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创新思维的路径
——浅谈思维导图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19王路

关键词:艺术设计导图节点

王路

一、迸发创新能力的时代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拥有远超其他生物的创新潜能,这种强大的潜能融汇了人类丰富的知识经验、精密的思维活动以及高超的实践能力。“人人都具有创新潜能”的这一特质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早已植入每个个体的基因之中。而创新活动也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如今我们所享有的现代、便捷、舒适的生活正是前人不断创新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创新能力会有个体的差异,在层次高低、活力强弱上都有所不同,但这样的差异并非一成不变,通过适当的方法,个体的创新能力有可能被激发和提高。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创新能力能够被释放、被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创新这一理念越来越被当今社会的各个阶层所重视,几乎所有的专业领域都已形成一种共识,即创新思维的突破、创新方法的发现,关系到专业提升、行业发展、企业生存的根本命运。而艺术设计专业正处于需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对新观点、新思路、新手段有着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目前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方法会在教学过程中被加以介绍和运用,如: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这些方法侧重于创新思维常有的非线性和跳跃性特点,在自由活跃而不受限制的情境中,激发出思考者的灵感火花;另外一些方法,则相对倾向于结构性和逻辑性的推演,经由记忆、分析、推导、组合、重构等一系列合理的、可靠的思考路径,逐步结晶出创新的想法,例如:核验列表法、思维导图法等等。

从创新活动的实践过程看,其发端应是始于问题的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对与创新任务相关的各类信息的全面获取,其后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深化、延展以及应用,由此寻找潜在的新方向和突破点。这一过程会如英国心理学家格雷厄姆·华莱士(Graham Wallas)在其《思想的艺术》一书中所分析的那样,通常经历4个阶段:准备、酝酿、启发和验证。华莱士将其中的启发阶段解释为“顿悟期”或“灵感期”,并且认为“顿悟”或“灵感”不易由人的主观意识来获取,其出现往往是一段时间里,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但是在艺术设计的教学或工作实践中,学生必须在有限的一定时间范围内,较为迅速而稳妥地获得新的构想。实际上,相对于天马行空、自由不拘的思维激荡,学生也非常需要一些步骤清晰、可以量化操作的思维工具,而思维导图法就是实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思维导图的原理和构建方法

思维导图(The Mind Map,或Thinking Map)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的一种表达思维、引导思路的方法。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将思维形象化的过程,通过采用图文并茂的可视形式,把字词、线条、色彩、图像、符号等元素结合起来,“描绘”出思考过程中各层级概念间的主次从属关系。思维导图借鉴了类似人脑工作的模式:进入人类大脑的各种信息,无论是物理性的感知或是抽象化的概念,如:气味、形状、颜色、音符、节奏、情绪、符号、文字、定义等等,都被视为一个个信息单元,并以每个信息单元为中心,向外发散出许多与之有关联的信息节点。每个信息节点既是其他相关联信息节点的一个分支点,也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节点的中心。这些放射性节点相互联结的结构是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形式之一,直观上表现为枝杈状的立体网络结构。(图1)

图1

人类大脑这种系统性的信息建构策略,是大脑存储记忆和知识,并能调取、思考、转化各种信息的基础原理之一,人类借此能有效地解决复杂的问题。而思维导图仿照了大脑的这种模式,运用它来应对有难度的任务时,具有解决问题的逻辑可能性。最初时,因为思维导图切合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所以被用于帮助人们梳理、记忆、学习繁杂的知识信息,或是作为分析、整合、安排复杂任务的工具,从而提高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教育、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实际的使用中,人们发现思维导图也有益于思维的扩展发散,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在创新活动中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可以促进思考者拓展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和相关信息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引导出思维的突破点和新方向。

创建一个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关键的核心概念出发,以之为原点而生成形象化的结构和逻辑性的分类,通过逐层发散的辐射线将众多与主题有关的信息、概念、条件、任务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加以图解式的连接。思维导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常见的如:蜘蛛图(放射式)、树状图(左右式)、层级图(上下式)、鱼骨图(轴向式)等等。(图2)而美国的创新理论家大卫·海勒(David Hyerle)博士将思维导图进一步细分为8种形态,虽然形态和作用上有了进一步的细分,但其主次派生、信息发散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在思维导图的具体制作上,既可以采取手绘方式,也可以运用电脑生成,此外借助便利贴制作思维导图也是比较好的方法,尤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这种方式便于教师和学生对导图进行灵活地增减和调整。(图3)

图2

图3

思维导图的制作应该注意以下四个要点:一、内容简化,即导图中的信息节点通常以概念明确的词汇、短语的形式出现,避免复杂的表述使得导图内容变得烦冗不清。二、派生发散,即在核心概念确定的基础上,信息节点的派生是开放的、延展的、不受限的。三、层次梳理,即经过对信息的梳理和归类,导图的主次层级、从属逻辑的关系结构清晰明了。四、形象具体,即导图运用导线、文字、图形、色彩、符号等多种元素,呈现的方式和效果应该是生动而直观的。

三、思维导图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的制作往往并不十分复杂,而如何进一步运用思维导图在设计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得创新的构想,才是发挥其效能的关键。

首先,学生依据设计任务的核心主题,展开对相关基础信息的收集,再按照主次、类别、从属的关系,把众多信息加以辨别、筛选和归类,初步构建一个逻辑结构简明清晰的基础框架。这样的基础框架由核心主题与围绕它派生出的一至二个层级构成,接近核心的层级应该是与主题相关的若干统筹概念,如:形态、材料、功能、用户等等。这些由核心主题派生出的节点是针对设计任务要展开思考的几个基本范畴,所以应避免过于偏狭的概念或太过具体的事物。通过最初阶段的信息收集、梳理以及框架的确立,学生能够较为整体地审视将要进行的设计任务,对主要问题的本质做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把设计任务进行合理地分解,为实现设计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大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原有信息,再进一步通过词典查阅、网络搜索、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市场调研等方法,对基础框架上的各个分支节点予以发散、细分,每个分支节点分别再派生出若干个分支。以此类推,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以及所获得信息的实际情况,将这些分支不断进行信息扩展,由此新的信息节点被逐步丰富。在这一阶段,通过对思维导图放射状结构的支端加以扩展和细化,学生有时已经可以从与核心概念有关的众多派生分支中找到新的线索、方向,甚至新的想法。如果确定某一分支具有潜在的突破性,就可以对这一分支中的信息节点再进一步加以推演和增加,不断丰富和深化其中的新构想。

其三,如果已有的众多派生分支仍然无法提供新思路时,学生可以尝试在各个派生的分支之间或信息节点之间进行任意的信息组合。这样的任意组合需要打破思维导图已有的结构秩序,理论上思维导图中所有的信息节点都可以参与自由组合,而导图中通常会有几十个信息节点,所以其排列组合往往能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可能性。这一阶段,其实质上是结合了创新思维中的强制关联法,通过把导图中各个思维逻辑链条的环节解散重组,由此常常能帮助学生获得出人意料、与众不同的新奇想法。有时强制关联的几个信息之间似乎毫不相干,令人一时无法理解,但因为这些信息都与核心主题有所关联,本质上存在共同的交汇点,所以切勿轻易否定在组合中出现的新奇想法。

其四,当学生捕捉到新的思考方向或灵感突破后,就需要对其中那些跳离原有逻辑关系而强制关联的新奇想法加以阐释说明,尝试在强制关联的不同信息间建立新的逻辑关系,并再次回到核心主题的任务目标,判断新创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取舍调整以及阐释说明,使新的构想成为能够被他人理解、接受的,并是可操作的创新想法。为了避免从思维导图中获取的各种新关联组合沦为无意义的胡思乱想,这一阶段中对创意的解释和逻辑的重构必不可少,由此创新的观点、创新的想法才能真正意义上初步形成,并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被进一步加以检验。

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训为例:针对某新型饮料的品牌形象设计进行创新构思,学生依据前期对设计项目及其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构建出如下的思维导图。(图4)

图4

在这一思维导图中,学生围绕新型饮料的品牌形象设计这一核心主题,首先确立了消费人群、消费方式、消费体验、产品元素、产品形态、产品功能这六个思考范畴的分支。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分支不断细化、延展,从较为抽象的范畴逐步引导出具体的概念或事物,过程中一些有用的信息也逐渐浮现出来,例如:满足运动需要、个性化主题、环保循环使用、仿输液袋包装、健康运动手册、用户网络社区、应急功能延展等等。这其中,有的信息之间具有常规的逻辑关系,如:满足运动需要、环保循环使用以及健康运动手册;而另一些,如:医用输液袋、用户网络社区、应急功能延展等等,与饮料、运动的关联较弱。

通过对该思维导图中大约六十多个较为具体的信息点加以筛选、组合,最终学生寻找到新的创意思路,并且对新构思进行了梳理、解释和总结:新型饮料关注水果中特定的有益物质,如香蕉含有促进人脑产生羟色胺的成分,可以愉悦心情、减轻疼痛,能帮助运动爱好者、户外旅行者以及都市年轻人恢复体力、改善情绪;新型饮料的包装形式中借鉴医用注射袋的部分元素而加以转化,使新的包装设计既便于消费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吸取饮用,又增加了应急情况下净化水质的功能,并且以较为独特的面貌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饮料包装,从而吸引个性化的年轻消费群体;在实现饮料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品牌形象中还扩大了设计的范围,增加了消费者对个人健康信息的管理,以及提供该品牌消费群体互联交流的途径。最终,饮料品牌形象设计的新构思有别于现有的常规形式,不再局限于仅仅满足产品包装外观的基础要求,在品牌形象的定位、功能以及强化消费体验上都找到一些创新的突破点。(图5)

图5 傅潮欣 作,2015年

四、结语

在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大量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无疑是成为合格设计师的基础。但设计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限于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因为设计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熟练的操作员,合格的设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而伴随高科技的发展,电脑辅助设计的程度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大趋势,人脑相对于电脑的优势将会更多体现在人脑的思维创新能力上。

另一方面,通过专家的研究与实践,所谓的创意、灵感这些思维成果也并非神奇莫测、难以捉摸,而是有着许多方法和路径可循。目前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诸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这样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也常被使用,但可能因为其原理看似并不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作粗略的介绍,然后就让学生加以运用,这种不完整、形式化的简单运用,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加入创新思维方法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一系列实用的创新思维方法,并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能够真正开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导图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星.云.海》
《花月夜》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