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及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2021-11-19张金凤
曾 娜 张金凤 李 誉 董 莉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佛山 528300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ME)是医务人员医学院校教育学习完成后在职教育的一种延续,其提倡的终身学习方法有助于在职医务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学习与更新,对不断更新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2]。开展妇幼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有助于妇幼保健新知识和新技术在社区、卫生院等基层机构的推广,加强上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学习,提高医教研水平和辐射能力[3]。本文对我院2016—2020年各级继教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提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能力,改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16—2020年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CME)申报并成功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据。
1.2 资料收集与整理
对项目的申报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数目、项目学科类别(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生殖健康、妇幼管理类)、学员人数及构成(本单位、外单位、职称构成)等进行回顾分析。
2 结果
2.1 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立项与执行情况
2016—2020年该单位共主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立项18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3项,市级145项,均按要求举办项目并授予学分,执行率为100.0%。见表1。
表1 2016—2020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立项情况 (项)
2.2 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科情况
216—2020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涵盖了14个领域,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3项、儿科学43项、妇产科学38项、护理学22项、影像医学科8项、临床外科学7项、临床内科学5项、药学3项、医学检验3项、医学教育与卫生管理3项、中西医结合妇科学2项、中医治未病1项、中医妇科学1项、基础技能1项。见表2。
表2 2016—2020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科类别分布 (项)
2.3 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师资情况
2016—2020年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课师资共804人次,其中正高级职称439人次,占54.60%,副高级职称253人次,占31.47%,中级职称及以下112人次,占13.93%;国家级项目正高师资11人次,占100%,省级项目正高师资186人次,占59.61%,副高师资95人次,占30.45%,中级及以下师资31人次,占9.94%;市级项目正高师资242人次,占50.31%,副高师资158人次,占32.85%,中级及以下师资81人次,占16.84%。见表3。
表3 2016—2020年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师资分布(人次)
2.4 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员情况
根据华医网科教平台统计查询,2016—2020年参加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员数共39 588人,其中本单位25 445人,占64.27%,外单位14 139人,占35.72%;参加国家级项目的学员共334人,其中本单位133人,占39.82%,外单位201人,占60.18%;参加省级项目的学员共10 155人,其中本单位6 969人,占68.63%,外单位3 186人,占31.37%;参加市级项目的学员共29 099人,其中本单位18 343人,占63.04%,外单位10 752人,占36.95%。见表4。
表4 2016—2020年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员单位分布 (n)
3 讨论
3.1 加强继教项目管理,着力提升国家级继教项目申报能力
2016—2020年继教项目的办班管理均较严格,所有项目都得到了较好的执行。项目申报级别以市级为主,每年度市级项目的立项数目稳步上升,省级项目立项数目也逐年增加,近三年有明显提升,但是国家级项目成功立项数目仍极少,着力于提升国家级继教项目的申报能力是继教项目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区级妇幼保健院受到机构级别、学术影响力等限制,在申报国家级继教项目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更需要加强国家级继教项目申报的管理,多向同级别机构学习成功申报的经验,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鼓励优势科室多尝试、多申报,集中申报科室的技术特色,从选题、课程设计、师资安排和申报书撰写等方面提升申报项目质量[4-5],提高立项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各学科申报高级别的继教项目,对国家级项目申报和举办给予专项奖励和办班支持[6],以此带动并提高医院培训的辐射能力,促进整体医、教、研水平的提升[7]。
3.2 优化培训内容,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近5年继教项目涉及的14个学科领域中,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护理学为主,学科分布基本符合妇幼保健院的工作发展趋势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自2016年起,多次举办面向全区妇幼卫生专员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妇女病普查普治、艾梅乙母婴传播、产前筛查策略解读、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技能、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遗传代谢病诊治、产后访视人员、健康教育师资、育儿师资等培训班,培训内容密切结合我国母婴健康卫生新政策,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区妇幼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提升了区域妇幼保健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专科培训主题方面,舒适性医疗、围产期心理管理、人文关怀等多学科合作的项目也成功立项,对增强妇幼工作的适宜性和协调性具有推动作用。
在学科涵盖范围方面,药学、医学检验、中医、管理等学科的立项数仍较少,放射、病理、口腔等学科内容也有待加强,结合科室业务开展和发展情况,及每年各医疗主题活动的举办情况,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了主办继教项目的能力,管理科室应当加强与学科交流[8],积极配合其进行项目申报,或在多学科合作中提升小专科的参与度,促进学科领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以期提升妇幼保健院的整体水平和学科影响力[9]。管理类项目的举办则能为行政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提供途径,促进管理人员更新管理知识和理念,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10-11]。
3.3 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开展教与学双向评价,提升项目培训质量
近5年通过继教项目的举办,共邀请院内外专家进行了800余次授课,近4万院内外学员参加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妇幼保健院与各级单位的交流学习。在师资方面,申报项目负责人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授课师资也以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为主,其中国家级项目均为正高师资,省级高级职称师资超过90%,市级高级职称师资超过80%。授课专家均为行业专家,熟悉学科发展的前沿方针和方向,熟练掌握妇幼卫生政策,强大的授课师资队伍是保证继教教学质量的基础。参与学员方面,除国家级项目外单位人员占60%外,省级和市级项目外单位人员均占近1/3。这反映了师资更强、级别更高、质量更优的国家级项目能更大程度上提升单位的辐射力,吸引更多外院同仁参与培训,提升继教项目级别和师资是完善其教学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
此外,在继教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应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来获取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和有效途径[12-13]。在后续的继教项目开展过程中,除了学员评价表以外,应逐步引入教学评价表,在了解学员对授课安排、授课方式和学习收获等方面满意度的同时,还应加入老师对培训的评价。老师可以通过对主办机构的培训安排、教学环境、办班氛围等进行评价,对学员的参与度、互动性等进行反馈,促进管理科室做好继教项目举办的PDCA循环[14]。目前使用的评价表仍是纸质形式,应当结合电子问卷、微信小程序等形式提高教学评价效率[15-16]。在实施方式上,应结合继教项目举办过程中不同的参与角色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多个维度的效果评价,并以此进行经验总结,实现培训项目质量和办班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