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涤痰汤治疗风痰扰动证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评价*
2021-11-19郭玉清刘媛媛韩新民濮芷怡
郭玉清 刘媛媛 韩新民 濮芷怡
1 无锡市儿童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23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3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抽动障碍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运用辨证施治优势明显[1]。导师韩新民教授从事儿科临床近四十年,对小儿神经精神系统的中医药诊疗有丰富的经验,其运用经验方“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应用疗效确切[2-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儿童医院中医科的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患者72例,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本研究经无锡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WXCH2018-12-002)。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MS-V)[4]符合DMS-5有关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DMS-5有关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辨证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17年9月发布的《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和《中医儿科学》制订。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②男女不限,6岁≤入组年龄≤18岁。③耶鲁抽动严重程度总体量表(YGTSS)评分≥25分者。④知情同意,能接受所规定的治疗方案及随访要求。
1.4 治疗方案:观察组:熄风涤痰汤加减口服治疗,辅以基础治疗(针灸加安思定)。药物组成:钩藤、天竺黄、广郁金、石菖蒲、当归、菊花各10g,蝉衣、法半夏、远志各6g,蜈蚣2条,青礞石20g。四肢抽动剧烈者加用伸筋草、络石藤。眨眼频发者可根据情况加用谷精草、密蒙花;耸鼻严重者加用辛夷、薄荷;甩头、耸肩频发者加蔓荆子、葛根;喉中发声明显者加用板蓝根、山豆根等;腹部抽动严重者加白芍、木瓜。每日1剂,分2~3次口服。对照组:盐酸硫必利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477)口服治疗,辅以基础治疗(针灸加安思定)。初始量为50mg,每天2次,效果不佳临床根据情况可逐渐加量到150~400mg/天。针灸:主穴取四神聪、合谷,辅穴依患儿临床表现选用:四肢抽动者取手足三里、曲池;眨眼频发者取太阳、阳白;搐鼻者取四白、迎香;头颈部抽动者取大椎、肩髃;喉中发声者取咽四针;腹部抽动者取中脘、天枢;针灸采用0.25mm×25mm针灸针,进针深度依患儿个体情况而定,3天1次,每次留针15~25min。安思定:微电流刺激仪(国械注进20163211783),刺激量以患儿耳垂部有感觉、低于针刺感的强度为度,3天1次,每次时间30min。12周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①疾病疗效评定(参考“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制定):分别对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的运动抽动总分、发声抽动总分及严重程度总评分进行评价。临床控制:治疗周期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总评分减少≥90%。显效:治疗周期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总评分减少≥70%,<90%。有效:治疗周期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总评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周期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总评分减少<30%,或总评分不降反升。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症状体征量表,分别对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中医主症积分及中医次症积分进行治疗前后积分变化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本研究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临床疗效评价: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各项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各项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0.91±2.29*1.03±2.69*例数35 32耶鲁量表总评分治疗前42.37±13.25 39.81±6.76治疗后8.66±8.12*7.63±6.14*运动抽动评分治疗前16.57±1.38 17.38±2.31治疗后4.31±2.63*5.66±2.91*发声抽动评分治疗前5.80±5.58 6.19±6.06
2.3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两组中医症状体征各项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及次症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各项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各项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0.14±0.36*#3.22±0.97*例数35 32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前9.40±2.76 9.94±1.79治疗后1.34±0.97*#4.72±1.49*中医主症积分治疗前5.69±1.89 5.91±1.67治疗后1.20±0.76*1.50±0.72*中医次症积分治疗前3.71±1.15 4.03±0.69
2.4 安全性评价:研究周期内,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
3 讨论
根据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瘛疭”“肝风”的范畴。韩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肺、肾四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病因之标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病因之本在于小儿神气怯弱,“肝常有余”。小儿外感风邪,首先犯肺,肺失通调,津聚成痰,加之小儿神气怯弱,“肝常有余”的特点,肝为风木之脏,同气相求,外风引动内风,风痰相合,流窜经络,风动痰扰引起抽动症状。
小儿“脾常虚”,内伤饮食,脾胃运化失司,饮聚生痰,食积化热,热扰肝经,肝木乘土,风动痰扰,亦可引发抽动。小儿少阳之体,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容易化热化火,火热炼液成痰,风火相煽,与痰搏结,风动痰扰,从而出现抽动症状。临床上形成抽动的原因很多,但均离不开风痰相搏,风动痰扰。因此韩师根据本病“风动痰扰”的病机关键,创制本证的治疗方剂“熄风涤痰汤”。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熄风涤痰汤对运动及发声抽动症状的控制与西药盐酸硫必利片相当,且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当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准则;其次,熄风涤痰汤对抽动症状外的如急躁易怒、睡眠不安等伴随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说明熄风涤痰汤不仅有益于抽动症状的改善,而且在患儿整体调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提高患儿整体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熄风涤痰汤方中,钩藤、蝉衣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为君药;法半夏、天竺黄清热化痰、定痉,青礞石坠化顽痰、平肝镇惊,蜈蚣搜风通络止痉,为臣药;广郁金、石菖蒲、远志疏肝解郁、豁痰宁心,当归养血活血,兼制蜈蚣等药毒性,为佐药;菊花清肝明目,引药入肝经,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化痰、定抽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