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2021-11-19刘於清

老区建设 2021年1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提 要]理想与信念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大湘西地区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是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境内遗存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资源等级高,形式多样。这些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蕴藏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而且承载着红色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光荣传统,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利用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参观体验:深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二是课堂融入: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三是校园活动:创造继承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四是网络渗透:强化新媒体正向宣传教育功能。

[关键词]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刘於清,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湖南张家界 427000)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20GG019);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及提升机制构建研究”(ZJGB2019178);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省级一般资助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XJK21BDY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大湘西地区是重要的革命老区,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热土进行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和红色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承载着红色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光荣传统,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鉴于此,选择“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性路径”为主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回顾

红色文化因其特殊的内在价值,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其重要载体,既能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一个持久研究的热点。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目前国内学界主要研究取向集中在:一是宏观视角的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学者们主要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类型、开发应用等。学术著作方面,如王洪叶(2015)、渠长根(2020)、叶丹(2020)等;学术论文方面,如渠长根(2019)、刘建平(2020)等。二是微观视角的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学者们立足于区域优势,对国内主要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具体研究。如湖南、广东、甘肃、江苏等省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也有缩小范围如南泥湾、大别山、遵义、延安、韶山、井冈山、大湘西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如张旭(2017)、曾长秋(2017)、莫志斌(2017)、刘於清(2014)等。另外宏观和微观视角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还出现了硕博学位论文,如夏慧(2020)、田飞(2020)等。具体到本研究主题,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目前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2篇,何其鑫的《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2013),邹益胜的《利用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2013)。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发现,不少学者都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这些成果站位高远,因其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颇具现实观照和学术关怀,为本主题的深入持续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方法论借鉴。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遗址较多,分布广泛;种类齐全,特色鲜明;保存较好,组合优良。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并对利用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性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二、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现状及原因分析

认知是行动的基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认知,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前提。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推动大学生理念信念养成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湘西北2所高校(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480名大学生关于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与理想信念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500份,剔除20份填写不规范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0份。调研旨在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考察新时代大学生对所在高校区域范围内紅色文化资源的认知与了解。

(一)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现状

正确的认知能有效调动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学生理想信念认知,即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理想的知晓情况。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整体而言,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较好,但是部分大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弱化,存在功利性、动摇性、模糊性等不容忽视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将物质作为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追求物质上。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方面出现偏差,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多样化,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二是忽视精神追求,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在回答“您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有22.20%的同学回答“找到一份好工作,组建幸福家庭,干好本职工作。”职业选择具有较强功利性。有14.30%的同学回答“没有追求,只求生活安乐,与世无争。”这部分同学显示理想信念动摇。三是对理想信念认知比较迷茫。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回答“理想信念的熟悉程度时”,有3.60%和1.20%的同学选择“不是很了解和没有听说过。”具体见下表1。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认知现状的原因分析

1.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冲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以往任何一个社会所无法比拟的社会财富。但是,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相互激荡,导致个体自我价值观膨胀,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滋生。[1]反应到文化领域,即多元文化并存,多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一是多元文化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导致其价值取向冲突不断加剧,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多元文化导致了大学生行为方式多样化。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如何,取决于他具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因此,当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影响时,他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变化,并且变得越来越多样化。[2]

2.家-校-社共同体未形成教育合力

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受到家庭、高校和社会等众多方面影响。作为家庭、高校和社会的家-校-社教育共同体尚未形成教育合力。就高校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三全育人”共同体尚未真正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学生在回答“您所在学校通过以下哪些活动形式宣传红色文化?(多选题)”,有30.36%的学生选择“进行红色歌曲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红色活动。”这里还要注意,这些红色活动可能还存在普及面的问题,即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参加,少部分同学参加。就家庭来说,有学者指出:“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家庭普遍存在放纵、娇惯以及其他不符合理想家教意识与观念的‘走形现象。”[3]从社会来看,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领域的引领。

3.大学生个体未成熟心理特点的影响

“00”后大学生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成长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新时代,作为新生代的他们,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但是又不够成熟,不稳定且不平衡。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理想信念的理解和认知。成长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限,社会阅历不丰富,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大学生自身的未成熟的心理特征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本文所指出的大湘西,指广义上的大湘西,即包含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地区在内的广义范围的大湘西地区。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

关于统一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概念,学术界尚有争论。一般共识性的观点,即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缔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集中体现。故此,红色文化资源也包含了两个方面:即中国革命时期的伟大精神及载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优秀品质、精神及载体。因此,这里有几个观点需要进一步澄清,一是关于资源主体,应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二是关于时间跨度。从资源形成的规律来看,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需要一个積淀过程。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应该具有历史性,不能距离当今时代太近。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传统认知中,红色文化资源更多集中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革命、抗战、建国与执政这个时间段内。红色文化资源应该伴随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而产生、发展起来,其发展下限定在改革开放前较为合适。[4]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具有红色文化丰富内涵的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的总和。

(二)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梳理

1.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

按照前文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囊括的是大湘西地域的红色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大湘西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策应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遗留下来大量极其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学者曾对张家界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作有详细统计。[5](可能统计不全,但是可以从侧面说明大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具体见表2。

以上表格仅仅是张家界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统计,湘西州和怀化市同样具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怀化市的粟裕故居、粟裕纪念馆、滕代远纪念馆、芷江受降坊、向警予故居等物质文化资源,有粟裕大将三次“辞帅”淡泊名利的共产党人名利观,原安江农校袁隆平院士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崇高精神等精神文化遗产。湘西州的永顺县、龙山县等亦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永顺塔卧,有“江南延安”之称,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塔卧中心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龙山县的茨岩塘、兴隆街是湘鄂渝黔苏维埃省政府旧址,有红二、六军团兵工厂和红军医院旧址。一言以蔽之,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数量繁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四、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契合性

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丰富,层次多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实践中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6]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诸多启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内在契合性。

(一)价值统一性

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正是凭借这种理想信念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对青年大学生而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层次,树立起与国家和民族同心同向的高远追求,在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这一内在关联上来看,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在价值目标上是统一的、在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在价值实现的方式上是共生的。因此在调研中,在回答“参观完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多选题)”的问题时,选择“重塑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学生达到53.43%和64.19%。在回答“您认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有关系吗?”的问题时,有85.14%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关系”。

(二)内容关联性

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从其具体涵盖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如贺龙元帅1927年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后来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粟裕大将1925年就树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信念)、共产党人淡泊名利观(粟裕大将的三次“辞帅”等),还有各种誓死捍卫革命的坚定信仰及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本质上是相通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体系,从而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远大追求,坚定“四个自信”。从这一视角来看,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其内容上同宗同源、同向同行,具有高度一致的关联性。

(三)路径共通性

继承和利用好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入心、入行方面具有共同的路径取向,二者具有路径共通性。要使大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入钻研积淀起来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探寻答案。通过感悟红色文化背后的感人故事、背后的红色精神,可以为大学生把握“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信念”以及“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提供启示。在学习、了解和继承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实践过程。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就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良性互动,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化与外化提供了路径。调研中,学生在回答“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增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的联系?(多选题)”选择“鼓励大学生走出去,主动了解红色文化资源”和“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的选项分别达到72.24%和61.90%。

五、利用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综上所述,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深刻的内涵,在湖南红色文化乃至中国红色文化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7]探究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

(一)参观体验:深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

参观前提是学生了解所在高校地域范围内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调研中,回答“您学校所在地(本次调研指包含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地区广义范围的大湘西地区)是否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问题时,回答“是”的同学占到被调查总数的84%,为鼓励区域内大学生走出去,进行参观体验提供了较好前提。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三下乡”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倾听红色故事、学唱红色歌谣、观看革命影视作品、重走红军长征路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桑植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点,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让学生体验革命的不易,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精神。再如参观向警予故居,通过建筑,可以感觉到当时向家家境的殷实,但是向警予同志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让大学生感悟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课堂融入: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资源等级高,形式多样,蕴含着如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群众观点、淡泊名利的名利观、严格的家风传教等众多主题教育元素[8],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是大湘西地方高校,甚至对湖南省内高校来说都是思政课教学极具地域特色的资源。将其融入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直观的形象及就近的地域认同,可以弥补当前思政课理论性强的缺点。用“活的理论”、“活的教材”、创新形式让学生受到精神感召。针对教师来说,一是在课堂融入模式中,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影视、实物、红色书籍等多种辅助手段来增强教育效果。二是要精心挑选与思政课教材内容相契合的部分,作为思政课教材主体内容的有益补充纳入教学体系中。针对高校来说,还应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高校与基地联系,让学生走近历史、了解历史、感知历史亲身体会革命历程,加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感知与理解。

(三)校园活动:创造继承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湘西地域内的高校应注重将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校园中的大湘西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9]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所蕴涵的红色精神底蕴,举办红色文化学术讲座、红色文化论坛、红歌会、革命诗词朗诵会等活动形式,使大学生在自觉参与校园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世界得到充实,为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了有效载体与途径。[10]以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旅游管理学院设立了“研学实践与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所”,定期开展“红色文化课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拓宽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四)网络渗透:强化新媒体正向宣传教育功能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应结合新媒体的正向宣传作用。调研中,学生回答“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大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多选题)”,选择“手机、电脑网络等电子平台”的学生达到75.41%。在深度访谈中,还有部分学生指出,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就通过自媒体平台,了解了一些湘西的红色故事。目前大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网站并不完善,因此需要加强对微博、微信等常用互联网宣传阵地的利用,用好知乎、抖音、快手等新兴宣传阵地,探索在直播平台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以“增强与教育对象的网上互动性”[11],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侵蚀,提高大学生对不同性质的文化辨别能力,使有关理想信念的内容渗透进大学生头脑,达到知、行、信统一,充分发挥新媒体正向宣传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於清,季轩民.从冷漠走向关切:校园欺凌旁观者伦理复苏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0).

[2]李可欣.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0.

[3]洪明.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焦点难点问题透视—基于600份家庭教育咨询案例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

[4]乔春梅,韩立梅.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刍议[J].理论观察,2020,(8).

[5]谭冰.张家界红色旅游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路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2).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何其鑫,余雪源.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13,(10).

[8]张翔.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9]赵柳.新时期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6).

[10]邹益胜,孙忠良.利用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J].传承,2013,(9).

[11]张翔.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