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眼压的效果观察

2021-11-20唐晓蕾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摘除术滴眼液晶状体

张 然,唐晓蕾,李 倩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是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文献报道,在进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中,发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患者占15% ~45%[1]。根据青光眼发生时间的不同,无晶状体性青光眼可分为术后早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和术后晚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根据房角开闭的情况,无晶状体性青光眼可分为开角型无晶状体性青光眼和闭角型无晶状体性青光眼[2]。若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升高,会使其视神经功能受损、视野缺失。及时控制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保护其视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是采用β 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前列腺素类药物对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眼压控制治疗[3]。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眼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20 年3 月至8 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发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22 例患儿(共有24 只患眼)。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年龄<24 个月;2)已经接受先天性白内障晶体摘除术,未植入人工晶体,且眼压≥21 mmHg,视乳头杯盘比>0.5。在这些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2 例(12只眼),女性患儿10 例(12 只眼);其月龄为12 ~20个月,平均月龄为(13.69±6.03)个月;其眼压为23 ~42mmHg,平均眼压为(36.51±5.63)mmHg;其中,有早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8 例(占36.36%),晚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14 例(占63.64%);开角型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16 例(占72.73%),闭角型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6 例(占27.27%);眼压为21 ~25mmHg的患儿有4 例(占18.18%),眼压为26 ~30mmHg 的患儿有12 例(占54.55%),眼压为31 ~35mmHg 的患儿有4 例(占18.18%),眼压>35mmHg 的患儿有2 例(9.09%)。

1.2 治疗方法

对纳入本次研究的22 例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均从其病情确诊的当天开始,为其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1 滴/次,2 次/d,早晚各滴眼1 次(早7 点、晚19 点)。用药后,按压患儿患眼的内眦部1 min,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在患儿用药后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时,均测量其眼压,统计其眼压降低的发生率及其他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患儿年幼、配合度较差,无法使用Goldmann 压平眼压计为其测量眼压。可按体重让其服用水合氯醛后,使用Icare 回弹式眼压计为其测定眼压[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治疗前后这些患儿的眼压及眼压降低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后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时,这些患儿的平均眼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1 周、1个月时,这些患儿眼压降低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后1 天、3 个月时的水平,P<0.05。详见表1。

表1 在治疗前后这些患儿的眼压及眼压降低发生率的比较

2.2 这些患儿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在随访期间,这些患儿均未发生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球结膜充血、窦性心动过缓、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仅有1 例患儿在接受裂隙灯检查时发现下方角膜上皮点状缺损(由患儿存在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睫毛扫刺其角膜所致)。

3 讨论

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是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无晶状体性青光眼以高眼压状态下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已有研究证实,病理性高眼压可造成视神经供血不足,轴浆流中断,神经节细胞凋亡。因此,临床上治疗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关键在于降低患者的眼压[5]。在对接受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暂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患儿进行随访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其眼压升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药物治疗,以降低其眼压,避免其视神经在高眼压状态下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尽可能地保护其视神经细胞的功能,为后期的视觉恢复训练奠定基础[6]。

噻吗洛尔滴眼液是一种非选择性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用此药对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进行治疗,药物对其房水流畅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其眼压:1)此药可抑制睫状突上皮环腺苷酸的生成,从而减少房水的生成,达到降眼压的目的。2)此药可作用于睫状体平滑肌,促使血管收缩,引起毛细血管灌注压下降,房水生成量减少。有文献报道,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降低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减轻视盘和视神经水肿来治疗青光眼[7]。在本次研究中,22 例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的病情确诊后,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各观察时间点的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这些患儿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用药3 个月后,患儿的平均眼压较治疗后1 周、1 个月时有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长期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引起的“漂移现象”有关,即长期用药后药物的降眼压效果减弱或消失,为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停药一段时间后药物作用即可恢复。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的眼压,必要时可联用前列腺素衍生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以确保其眼压的控制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1 天后,有3例患儿的眼压未降低,追查原因,均为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不当所致(在用药时,患儿挣扎使滴眼液大部分滴在眼睑表面而未进入到结膜囊内)。医护人员为患儿家长演示滴眼液的正确用法,1 周后复查时,这3 例患儿的眼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有2 例患儿在治疗3 个月复查时发现其眼压升高>26.0mmHg,为其加用苏为坦滴眼液(前列腺素衍生剂)后,其眼压降至正常水平。既往有文献报道,长期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的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可出现眼烧灼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嗜睡、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8]。本研究纳入的患儿在随访期间未出现上述情况,可能与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患儿眼压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摘除术滴眼液晶状体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