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经典诵读的策略探究

2021-11-19胡琦瑶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胡琦瑶

摘要:中华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古诗词就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诗词歌赋由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成为我们国人为之骄傲的精神宝藏。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华博大的文化,还旨在让他们从小就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他们通过经典看到穿越了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接下来笔者就针对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已经在逐渐开展诵读经典的专门课程,也不断提高了古诗词在日常教学中的比重。经典不仅包括古诗词,还包括戏文、名著等各种文学作品,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诗词是他们接触最多、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一种形式,所以本文的经典诵读主要以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展开讨论。

经典诵读在小学开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古诗文相对于日常的白话文难理解,这样由浅入深地学习诗词等作品能够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等。同时,教师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和讲解时,还会穿插相应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涉及的典故和成语等,所以古诗词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对从小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益处的。小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在启蒙和待培养阶段,此时开展经典诵读,是让小学生在最佳时期接触到最正统的文化和内容,相较于其他课外书来说,经典诵读更易于培养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如《千字文》《三字经》等,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就特别适合推荐给学生们去学习和实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环节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小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增加了国文阅读课程,也在语文课上加重了古诗词课时的比例,但是由于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接受程度相对于其他课文来说比较低,有的教师为了避免麻烦,直接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很多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現学生会背的古诗词很多,却不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意思、诗人写这首诗词的意义等现象,这样的经典诵读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除了教师对于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不是特别浓厚。由于古诗词在新课标语文课本中全部都是要求背诵的,且古诗词的语言极尽简洁,与平时学习的白话文相比更难于理解,学生在背诵方面有一些抵触情绪。此外,古诗词在学习时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诗词作者、诗的类别等,学生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不太能够接受。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首先,教师不能够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虽然在政策的要求下,学校和教师能够提高古诗经典的学习时长和重视程度,但有一些教师仍旧没有很重视这一要求,并不能够深入理解课改这样要求的目的和意义,所以才出现了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的现象。这不仅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喜欢经典诗词,还会让学生对诗词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情绪。其次,由于教師教学方法的错误,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诗词经典,于是产生了厌学心理,由此引发了恶性循环,造成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降低。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环节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其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拿到课堂之中进行着重讲解,对于学生易感兴趣的部分着重引导,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了解经典文化。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许多写景记物的诗文,比如骆宾王的《鹅》中所写“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学生对色彩丰富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诗中所描述的景象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图片看到白白的鹅、红红的掌、清澈见底的水面等,会很直观的对诗词含义进行理解。

其次,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适当的运用小故事对诗文进行讲述和讲解,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思,能从看似枯燥的文字中读出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自然就会对经典诵读更加感兴趣。比如汉乐府诗集中收录的《江南》,教师可以通过简笔画将诗词涉及到的内容呈现在黑板上。通过鱼的不同方位,向学生展示鱼在荷叶下的行动轨迹,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小鱼为什么会游来游去。通过鱼的欢快活动,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和心情。

(二)增加诵读机会,提升诵读质量。经典诵读的内容语言优美、博大精深、精炼浓缩,是很好的语言材料积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提升了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只是第一步,教师也要提升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并对学生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生僻字词进行有效讲解,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

首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教学计划进行有效安排,做到既能完成教学计划,又能针对重点教学板块进行讲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都按照学校安排的课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教师可以通过对经典诵读的有效安排,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诵读。比如,班级的墙壁可以贴上古诗文或相关插画,并定期更换。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前打响预备铃而教师还没有到达班级时,进行诵读。另外,班级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或广播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在学生吃午饭或课间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合理运用自习课或下雨天的活动课,开展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教师可以拟定主题,像“春天”“酒”“思乡”等,学生自己在书中选定要进行诵读的题目。在选择时,也是学生对古诗文再次理解的过程。教师也可以通过拟定诗人,让学生选择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诵读,这样学生也能够通过不同的作品体会到作者不同境遇下的不同心境,从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结束语

经典诵读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事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对经典诵读足够重视。中华文化流传了几千年,让学生去学习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对他们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祖国的花朵要想茁壮成长,就必须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和熏陶,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他们优秀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谢翠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912.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