近地面空气开始失去热量而逐渐降温,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台站施放气球的时间,因此地面和500hPa气温差变化不大,范围在15.5~26.0℃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也符合温度随高度而递减的规律。
图12 20 h地面和500 hPa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图13 20 h地面、500 hPa气温月变化
由图14知,在近30 a,20 h次地面和500 hPa每月的气温变化倾向率也不一样,地面在3、4、8月份气温上升倾向率较大,3月份的地面月平均气温上升最大,为0.64 ℃/10a,5、6、11月份则相对较小,9、12月甚至出现负值,分别为-0.15 ℃/10a、-0.12 ℃/10a;500 hPa层的月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在3、7、8月份较大,8月份最大,为0.70 ℃/10a,而在5月份出现负倾向率,为-0.07 ℃/10a,即温度降低的现象,但这种降温现象不明显。
图14 20 h地面、500 hPa气温倾向率变化比较
3 主要研究结论
(1)在进一步细致分析地面气温与500 hPa气温相关的基础上,可利用地面气温场和500 hPa气温场互相进行插补。在实际业务应用中,当某一时次探空记录出现500 hPa气温层缺测或气温因信号变性无法判别时,可利用地面气温进行插补或判别。亦可以利用500 hPa温度场对瞬间温度值进行订正判别。
(2)近30 a来,地面和500 hPa气温在每个时段的增温率是不同的,地面气温增温率高于500 hPa,20 h的增温率小于08 h,各时段的增温率分别为:08 h地面温度0.66 ℃/10a、20 h地面温度0.29 ℃/10a、08 h500 hPa温度0.27 ℃/10a、20 h500 hPa温度0.28 ℃/10a。
(3)地面、500 hPa气温在两个时段均有共变现象,为正相关,关系密切,其Pearson相关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为99%的检验,在春季,因08 h段近地面辐射逆温层的存在,相关性稍差,地面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夏季增温最显著,冬季增温最小,地面气温四季的增温幅度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气候特征;500 hPa的增温则主要集中在秋季,冬季亦最小。08 h夏季地面和500 hPa的相关性最好。月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分析中,地面气温8月份的增温率最大,1月份最小;500 hPa气温也是8月份的增温率最大,2月份最小。
(4)20 h地面与500 hPa的气温变化曲线幅度大致相同,为高度正相关,地面气温在春季的增温率最大,秋、冬季则最小;500 hPa的增温主要是在夏季,秋季最小。地面和500 hPa每月的气温变化倾向率也不一样,但逐月增温趋势基本一致。
(5)在茫崖地区的近地面上空,冬季常有接地逆温层存在,该逆温层的强度、厚度以及风向、风速对500 hPa温度有直接的影响,其变化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