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

2021-11-20黄剑平杨智捷李姗蔓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根型神经节颈椎病

黄剑平,杨智捷,李姗蔓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 博罗 516100)

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此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1]。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椎出现退行性改变,对其颈神经根产生压迫或刺激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麻木、颈部受限等。目前,临床上常用针灸疗法、针刺疗法等中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比较用循经针刺与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症状及体征。2)患者进行臂丛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的结果为阳性。3)患者的病情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且经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患者可全程配合治疗。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癌症。2)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有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症。4)有颈部手术史。5)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13 例,女10 例;其年龄为32 ~58 岁,平均年龄为(45.6±3.1)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4 例,女9例;其年龄为33 ~59 岁,平均年龄为(46.8±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循经针刺治疗,方法为:指导患者取坐位,并低头,使其颈肩部及上肢暴露。选择患者患侧的肩髎穴、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后溪穴等穴位作为治疗主穴。为患者选取直径为0.35 mm、长为25 ~40 mm 的一次性无菌毫针。对患者穴位处的皮肤及针具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夹持法或指压进针法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直刺。针刺得气后,用脉冲针灸治疗仪上的电针连接毫针,将输出波形设置为疏密波,将频率旋钮旋转至2。治疗时以患者穴位处出现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 次,连续治疗10 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方法为: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使其颈肩部暴露。根据患者进行MRI检查的结果,选取其病变颈椎及下方颈椎处的脊神经后支主干附近为针刺点。为患者选取直径为0.35 mm、长为40 mm 的一次性无菌毫针。对患者穴位处的皮肤及针具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夹持法或指压进针法配合输刺法向患者关节突关节的方向进行针刺,当针尖触及其关节突关节后,将针尖向上离开其骨面,并向与其颈交感神经神经干垂直的方向左右划动运针,使其出现麻电感,连续或间断进行弹拨刺激3 ~5 次后即可退针,每天治疗1 次,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其颈椎可以正常活动;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改善,其颈椎可以正常活动;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的评分。用VAS 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严重[5]。3)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v Index,NDI) 的评分。用NDI 评估患者的颈椎功能,评估内容包括其疼痛的程度、生活质量、阅读的情况、工作的情况及注意力等,总评分为50 分,评分越高表示其颈椎功能越差[6]。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1%、73.91%,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7.8±0.9)分,参照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7.7±0.6)分,二者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1.8±0.5)分,参照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3.1±0.7)分,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3) 7.8±0.9 1.8±0.5参照组(n=23) 7.7±0.6 3.1±0.7 t 值 0.512 8.233 P 值 0.627 0.000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DI 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DI 评分为(38.3±2.2)分,参照组患者的NDI 评分为(38.5±2.0)分,二者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DI 评分为(10.6±1.3)分,参照组患者的NDI 评分为(20.2±1.5)分,观察组患者的NDI 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DI 评分(分,±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DI 评分(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3) 38.3±2.2 10.6±1.3参照组(n=23) 38.5±2.0 20.2±1.5 t 值 0.322 23.194 P 值 0.748 0.000

3 讨论

目前,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传统方法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颈椎牵引法、使用中药方剂等。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的疗程较长,患者易出现不耐受治疗的情况。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的禁忌证较多。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进行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西医对此病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方法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红外线疗法等。接受西医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高。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是指用针刺法或针刺弹拨法刺激患者与病变部位有关的神经。关节突关节由上下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由两侧关节突关节和前方的椎体及椎间盘组成。关节突关节和颈椎的椎间关节具有维持颈椎稳定的作用[7]。关节突关节为滑膜关节,关节囊在关节突关节的边缘附着。关节突关节由脊神经后支支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时,采用夹持法或指压进针法配合输刺法向患者关节突关节的方向进行针刺,可改善其神经根压迫的症状,进而可改善其病情。在中医学中,根型颈椎病属于“骨痹”的范畴。此病患者的病灶深至骨骼。因此,选用一般针刺法治疗此病时由于针刺的深度不够,难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输刺法是《内经》中记载的五刺法中的一种刺法。此方法是指直入直出地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深刺。近年来,输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中。用输刺法对患者颈部的穴位进行针刺,可直达其病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还可起到舒筋活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进而可改善其病变颈椎的功能。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经针刺治疗相比,对其进行同神经节段针刺治疗的效果更好,治疗后其疼痛的程度更轻,颈椎的功能更好。

猜你喜欢

根型神经节颈椎病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