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效果分析

2021-11-20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脑积水脑外伤颅骨

张 廷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绵阳 621000)

脑外伤即颅脑损伤,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肉眼可见的脑组织损伤。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上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对此病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由于其存在颅骨缺损等因素,易发生脑积水,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受到不利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对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以往临床上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方法主要是先对患者实施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术后的3 ~7个月内再对其实施颅骨修补术。采用这种方案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患者恢复慢及并发症多等问题[1-2]。本文主要是探讨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脑外伤的诊断标准,且经CT 检查得到确诊[3];接受过去骨瓣减压术,且术后发生脑积水;其家属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发生非外伤性颅脑损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对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颅骨修补术存在禁忌证。其脱落与剔除标准是:中途出院或转院;术后随访失联;研究过程中因精神异常而拒绝接受治疗;纳入后未采用本研究中的方案进行治疗。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00 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6 ~80 岁,平均年龄为(56.16±7.29)岁;其中,男性患者有59 例,女性患者有41 例;因发生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打架斗殴而发生脑外伤的患者分别有40 例、40 例、20 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7 ~81岁,平均年龄为(57.01±7.01)岁;其中,男性患者有58 例,女性患者有42 例;因发生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打架斗殴而发生脑外伤的患者分别有43 例、39 例、18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方法是:术前24 h 为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其术中或术后发生感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合适的体位,并固定其头部。在其患侧脑室三角区进行穿刺,将脑室腹腔分流管(根据患者的颅内压选择低压管或中压管)置入积水的脑室内,于皮下固定脑室端引流管。经耳后、枕部、颈部、前胸做一条皮下隧道,在剑突下或左下腹做一个切口。在腹腔内放置腹腔端引流管,将腹腔端引流管与脑室端引流管相连接,对脑室积水进行持续引流。待患者颅内压下降、膨出部分脑组织回缩至与骨窗缘相平,对其实施颅骨修补术,术中所用的修补材料是电脑塑型的钛合金网状颅骨修补材料,具体的操作方法是[4]:仔细分离头皮的皮下组织与假性硬脑膜,避免损伤硬脑膜。若患者存在硬脑膜下积液的情况,需打开硬脑膜,将积液排出。缝合硬脑膜,在颞肌外放置修补材料,对硬脑膜进行悬吊。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术后24 h 内拔除引流管。术后根据患者脑积水及颅内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对对照组患者先进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术后的3 ~7 个月内对其实施颅骨修补术。对该组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的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的评分。GCS 的总分为15 分,患者的评分为15 分、12 ~14 分、9 ~11 分、≤8 分,分别表示其无意识障碍、存在轻度意识障碍、存在中度意识障碍、存在重度意识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如硬脑膜感染、皮瓣下积液、分流管堵塞)的发生率。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其进行CT 检查显示脑水肿消失,脑室的体积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对其进行CT 检查显示脑水肿基本消失,脑室呈缩小状态。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分,±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分,± s)

组别 GC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00) 7.41±1.61 13.21±1.67对照组(n=100) 7.21±1.63 11.29±1.81 t 值 0.873 11.857 P 值 0.384 <0.00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6]。但此病患者术后易出现脑积水、脑膨出等并发症,可影响其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严重时可威胁其生命安全。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以往临床上对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多是先进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并于术后3 ~7 个月内再对其实施颅骨修补术。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已达成共识,但部分学者对于是否应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存在一定顾虑,主要是担心患者脑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或硬脑膜不完整,对其实施皮瓣翻起操作时易导致脑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或硬脑膜破损,从而可增加其术后硬脑膜积液感染的发生风险[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能有效地弥补分期手术的不足(如治疗周期长、患者的并发症多),提高患者的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其术后硬脑膜积液感染的发生率[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术中将修补材料放置在颞肌外,在翻起皮瓣时可通过颞肌的保护避免引起脑脊液漏,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能保障分流后患者的颅内压处于正常水平,能预防因分流不足而导致皮瓣下积液的发生。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脑积水的症状,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脑积水脑外伤颅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