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1-11-19武诗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8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武诗哲

【摘要】数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科目,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本文尝试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进行简单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乃至终生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值得每位初中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作简单探索。

一、建立学习小组,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以合作等方式共同进步。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习小组拥有培养学生主体性所需要的重要土壤和环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与教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學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归属感、主人公感。学习小组的搭建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开展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能拓展学生自身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进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

在小组的建立上,一方面,教师需严格遵循适当原则。小组的组成人数需合理,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和讨论热情;更不宜过少,否则无法实现各种思维、各个方法的交流与碰撞。每个小组的人数以3-5人最佳。另一方面,每个小组的知识水平、数学学习能力更不宜太过平均,太过平均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利于组员间的进步,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需按照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合理分组,实现以先进带动后进,促进教学的平均化,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提升与进步,实现小组管理的不断优化升级,达到整体间的最大效益。在进行小组的组建后,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兴趣小组制定独特的教学计划。每个学习小组及每个成员都具备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数学教师需把握这种普遍性进行集体的指导和教学,更要充分利用特殊性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帮助小组进行提高和进步。同时,教师需要以充分的耐心对待每个小组成员,不可歧视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的个性观点要鼓励、保留意见,在充分尊重学生表达欲的前提下进行方法的指导和错误观点的纠出;不可偏心优秀学生,而应该以一视同仁的教学态度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将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高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指日可待。

二、创建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效率

数学这一科目本身就源自生活,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是有极大的关联性,这表明在数学课堂上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是完全可行的,生活情境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大的教学成果也将是可以预期的。一是生活情境的创建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可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二是生活情境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消除以往的“填鸭式” 教学的枯燥,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能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关注度有所提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活情境的创建便于学生养成联系生活的数学思考习惯,将数学带入生活,将生活引入数学,使学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思考,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效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轴对称图形》这一章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事物,如黑板、粉笔等,以促进学生对轴对称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课堂上,创建生活情境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利用一定的教学工具使情境更加逼真,更加生动,更加生活化。如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实现生活情境的引入,可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片、视频等的呈现,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信息电子技术为生活化情境的搭建做出贡献。以初中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为例,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体图片的放映,将全等三角形的具体形状和概念形象化,促进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观察。另一方面,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讲解上可适当引入生活现象。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数据的分析》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天气情况如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促进学生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和竞赛在课堂教学上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为课堂氛围的活跃做出贡献。数学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激发课堂活力,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迅速融入课堂,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理解、吸收运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的《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一课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的竞赛,通过课堂小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思考,计算和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数学课堂的效率自然可以大大提高。

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离不开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但是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更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种理念及价值追求,值得我们每位初中数学教师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向莹.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22):244-245.

[2]吴新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创新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2021(12):242.

[3]赵崇品.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南北桥,2020(11):140.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