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19邬江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同时社会中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多所高职院校应抓住发展的机会,根据社会需要设置相应专业,因此,为了在学习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出现了各种适应当下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工学交替”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人为本,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完成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引言:
工学交替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种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密切联系,学校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企业提高学生职场综合素质,做到共同发展。如今工学交替这种模式在各个高职院校盛行,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在学校中该种模式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工学交替的问题
1.“学生”和“员工”角色的不一致性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大都年纪较小,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进行工学交替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学校中,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即可,也不会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一旦走出校门,社会工作中的种种问题,都会让只有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学生倍感不适。此外,在企业中,应正确对待实习工作,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贬低企业文化,积极调整心理状态,认真工作才能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这一方面来看,需要学校和企业做好各项对接工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2.学校企业之间的矛盾
工学交替本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校希望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在企业能得到加强,而企业又因为学生不是正式员工,不会安排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不到专业知识,从而抵制企业实习。总的来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加深,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学校和企业的正常运行。
3.“学不对岗”
高职院校中一个专业的学生基本在一百人以上,而企业中相对应的岗位大概只有几个,学生在工作中用不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会认为自己是廉价的劳动力,容易对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产生较大的逆反心理。事实上,企业提供的岗位大多数都不能满足学生人数要求,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在没有办法改变的情况下学校和企业应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4.学校相对落后的教学设备
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技术设备,没有完善的师资力量,甚至有的专业教学模式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还使学生缺乏专业知识理论,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二、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策略
1.谨慎选择合作企业
学校在进行企业选择时,应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与企业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能在该企业学习到实践理论。学校和企业还要建立紧密的联系,积极沟通处理学生与企业间的问題。另外,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给学生适应的时间,因为不是正式员工,企业没办法进行较多管制。其次,安排适合的岗位,给学生安排工作不应只局限于一个岗位,因为今后的发展是不固定的。最后,企业在教授给学生专业技能后,还应让学生感知到一个企业真正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为今后的工作做一个心理准备。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学交替
学生在实习前,学校和企业应提前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工学交替的意义,不能认为在企业中实习只是打工挣钱,而是应在企业的实习中得到磨练,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遇到问题时要和教师,家长迅速联系,告诉学生学校不会因为利益放弃学生,而是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强大的后盾,让学生能看到更多的希望。
3.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在学校条件允许下,可以建立一个设备齐全,效果逼真的校内实习基地。该基地相对于企业而言,没有过多的制度要求,只是在规范化和补贴方面做不到企业的模样。另外,校内的实习基地可以提供给行动不便或其他原因拒绝校外实习的学生,为他们获取一个实习机会。
4.培养雄厚的师资团队
工学交替,边学习边工作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可目前许多在校教师的实践经验都不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因此,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要定时对教师进行实践经验的考察,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只有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外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校外获得工作经验,体现了合作培养人才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提前熟悉社会生活,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由此可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教学规律,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论是对学生成才还是教育模式的转变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90.
[2]李方永.工学交替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216-217.
[3]祝青.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9(29):1-2.
[4]王蓓.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探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66-68.
作者简介:邬江涛(1987.05-),男,重庆黔江人,大学本科,讲师,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商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械设计制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