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研究

2021-11-20余文宇林清志周子满汤少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血塞通阿替普缺血性

余文宇,林清志,周子满,梁 辉,汤少铉

(云浮市中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是由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等因素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损伤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眩晕等症状[1]。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有很多,药物疗法是治疗此病的常用方法。研究发现,血塞通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的微循环,扩张其脑血管,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阿替普酶能够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从而改善其预后[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联用阿替普酶和血塞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6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处于昏迷状态;4)既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史;5)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疾患。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发病的时间<4.5 h;2)年龄为50 ~80 岁;3)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2 例;其年龄为51 ~79 岁,平均年龄为(68.5±15.3)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其年龄为52 ~78 岁,平均年龄为(68.8±1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对于体温升高,明确发热原因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体温>38℃的患者,对其进行退热治疗。将患者的收缩压控制为<180 mmHg,将其舒张压控制为<100 mmHg。对于血糖为11.1 ~2.8 mmol/L 的患者,积极地对其进行调节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单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的用法是:每次为患者静脉滴注0.9 mg/kg的阿替普酶,每日给药1 次,每次给药的时间>60 min,连用2 周。为观察组患者联用阿替普酶和血塞通进行治疗。阿替普酶的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血塞通(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用法是:每次为患者静脉注射0.4 g 的血塞通,每日注射1 次,连用2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尿β2- 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 血 红 蛋 白(haemoglobin,Hb)、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的水平[3]。2)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 价 两 组 患 者 神 经功能受损的程度[4]。3)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β2-MG 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Hb、BUN、血Cr、血清Alb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尿β2-MG(mg/L) Hb(g/L) BUN(mmol/L) 血Cr(mmol/L) 血清Alb(g/L)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31.38±12.97 60.95±12.45 10.4023 0.0000 115.09±3.19 72.38±2.88 62.8522 0.0000 29.71±7.38 21.97±6.75 4.8945 0.0000 796.58±119.42 716.41±114.25 3.0679 0.0022 36.29±4.26 29.28±7.05 5.3824 0.0000

2.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1 d 后、90 d 后,观察组患者NIHSS 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d 后 治疗90 d 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9.1±5.1 19.2±5.2 0.0824 0.9343 13.4±5.4 17.3±5.5 3.0359 0.0024 7.1±2.8 12.1±4.9 5.3158 0.0000

2.3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SS 评分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ESS 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1 d 后、90 d 后,观察组患者ESS 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S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3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SS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d 后 治疗90 d 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63.4±15.4 52.3±15.5 2.7825 0.0054 46.6±11.2 46.2±10.2 0.1446 0.8850 87.1±12.8 62.1±14.9 6.9709 0.0000

2.4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CA 评分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 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1 d 后、90 d 后,观察组患者MoCA 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CA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4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CA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d 后 治疗90 d 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67.8±7.1 67.2±6.2 0.3819 0.7025 74.4±9.4 72.3±8.5 0.9942 0.3201 77.1±7.8 72.1±6.9 2.8808 0.0040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此病的发生可引起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此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6]。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以减轻其脑神经细胞受损的程度,抑制其病情的进展。

血栓通和阿替普酶都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血栓通的主要成分是丹参、三七。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三七能够提升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疏通阻塞的血管[7]。血栓通多被用于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血管病后遗症、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疾病。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药。此药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含526 个氨基酸。阿替普酶多被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阿替普酶和血塞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此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脑神经细胞功能,改善其各项血清学指标。

猜你喜欢

血塞通阿替普缺血性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