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

2021-11-19何建明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

何建明

摘要:感恩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要素,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成长中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因此,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小学阶段的感恩教育现状作为出发点,研究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为小学德育教师开展感恩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教育特色

德育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在德育中融入感恩教育更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品德养成和思想教育。但目前实际的感恩教育效果却并不乐观,育人价值并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文章从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挖掘教材内容,拓宽感恩教育途径;贴近学生生活,培养感恩教育意识三方面阐述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

一、感恩教育的概念和价值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1]。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首先关注的是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及情感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找准时机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并形成全面稳定的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顺利落实。

其次,感恩教育是对学生生命的启迪。感恩看起来是付出,但在实施感恩行为时,我们同时也收获了他人的赞美和感激,知恩报恩是人性美好的体现,是生命美好的象征。在一定意义上说,感恩满足人们对善良、智慧、和谐等美好情感的需求,彰显生命的价值追求。

最后,感恩教育是对全社会价值认同的导向。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美德的养成。感恩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周围的关爱并不是理所应当的,从而对亲人、教师、同学甚至其他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产生感恩之心,让学生的人格品德培养能更加有效。

二、小学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要学会感恩。”这些重要的论述明确了感恩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虽然感恩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很长,但是作为现代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感恩教育落实情况并不好,其价值作用也未得到重视,影响了教育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关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也不完善。另一方面,小学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很多教师在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设计时没有对可行性进行考量,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同时,一些学校并没有给学生营造全面的德育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够理想。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特色中的实践策略

感恩教育的价值作用和教育现状反映了加强少年儿童感恩教育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探索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主要平台,更是感恩教育实施的主体。学生感恩教育的启蒙与思想认识的形成都与校园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感恩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例如,在清明节时期,依托烈士墓园的教育环境,开展“感党恩 缅先烈”的清明祭扫活动,培养学生感念先辈的付出,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植树节、节粮月、爱国月等时机,通过绘画、征文、观看爱国电影等方式,积极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注重塑造人文环境的同时,加大对校园环境的创建,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在整个感恩教育过程中,宣传栏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阵地。开发宣传栏“日、周、月”公布栏,及时宣传在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公布活动实施进度,突出先进人物,发挥榜样作用。学生身处其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内容,拓宽感恩教育途径

教师开展感恩教育時,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以情感为突破口,唤醒学生对亲人的深层次感恩之心,达到全面渗透感恩教育的目的。[2]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爸爸妈妈多爱我》中的内容时,就可以由家庭作为引子,引导出感恩教育内容。在故事里找到自己家庭中经常出现的画面,妈妈在家庭生活中的无私付出是触动学生情感的关键点,学生会对妈妈在家庭里对自己的关爱进行回想,同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长时间的生活中单方面接受着家人的关心与爱护,却没有对妈妈的付出表示感谢。这让学生的情感受到冲击,从内心里想要对亲人表示感谢。

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氛围。如在劳动实践课时,劳动老师结合感恩教育,启发学生将热爱自然、爱惜粮食、帮助父母等内容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实现教材效果的最大化。

(3)贴近学生生活,培养感恩教育意识

感恩不是用声嘶力竭的口号喊出来的,它不同于数学的逻辑和科学的规律,更不是语文知识的记忆与背诵。它是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滋养。因此,加强感恩实践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通过实践深刻理解感恩并通过实际行动落实感恩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明理知情,感悟与体会 “恩”与“爱”。

怀善于心,德践于行。感恩需要教育,但不是直接的教育,而是让孩子成为健康心灵之人,将感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活处处是感恩,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后,给学生安排相应的任务:帮助父母做家务是感恩父母,参与公益活动是感恩社会,进行环保清洁是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在点滴的生活中感悟感恩的内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对父母、社会、大自然付诸感恩的行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对小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其价值发挥,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特色中能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让学生对父母、教师及同学的关怀与帮助等表示感谢,加深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建臣. 感恩教育的行动诠释:在实践中懂得"做人的道理"[J]. 人民教育, 2019 (005):60-61.

[2]朱蕾蕾.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特色中的实践探索[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6):21,24.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小学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