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
2021-11-18冯白羽
冯白羽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模式日渐兴起,“社会翻译学”作为翻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国际学术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开端以及发展,国内社会学路径的翻译学研究,社会翻译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学;翻译研究;社会翻译学
一、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开端和发展
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在哥本哈根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发表了《翻译学的名与实》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霍尔姆斯不仅构建了翻译学的学科框架,还首次提到了“社会翻译学”一词,也就是当时霍尔姆斯关于当今“社会翻译学”两个英文版本的说法,即socio-translation studies和translation sociology,尽管这两个术语并不统一,但霍姆斯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翻译学确实是开创性的。
之后,翻译学经历了“文化转向”,随着图里“描写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社会翻译学”或者“翻译社会学”在西方很快获得了一大批翻译研究人员的关注,翻译学开始进行“社会转向”,人们开始从更大的视野来关注翻译问题。自1990年以来,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奥地利等一大批翻译工作者开始以布迪厄、拉图尔和卢曼社会学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为基础来进行翻译学研究,翻译学开始进行“社会学”转向。
2005年,国际著名翻译学杂志《译者》开辟专栏,专门探讨了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下的翻译学研究。因为这本杂志的知名度很高,得到了很多翻译研究人员对相关翻译问题的关注。翻译工作者开始打开视角,从社会学路径去研究翻译学问题。
二、国内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
国内对于社会学翻译研究要比西方国家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晚10年左右,但随着社会翻译学的重要性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国内翻译工作者也开始从事对该领域的研究,社会翻译学在国内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国内翻译研究工作者开始从多个角度对社会学路径翻译学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理论以及实践成果。例如,胡牧(2006),王洪涛(2011),武光军(2008)等研究人员对社会翻译学的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行研究,包括社会翻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学科性质等问题。也有关注西方的社会学路径翻译学研究。他们研究西方社会翻译学研究概况,以及分析西方社会学常用理论,例如: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国内还有一些翻译研究人员运用布迪厄、拉图尔和卢曼的社会学理论对中国翻译学家,例如严复、林纾和马君武,以及美国和英国的著名汉学家蓝诗玲和葛浩文等人的翻译作品和翻译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三、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翻译学的不断发展,翻译研究人员遇到了许多妨碍社会翻译学发展的问题,例如,社会翻译学应该采用什么学科称谓,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一)学科称谓
霍姆斯(James Holmes)在《翻译学的名与实》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关于当今“社会翻译学”两个英文版本的说法,即socio-translation studies和translation sociology,某些程度导致了西方翻译研究人员的学科术语使用不统一的问题。
在西方社会翻译学研究理论书籍中,有的研究人员偏爱使用“翻译社会学”,例如沃尔夫、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等翻译工作者在所著文集中使用了sociology of translation,而另一些人员使用的是“社会翻译学”这种表达,例如甘比尔(Yves Gambier)、斯密奥尼使用的是socio-translation studies这种表达。
在国内,也出现了术语使用不统一的情况,有一些学者喜欢使用“社会翻译学”这种学科名称,例如胡牧(2006)、赵巍(2013)、宋安妮(2014),而国内其他的一些翻译研究人员较常在其研究中使用“翻译社会学”这种表达。
对于学科命名的分歧,张汨(2017)在《翻译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米凯拉·沃尔夫教授访谈及启示》中有向沃尔夫教授本人亲自询问这个问题,沃尔夫教授也有给出一些解答。她认为:在社會翻译学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术语被创造出来对学科进行命名,她并不反对其中任何一个,因为这些表达都是翻译学研究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优劣之分。她认为目前使用比较广泛,认可度最高的是sociology of translation这个表达,因为它指代的是在社会学视角下对翻译行为进行探索的研究。
虽然“社会翻译学”和“翻译社会学”作为翻译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学科命名上非常相似,但其理论框架,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却明显不同。从命名方式来看,前者归根到底是翻译学的研究,它研究社会是为了研究翻译学,而后者是对社会学的研究,它研究翻译是为了对社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研究对象
社会翻译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认识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因此社会翻译的研究对象是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其中,有些翻译活动本省就带有社会属性,这就使得社会翻译学中的社会学属性得以保持和不断延伸,让社会翻译学这门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社会翻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应该放在社会因素对译者,翻译作品,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的影响上,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政策制定等对译本的选择,翻译机构的经营模式,翻译策略的选择,译本的质量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翻译学这一门新兴学科而言,拥有自己的独特且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其学科创造以及发展尤为重要。根据沃尔夫教授,在翻译的社会学研究中,研究的核心必须是将翻译行为视作社会实践等相关问题,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应该结合社会学和文化学研究的方法论(张汨,2017)。
据此,作为一门社会学和翻译学的交叉学科,社会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来自社会学,翻译学,文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等各种学科中的常用研究方法。最主要的是要来自于翻译学和其研究视角的翻译学。此外,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重要社会学思想,例如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其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翻译学的学科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傅敬民.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问题与前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6):101-111.
[2]王洪涛.建构“社会翻译学”:名与实的辨析[J].中国翻译,2011,32(01):14-18.
[3]武光军.翻译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01):75-82.
[4]赵巍.关于“社会翻译学”的再思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01):109-112.
[5]张汨,米凯拉·沃尔夫.翻译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米凯拉·沃尔夫教授访谈及启示[J].东方翻译,2017(06):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