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

2021-11-20梅华鲜张松松刘曼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乌司体外循环细胞因子

梅华鲜,潘 渝,张松松,刘曼莉

(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 贵阳 550002)

心脏疾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多使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进行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与患者受到外科手术创伤、缺血- 再灌注损伤等有关[1]。使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进行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因出现消化系统血流灌注、血栓形成等可发生胃肠道损伤等消化系统损伤。乌司他丁是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使用乌司他丁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可抑制其体内蛋白酶的活性,控制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预防其发生炎症性损伤[2]。泮托拉唑钠是抑酸药。使用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其胃内的酸碱度,预防其发生胃肠道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联用乌司他丁和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症细胞因子和心肌酶指标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 例心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48 ~76 岁,平均年龄为(62.76±5.98)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12 例,为Ⅲ级的患者有8 例,为Ⅳ级的患者有1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4 例;其年龄为46 ~72 岁,平均年龄为(62.58±5.27)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14 例,为Ⅲ级的患者有8 例,为Ⅳ级的患者有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的病情被确诊为心脏疾病。2)患者的年龄>18 岁。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或精神功能障碍。2)患者发生创伤或感染。3)患者患有消化道出血或恶性肿瘤。

1.3 方法

使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和泮托拉唑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乌司他丁的用法是:将20 000 U/kg 的乌司他丁与浓度为0.9% 的氯化钠溶液相混合,使用此混合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的用法是:将40 mg 的泮托拉唑钠与浓度为0.9% 的氯化钠溶液相混合,使用此混合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心肌酶指标的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炎症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抽取患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使用离心机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处理后,抽取血清标本。使用日立717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标本中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 的水平进行检测。心肌酶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抽取患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使用离心机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处理后,抽取血清标本。对血清标本中心肌肌钙蛋白I 的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进行检测。术后并发症包括呕血、便黑便及腹痛腹胀。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

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 及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pg/mL,± s)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pg/mL,± s)

组别 血清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的水平术前 手术结束时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前 手术结束时 术后24 h 术后48 h观察组(n=30) 14.34±4.08 28.95±9.78 43.67±8.96 23.58±8.78 15.86±5.45 25.86±7.85 37.78±8.94 23.45±5.72对照组(n=30) 13.76±4.73 41.67±9.34 63.28±9.78 37.73±9.01 15.46±5.45 42.74±8.93 46.56±9.12 38.45±7.83 t 值 0.4384 5.4855 8.6483 8.9455 0.5634 9.9453 7.8454 7.9454 P 值 0.6712 0.0000 0.0000 0.0000 0.7612 0.0000 0.0000 0.0000

2.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的水平

术后、术后24 h 及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的水平(ng/mL,± s)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的水平(ng/mL,± s)

组别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的水平术前 手术结束时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前 手术结束时 术后24 h 术后48 h观察组(n=30) 0.33±0.13 11.61±4.98 30.78±5.43 24.54±4.76 0.05±0.03 2.18±0.36 7.13±1.24 14.57±2.78对照组(n=30) 0.28±0.14 32.84±3.56 73.67±6.98 54.12±7.34 0.06±0.04 1.09±0.23 1.98±0.54 4.17±1.17 t 值 0.0428 4.0791 9.8675 11.6754 0.1289 4.7856 4.3856 6.6315 P 值 0.9477 0.0000 0.0000 0.0000 0.8697 0.0000 0.0000 0.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使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进行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因受到手术创伤、缺血- 再灌注损伤,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因子属于多肽类物质,生物活性复杂。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的患者会出现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 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的情况[3]。使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抑制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预防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恢复[4]。在本研究中,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 及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乌司他丁属于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近年来,乌司他丁被广泛地应用于抗炎症反应中。使用乌司他丁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抑制其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减缓其组织被胰酶消化,减轻其炎症反应,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乌司他丁可被应用于循环衰竭患者的抢救中。乌司他丁具有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生长、溶酶体酶的释放等作用。使用乌司他丁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抑制其体内白细胞的跨内皮迁移、血细胞激活及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促使其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减轻其炎症反应。泮托拉唑钠属于第三代不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调节其胃内的酸碱度,预防其发生应激性溃疡,减少其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联用乌司他丁和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改善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预防其发生胃肠道并发症。

综上所述,联用乌司他丁和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改善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心肌酶指标的水平。

猜你喜欢

乌司体外循环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