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教师网络研修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1-11-19郭之骄郑江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聚类

郭之骄 郑江苇

摘  要 近年来,网络研修逐渐成为教师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2010—2020年的248篇涉及教师网络研修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核心作者以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我国教师网络研修现状。

关键词 网络研修;CiteSpace;知识图谱;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2-0035-03

0 引言

教师研修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网络研修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师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教育部师范司的大力支持下,教师网络研修开始蓬勃发展。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满足教师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教师网络研修开始在我国更多地区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通过分析2010—2020年间教师网络研修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核心作者以及关键词,更加深入地了解其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希望可以助力教师网络研修改革与发展。

1 数据来源及研究工具

数据来源  本文引用的数据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10—2020年间主题为“教师&网络研修”的期刊论文为检索对象,搜索后共得到613篇文献,在此基础上筛选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的文献,同时剔除不相关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248篇。

研究工具  CiteSpace软件能够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以直观的形式展示文献中的潜在知识,并挖掘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因此,笔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教师网络研修近十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探寻我国教师网络研修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研究结果

发文量分析  如图1所示,通过统计2010—2020年有关教师网络研修的期刊论文数量,可以发现从2010年开始,发文数量逐年递增,到2015年到达顶峰,2015年的发文数量大约为2010年的五倍,说明教师网络研修已经受到相关研究者的持续关注。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建议中小学教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依托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将教师网络研修推向研究的高潮。2015—2019年发文量虽然有所波动,但仍然处于专家学者研究的热潮。由于本文数据于2020年6月统计,故2020年论文数据尚不齐全,根据社会环境及国家相关政策,可以预测2020年的发文量会继续上升。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利用CiteSpace可以分析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以1年为一个切片区间,对2010—2020年间发表教师网络研修的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得到图2所示效果图。从图2可以看出,Density=

0.004 2,认为作者的合作比较松散。比较明显的有两个合作网络:一个由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2]组成,以教师工作坊形式组织教师研修,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利用大数据对研修行为进行分析;另一个是首都师范大学[3]的研究团队,构建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通过聚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同侪合作与反思性对话,分享教师的教学改进形式、价值观、工具和职责等,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社会的、规范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支持服务。

关键词共现图谱及分析  论文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论文的主旨,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说明该关键词研究热度越高。具体操作为在CiteSpace中将时间设置为2010—2020年,时间分区单位设置为1年,类型为key-word,标准为Top50,即将文献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分析前50个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相关算法简化网络并突出主要特征,对部分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教师网络研修”“在线研修”“网络研修”等合并为“网络研修”,进而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知识图谱中关键词共有560个,整体密度为0.009 1,研究较为分散,研究范围广,缺乏一定的研究深度。导出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得到高频关键词(频次超过10次)及其中介中心性,如表1所示。

关键词聚类图谱及分析  由于研究的文献中关键词将近600个,因此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教师网络研修的热点与趋势。如图4所示,通过聚类得到含有10个以上成员的聚类共14个,Modularity Q=0.720 8>0.3,

说明聚类的结构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0.944 1>

0.5,说明聚类合理,可以令人信服。

通过分析轮廓值较高且年份较近的聚类,可以更好地挖掘教师网络研修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通过筛选,本文选取四个聚类,分别是#2、#5、#6和#8。

#2為校本研修聚类。校本研修是教育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网络研修是在校本研修的基础上开展的。徐旭等[4]构建了高校参与下的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模式,利用高校的人员、资源和环境优势,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效果。徐磊等[5]研究了在远程校本研修中助学者对研修效果的积极作用,从情感及认知支持方面提升教师远程校本研修的参与度。栾学东[6]利用三个典型时期的校本研修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在信息化研修背景下,校本研修的研修深度、研修模式等均发生一系列变化。

#5和#6分别为中小学教师聚类和国培计划聚类。自2010年起,国培计划关注度逐年升高。解书等[7]提出利用任务驱动式的网络研修模式,通过案例、信息技术平台及评价数据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樊丽[8]分析了“送教下乡”培训模式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区别,以及如何改进模式以适应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加强培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2016年,教育部发布《乡村教师培训指南》,提出乡村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意见与要求,乡村教师研修逐渐向网络研修发展。肖凯[9]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发展要点、发展阻力和发展要点。罗江华等[10]针对乡村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提出由“外推”转向“内生”的调整策略,保证网络研修的持续推进。朱娅[11]利用大数据分析乡村教师的线上研修行为,进而提出网络研修中教师培训的评估策略。

#8是教师在线实践社区聚类。杨卉[12]以活动理论为理论基础,将教师网络研修看作一个具有四个子系统的活动系统,设计了同侪互助研修活动模式。王陆[13]提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不同于一般网络研修活动的三种机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知识价值管理机理、知识转移机理、知识网络机理。张敏霞等[14]研究了四种影响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知识转移的因素,得到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修正模型。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机构间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机制  通过对高产作者和合作机构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可得知:首先,高产作者间合作大部分是处于同一科研机构研究者的合作,不同机构研究者进行的合作较少;其次,主要研究机构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规模较小。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机制至关重要,包括机构内的和机构间的。同时,笔者建议加强不同地区间的合作关系,带动西北、西南地区教师网络研修的深入研究,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更加全面的机构合作网络。

缩小教师网络研修城乡区域差距  我国城乡教师网络研修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环境较差。通过分析聚类#5和#6,发现我国乡村教师网络研修起步较晚,虽然网络研修逐渐成为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乡村教师的参与感不强,管理体系与评价方式呆板,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研修模式,大大降低了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的质量。笔者建议构建基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的研修模式,探索适合乡村教师的多样化、特色化的培训模式与评价体系,促进乡村教师成长。

提高研究质量,形成凝聚高质量文章的核心阵地  本文选取的248篇文章中只有88篇来自CSSCI期刊,占总数的35%,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说明其成为教师网络研修发文的主要阵地。其他CSSCI期刊关于教师网络研修的文章比较分散,不具有核心凝聚力。笔者建议一些高质量期刊加强对教师网络研修的关注力度,形成凝聚高质量文章的核心阵地,助力教师网络研修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泽文,孙建军,武夷山.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3):131-137,84.

[2]刘清堂,雷诗捷,张思,等.教师工作坊中的用户行为投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4):19-28.

[3]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9):30-42.

[4]徐旭,瞿堃.高校参与下的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模式构建[J].中小学电教,2010(9):11-13.

[5]徐磊,王陆.远程校本研修中助学支持服务对研修教师学习参与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8):59-63.

[6]栾学东.信息化环境中校本研修的变化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4(2):74-79.

[7]解书,马云鹏.“任务驱动式”教师高端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4(12):94-100,159.

[8]樊丽.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以西安市项目县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90-93.

[9]肖凱.教师培训发展方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2):91-95.

[10]罗江华,王静贤,周文君.乡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条件、问题及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8(10):138-146.

[11]朱娅.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78-179.

[12]杨卉.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研修活动设计:以同侪互助网络研修活动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9):43-48.

[13]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机理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5):101-107.

[14]张敏霞,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62-67.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聚类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