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孩子相处,警惕五种“过度”

2021-11-19金玲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育儿过度儿子

与成长中的孩子相处,父母可能会在无意中产生较为极端的教育、管理行为。自我检讨,总结了五种容易“过度”的行为,列举如下,引以为戒。

一是过度说教。

儿子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最烦你唠叨,说来说去就是这些话,一点新意也没有。”儿子的嫌弃,与我对他的“念经”有极大关系。比如,我每天要认真洗手不下十次,也会以此为标准要求他。儿子却不以为然,没有形成“在我看来”很好的卫生习惯,被我逼急了,干脆不再搭理我。有时明确表示:“我偏要做你不喜欢的事。”这一度成了我们不可调和的矛盾。

过度说教反映了父母要求严格且控制欲强的一面。不管家长说的是对还是错,在孩子看来,重复的说教行为就是家长自以为是的灌输,是不信任和不满意,是家长的控制欲。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其消极反抗的情绪会越来越明显。父母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事事管教的态度。

二是过度介入。

父母的过度介入常常是费力不讨好的行为。和儿子在外面吃火锅,看到麻辣汤底靠近儿子,我下意识地就去调转汤锅,可是儿子根本不领情,当即制止。

父母总是想照顾好孩子,却不知道,照顾有时也是矮化孩子的行为,让他们无法发挥能力做事,产生无能感,从而心生抱怨。

过度介入是包办型父母的典型行为。他们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介入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形容,父母就像扫雪机,为孩子扫除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然而,如果父母从不让孩子独立做任何事情,孩子将无法学会如何克服困难,无法学会自立与自理。

三是过度放手。

尊重孩子不是放任孩子,父母不能完全相信孩子的自律。过度放手的后果,往往是孩子放纵自己,家长大发雷霆。事实上,成长中的孩子管不好自己很正常,他们也会自责,也会埋怨父母没有约束他们、帮助他们。父母要懂得:孩子需要自由,但是是一定限度的自由;当冲突出现以后,劈头盖脸的指责和简单粗暴的处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与孩子充分讨论、共同协商、定下规矩。

规矩是家庭教育中很有价值的存在,是每个成员都认可的价值准则。父母需要在共同达成的规矩之下约束孩子,助其渡过难关。同时,父母也应是被约束的对象,应起示范作用。例如,吃饭时共同遵守不用手机的约定,如有违规,相互批评;可以自由玩耍,但前提是结束后要整理好玩具;允许每天看视频,但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可以玩手机游戏,但必须是周五晚或周末,时长不超过两个小时;等等。其间一定会有冲突,但父母不能因为生气就放弃约束,妥协甚至采取极端行为。

四是过度忽视。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忽视孩子的想法与要求。在家长心目中,孩子提出来的想法和要求幼稚、不可取,因此并不重要,尤其是当家长不认可孩子的想法与要求时。

有时只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買什么样的文具,我会从实用性、审美、价格等角度考虑,与儿子奇奇怪怪的喜好往往是不同的。父母掌握着“经济大权”,因此极有可能无视孩子的意见,自行做主。有些家长想不通,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可是,长期自说自话、无视孩子的意见,孩子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并且“关掉”自己的想法,结果很可怕。

不管多小的事情,孩子的意见都是他们对被听见和被看见的渴望,父母要真正尊重孩子,就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收起自以为是的成人观点。

五是过度专断。

一切按照父母的既定计划与要求去做,这恐怕是孩子的噩梦。过度专断的言行是专制型父母的特征,他们认为严格的规则是最重要的,希望孩子的一切言行都能遵照父母的指示,这样才能符合社会标准。专断之下,世俗的观点“绑架”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开始会试着反抗,但渐渐地,便开始抑制自己的情绪并履行父母的要求。

正因如此,才会有很多父母天真地认为,

孩子是喜欢补课的,是乖巧听话的。其实,孩子的表现是为了不惹父母生气,是一种讨好父母的委曲求全。由于孩子从未被允许自己做决定或追随自己的兴趣,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未来,他们也会过一种在父母和社会看来完美的生活,内心却不快乐。这也是如今很多人对生活和未来感到困惑、迷茫的原因。

心理学家戴安娜提出过四种育儿方式:专制型父母经常控制孩子,要求其服从命令,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宽容型父母非常慈爱,

但几乎无法控制孩子;权威型父母通常都很严格而又充满爱心,他们鼓励孩子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忽视型父母经常不参与孩子的生活,而且往往对孩子不感兴趣。四种育儿方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风格不同。关于良好的育儿方式,戴安娜的建议是:平衡需求和回应。

每个父母都希望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那就警惕这五种“过度”,用平衡和适当的方式爱他们。

(金玲,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主任。编审。)

猜你喜欢

育儿过度儿子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打儿子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