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克喷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2021-11-20萧丽平宋心愿林晓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奥克鼻咽癌程度

萧丽平,宋心愿,林晓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东 广州 510060)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1]。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2]。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该疗法可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但长期进行放疗可损害患者正常的组织和皮肤,尤其是皮肤。患者在发生皮肤损伤后,可出现皮肤疼痛、瘙痒,甚至溃烂、坏死等症状,给其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并可影响其对放疗的依从性[3]。本文主要是探讨为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奥克喷对其发生皮肤损伤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70 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被确诊为鼻咽癌。2)正在接受放疗。3)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免疫系统缺陷。2)属于过敏性体质。3)存在局部皮肤破损的现象。将70 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 例患者中有男19 例,女16例;其平均年龄为(52.80±2.13)岁;其中,肿瘤的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6例、10 例、6 例、3 例。对照组35 例患者中有男18 例,女17 例,其平均年龄为(53.16±2.18)岁;其中,肿瘤的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7 例、10 例、5 例、3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调强放疗。方法为:对患者的鼻咽部及颈部进行照射。照射区域:鼻咽部、咽旁间隙和上颈部的淋巴结。照射剂量:原发病灶为PGTVnx 68 ~72Gy,转移淋巴结为PGTVnd 63 ~66Gy。每日放疗1 次,每周放疗5 次,共放疗33 次。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皮肤管理。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嘱其注意保护照射区域的皮肤,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漱用品,并保持清淡的饮食。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比亚芬(通用名:三乙醇胺乳膏,生产厂商:法国JANSSEN CILAG S.A.,规格:46.5 g/ 支)。该药的用法为:在每次放疗结束后,取适量的药膏,将其涂抹在照射区域的皮肤上,每日用药2 次。在进行下次放疗前的4 h,用清水将药膏清洗干净。为观察组患者应用奥克喷(通用名: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生产厂商:无锡健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30 mL/ 瓶 )。该药的用法为:在每次放疗结束10 min 后,将药物喷满整个照射区域的皮肤,并超出照射区域1 cm。每日用药3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不同的时间两组患者皮肤疼痛的程度和皮肤瘙痒的程度。治疗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皮肤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该评分法的总分为10 分。患者的VAS 评分越高,表示其皮肤疼痛的程度越严重。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对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的程度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分为0 度、1 度、2 度、3 度[4]。0 度:经治疗,患者无皮肤瘙痒的症状。1 度:经治疗,患者隐约有皮肤瘙痒的症状,但不需搔抓、可忍受。2度:经治疗,患者经常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偶尔需搔抓,但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睡眠。3 度:经治疗,患者经常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且需经常搔抓,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睡眠。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的程度。采用RTOG 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将结果分为0 级、1 级、2 级、3 级、4 级五个等级[5]。0 级:经治疗,患者的皮肤未见损伤。1 级:经治疗,患者的皮肤出现滤泡样的暗红斑,或其出现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等现象。2 级:经治疗,患者的皮肤出现触痛或鲜红的色斑、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3 级:经治疗,患者的皮肤出现融合性脱皮或凹陷性水肿。4 级:经治疗,患者的皮肤出现溃疡、出血及坏死。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首次出现皮肤疼痛症状、皮肤瘙痒症状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皮肤疼痛程度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疼痛,且其皮肤疼痛的程度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而加重。但治疗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1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2 个月后 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n=35) 1.32±0.36 2.25±0.66 2.78±0.90对照组(n=35) 3.63±0.57 4.59±1.02 6.33±1.22 t 值 -20.271 -11.396 -13.853 P 值 <0.05 <0.05 <0.05

2.2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对比

治疗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皮肤瘙痒程度为0 度、1 度患者的占比均较高,皮肤瘙痒程度为2 度、3 度患者的占比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对比[例(%)]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首次出现皮肤疼痛、皮肤瘙痒症状时间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首次出现皮肤疼痛、皮肤瘙痒症状的时间均较晚,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首次出现皮肤疼痛、皮肤瘙痒症状时间的对比(d,± 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首次出现皮肤疼痛、皮肤瘙痒症状时间的对比(d,± s)

组别 首次出现皮肤疼痛症状的时间 首次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的时间观察组(n=35)16.36±6.59 14.36±6.10对照组(n=35)9.68±3.20 9.23±3.16 t 值 5.395 4.418 P 值 <0.05 <0.05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皮肤损伤程度为0 级、1 级患者的占比均较高,皮肤损伤程度为2 级、3 级、4 级患者的占比均较低,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的对比[例(%)]

3 讨论

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率有所升高[5]。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放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但该疗法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6]。由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为:医用射线可破坏皮肤基底的干细胞,阻止细胞的再生,从而可导致血管上皮发生肿胀、硬化,堵塞毛细血管,引发局部循环障碍,并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及血管内液体的渗出,进而可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疼痛及瘙痒的症状[7]。由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有红斑、脱皮、疼痛、瘙痒,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感染、破溃及坏死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对放疗的依从性,故对其进行有效的皮肤保护十分重要。以往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皮肤保护的常规方式为实施健康宣教(如指导其保持照射区域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漱用品、保持清淡的饮食等),但效果不够显著[8-9]。

奥克喷是临床上常用的皮肤射线保护剂[10]。该药的主要成分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SOD 可穿透皮肤,清除皮肤组织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11-12]。SOD 还可减缓医用射线对皮肤基底干细胞的破坏作用,清除局部皮肤黏膜组织因电离产生的自由基,控制血管硬化的进程,并可透过皮肤黏膜,延缓放疗所致皮肤疼痛与瘙痒的发生[13]。研究证实,为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奥克喷可起到明显的预防皮肤损伤的作用[14]。该药可直接、快速地清除医用射线产生的有害自由基,促进皮肤组织的自我修复,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15]。另外,有研究表明,奥克喷不会对肿瘤细胞产生保护的作用,也不会加重受损皮肤的损伤程度[16-17]。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为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奥克喷可有效地减轻其皮肤疼痛、皮肤瘙痒的症状,延缓其出现皮肤损伤皮肤疼痛、皮肤瘙痒的时间,从而可减轻其皮肤损伤的程度。

猜你喜欢

奥克鼻咽癌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向十四五的奥克控股集团股份公司
安息吧,奥克冰川
幽灵叙事的反叛:弗农·李《奥克赫斯庄园的奥克》中的皮格玛利翁神话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传承共创共享文化 实现共和共荣发展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