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11-19王晶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王晶

摘要:学生人文素养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在定义上虽有不同,但在健康品质与基本素质的培养理念上是基本相同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前提条件,能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学科,所具备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人文性。现代教育背景下,我国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备人文性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思想素质。

一、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在进行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教育教学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填鸭式教学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不仅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急功近利,而且越来越忽略了培养学生自身内有素养的环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习者变成了学习机器,只重视分数的提升,越来越不在乎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教师需要从传统教育中跳出来,通过人文精神的渗透加血,帮助学生落实三观的构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渗透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属于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学会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拥有欣赏美、发现美的素养。在写字与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要让学生意识到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要着重讲解书写的要领,积极开展写字竞赛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多展示一些中国书法艺术,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和中华五千年文明是共同发展的,从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阅读属于一种输入性的学习活动,而写作属于一种输出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改变学生抄袭、模仿、改写的写作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思辨性地开展写作,准确借助于文字来传情达意,实现信息的传播、思想的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多设定一些有品位、思想深度高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结合学生特点,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个体的特点相结合,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认知潜力,修炼思想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执教《木兰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花木兰,发现军书让年迈的父亲出征,会怎么做?”学生会发挥自身认知潜力,结合情感体验做出讨论,其中有学生会做出和花木兰同样的选择,之后教师介绍与《木兰诗》相关的人文知识,了解知识背景,再提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是什么?花木兰的故事意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通过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与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开展教学活动,渗透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活动,每天拿出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或利用课间、早晨的时间让初中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初中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悟文字的内涵,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名著、古诗词的分量逐渐加大,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初中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名篇名著,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作文竞赛,让初中生书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升华内心的情感,或者开展书法比赛,把所读作品中的经典名句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其内化于心,生成自己的人生素养。每讲完一个主题单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在班级内举行人文演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演讲的题目和内容,可以是历史人物、名胜古迹,也可以是当代的模范人物,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无形中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优秀文章中人文性比较强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人文内涵,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期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与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周边人或事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班级中起到示范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定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制订合理的人文素养发展计划,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经验,并且在后期的语文学习中对自身提高要求,进而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定期向学生科普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选取人文教育理念的融合渗透作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针对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能显著丰富人文教育的思想内涵,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的引导。

參考文献

[1]苏昕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师,2020(S1):135.

[2]徐庆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园,2020,13(27):100-101.

[3]张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8):20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