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技术贸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18郝洁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海外并购知识产权

摘 要:技术贸易不仅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内产业发展状况和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体现。随着国际技术贸易规模增长速度的加快,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愈发显著。由于技术贸易内容非常丰富,本文就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以及技术合同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贸易;知识产权;技术合同;海外并购

本文索引:郝洁.<标题>[J].商展经济,2021(21):-054.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1.16

技术贸易不仅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调整国际贸易结构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进步,虽然国际技术合作的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技术贸易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对我国技术贸易的现状进行探讨,为以科技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提供建议。

1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

本文就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技术合同等方面的数据探讨中国技术贸易在各方面的发展趋势。

1.1 高新技术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国技术贸易中,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备,而出口的大多为加工类产品。虽然从数据来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提高,且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技术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有相当多的出口限制,使得国内有进口需求的产品无法进口,因此,如果只凭借数据来分析问题,就容易引起误导(见图1)。

1.2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客体,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知识产权的许可和转让(即许可证贸易)和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对知识产权使用费的支付,即进口每年都在稳步攀升,对于知识产权的出口却与进口的体量相差甚远,直到2016年才有了提升的势头。对于我国进出口技术贸易的体量来说,这样的提升还远远不够,可以预测近几年我国在知识产权费用的支付方面还处于一个逆差的状态。

1.3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也是技术出口的一种途径。当前中国企业的研发竞争力虽然有所起色,但是总体来说依旧不强,往往受困于“技术陷阱”,定位于利润较低的价值链中间的加工环节,借鉴美国与日韩的企业发展经验,通过跨国并购来获取核心技术是实现中国企业跨越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见表1)。

受英国脱欧及欧盟加强外商投资审查影响,中企海外并购更为审慎。2016年是海外并购火速升温的一年,原因在于2016年我国参与企业并购的豪华阵容,目前,耳熟能详的中国上市公司大都在2016年并购成功,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万达等,海外并购的行业大多涉及电子支付、广告、游戏、影视、电脑硬件等领域,大多以服务业为主。随着我国的综合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和娱乐产业的比重不断升高,且成为目前我国的首要关注点。但是随着国内监管制度的完善和相关国家对我国的贸易限制行为加剧,海外并购再次“退潮”。

2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总量的不断攀升,国际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同时,对外贸易,特别是技术贸易却遇到了重重阻力。

2.1 限制性商业行为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内部有很多针对技术贸易的各类限制性行为。

2.1.1 限制性商业行为带来的问题及影响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壁垒,在各国的多边及双边谈判下,不断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在绿色环保的要求下,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特别是近两年,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贸易保护变本加厉。以美国为例,美方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歧视性的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大多是以“技术”“知识产权”“安全”为名做的背书。

2.1.2 限制性商业行为产生的原因

(1)技术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根据《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一些结论表明,无形资本的收入在2000—2014年实际增长75%,2014年达到惊人的59000亿美元。

(2)真正的技术转让仍很困难。从知识产权说起,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技术,以促进后者的经济增长。国际技术贸易所转让的使用权,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的接收方(贸易的进口者)向技术的供给方(贸易的出口者)进行技术之间的转让后,并不能得到该项技术的所有权、制造权和该技术产品的销售权。技术所有权转让通常不发生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所以,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90%依赖于发达国家。

(3)技术转让争议持续。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更自由的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环境,以促进自身更快的技术进步,而发达国家则寻求在世界范围内引入更严格的技術保护。1970年以来,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经济界的激烈讨论,协商后签署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一部分妥协,但与之相关的辩论从未停止。

2.2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需加强

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已经逐步加强,执行严格,法律法规也在进一步完善,但执行中仍遇到了一些问题。

(1)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理念需要更新,与国际接轨。我国自古崇尚知识无价亦无界,认为知识技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为全人类共享,共享才能促进发展,共享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共享是我国对知识的朴素观念,但共享并不意味着免费使用。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也证明,对知识的保护、有偿使用,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我国应该以此为借鉴,完善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际接轨,并严格执行。

(2)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准入及知识产权的法规,仍需要深入研究。应从政府层面和行业协会层面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完善我国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3)我国对技术贸易的研究明显过少,由于技术贸易的范围很广,可以存在于三大产业中,因此,分类研究非常必要。但在知网等比较大的网络资料库中搜索国际技术转让标题时,从1980—2020年,只有340多篇论文,且包括交叉重复的内容。对技术贸易的原理和相关的经济模型,法律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国家统计局内,对于技术贸易的数据也不是特别完备,会在角度、行业等方面有所缺失,且更新缓慢,在统计年报上也只有只言片语,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2.3 技术贸易的不平衡

和总体贸易形势相似,我国在技术贸易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

2.3.1 行业不均衡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我国技术贸易的转移方式较为集中。技术进口中的50%以上都是专利的许可和技术转让权。然后是技术出口,对于企业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占比达到60%以上。第二,我国技术进出口的行业比较集中,进口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和电子芯片等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药物制品等行业为主,出口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和电子芯片、软件和研究实验发展等行业为主。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通信设备虽然大量进出口,但出口的地域多为欠发达国家,平均技术水平较低。

2.3.2 地区不均衡

从表3中国技术进出口的地区来看,技术贸易转移的地区较为集中,技术转移大多发生在东部地区,全国又以上海地区为首。究其本源是中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不均衡所致,服务贸易大多发生在东部地区,而服务贸易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这块炙手可热的蛋糕脱不了干系,又因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我国的芯片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所以地区发展的不均衡难以避免,只能通过经济发展致使产业结构转型,再去改变各地区的技术贸易和本身的科学技术状况。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技术贸易对象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美国与我国技术贸易合同的金额占总金额的34.7%,日本与我国技术贸易合同的金额占总金额的18.6%,德国与我国技术贸易合同的金额占总金额的10.8%。

2.4 国际技术竞争力薄弱

技术竞争力的强弱,不能只看贸易数据的大小比较。一般的衡量贸易竞争力的指数难以衡量技术竞争力以及技术贸易优势,误用甚至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悖的结论。有学者使用RCA(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我国专利技术贸易,经过测算,均小于0.1,说明我国专利技术的体量与对外贸易的总额相比,竞争力相当薄弱(谢莹,2018)。

技术竞争力根本上来源于本国国内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对于技术竞争力的探讨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产业的技术标准、发展状况与提升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应特别关注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3 提升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建议与对策

在了解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和优缺点后,提高我国的技术竞争力和调节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不平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自主技术创新

要实现技术创新,还要从我国自身的科研做起。科研经费的投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与激励。

我国科研部发出号召:截止到2020年,中国进入技术创新型国家。成为技术国家的基础就是不断投入科研经费,除了大型企业外,还要照顾到资本竞争比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对他们来说,要实现技术创新的经费很多,还有被称为技术风险、技术陷阱的阻力,要实现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循环,对教育业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源源不断地引入和培养人才,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

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技术贸易存在区域不均衡和行业不均衡两大难题。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就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贸易结构的优化,使得我国的对外技术贸易结构优化。

由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该一方面继续发挥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在优势品项上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大宗传统商品中的技术含量,努力把新兴技术、新兴材料渗透到传统制造业,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升级,使其重新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拓展和完善产业链,增强基础产业实力,大力发展中间产品,以减少加工贸易对零部件进口的依赖,从而大大降低高价进口中间产品对出口效益增长的负面影响,推动贸易条件改善。

3.3 优化调整技术贸易政策

中国应善用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处于劣势,容易被垄断并高额要价,《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下的许多協议都规定应该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补贴和红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善用这一身份,积极开展外交行动,争取相关贸易的优惠待遇。

发掘优势,争取新技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由于我国长期处于技术落后状态,难以对现行的国际技术标准拥有话语权。随着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应尽快发掘优势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加入新技术标准的制定。

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的技术贸易总额不断增长,但贸易结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贸易其实是一国综合实力的反映,能够真实反映一国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技术贸易的提升,最终是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科技研发水平进步的结果。

参考文献

丁文君.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D].武汉:武汉大学,2014.

符家芳.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高新技术贸易的影响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封荔.中國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问题与竞争力提升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8:21-24.

李庆九,王莹.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5(4):158-160.

李洁.R&D投入对国际技术贸易收入的影响[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余涛,翁凌崚.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选择[J].经济师,2008(11):57-58.

谢莹.国际技术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杨晨.探析技术贸易壁垒的新趋势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商讯,2020(16):181+183.

史安娜,陶嘉慧.中美技术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3):116-124.

黄势璋,廖珈,王燕.从技术贸易看我国创新科技的展望[J].经济前瞻,2019(18):46-54.

Abstract: Technology trad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ut also a powerful evidence of domest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 its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Because the content of technology trade is very ri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foreign technology trade in terms of high-tech produc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echnology contracts, finds out the possible causes,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technology tra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echnology contract;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猜你喜欢

海外并购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知识产权2.0时代的特点、挑战及应对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特有风险及防范策略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与治理机制
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及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浅议海外并购后的整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