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戏剧体验式观演空间声学设计

2021-11-18纪屏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体验

摘 要:观演建筑作为文化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彰显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扮演者文化传播和社会交往载体的重要角色。国外的“沉浸式”剧场、国内的实景演出剧场以及以“又见”系列为代表的室内情景式剧场都体现着这一理论在当下戏剧演出革新和体验式经济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新的生命力。本文以“又见”系列项目为契机,以空间体验和戏剧体验为关注点,观演空间的声学设计的角度探讨这一戏剧类型的表现。为演员创造优良的表演环境,为观众创造优良的听觉效果,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声学缺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环境戏剧;体验;观演空间;声学设计;

一、当代环境戏剧观演空间现状

(一)现当代戏剧理论与创作对传统剧场空间的质疑与反叛

无论建筑或戏剧都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两者都是文化的表征、文明的载体与时代的心声。从古至今的戏剧艺术,其演出形式和观演空间一直是一对“难解难分的孪生子”,剧场的存在为观众与演员提供了一种适于观演的环境或场所,对于剧场建筑而言,用于承载演员的“演”空间和承载观众的“观”空间一直是其建筑空间组成的核心。

一般来说,剧场形式可依据舞台于观众厅的关系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类型。封闭式剧场通常和镜框式舞台相对应,画框似的台框和舞台大幕构成了围合舞台空间的“第四堵墙”,观众透过镜框观看舞台上的演员和布景,如同观看二维的画面。这种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类型被视为近代剧场建筑的发端,时至今日依然是最为常见的剧场建筑类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观众对戏剧的现场体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观众不再被定义为纯粹的旁观者,而是戏剧演出积极参与者甚至现场二次创作的主导者。

(二)专属化观演空间的兴起

“又见”系列是王潮歌导演团队的戏剧作品,其系列作品有《“又见”敦煌》、《“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以及筹划中的《“又见”丽江》等等,且每一出剧目都有一处专属化的剧场建筑与之相匹配。同时,这一系列的剧目创作都对演出形式、观众和演员的关系提出了很多特殊的设定。

在国内,这样的剧目演出也成为主流戏剧之外不可忽视的新趋势之一。从戏剧创作的角度来看,“又见”系列作为体现出了当代先锋戏剧实践的一些典型特征:舞台的概念外延被扩大,戏剧演出与音乐、舞蹈等结合地更加紧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也相继与戏剧演出相融合,模糊彼此领域之间的界限;空间在戏剧中的“角色”分量加重了,演员与观众在空间中的位置、行为方式、知觉体验发生相应的变化,空间的设定对演出的影响也随之越来越突出。

由于是专剧专演,此类剧场建筑在定位、规模、空间组织上都与非专剧专演的剧场有所差异。可以说,剧本创作、演出编排与剧场建筑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导演团队在该系列中不断对演出形式上力求突破,对观演关系提出了诸多新的想法和要求,反映到剧场建筑上则催生出特殊的观演空间形式和声学设计关系。

二、戏剧院声学设计的设计手法

(一)大厅的体型设计

观演空间的室内体型设计关系到大厅的视觉效果和大厅内最终的反射声分布的时间和空间构成,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厅的体型设计要求满足装饰设计的艺术构思同样要满足其他各类使用功能的技术要求。

从使用角度来说,一个具备使用功能的观演空间应该包括室内装修设计、空调通风设计、专业音响设计、专业灯光设计、普通照明设计和消防喷淋排烟等几个组成部分。所有这些专业都会通过装修设计进行整合而形成統一有机整体。因此在确定大厅的室内形状时需要整合以上所有专业然后结合建筑声学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二)大厅的体型设计

(1)保证每一位观众能够听到直达声

保证观众能够听到直达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消除观众和声源之间的任何遮挡物,尤其是要消除前排观众对后排观众的遮挡。人耳和人眼的高度可以近似的认为在同一高度,因此对于自然声演出使用的专业剧场来讲,只要观众能够看到声源就能够听到直达声,只是由于观众距离声源的距离远近会造成观众听到直达声强弱不同。

在较大的观演空间的设计中,观众席地面会从前到后逐渐升高,其升起高度会根据视线的遮挡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观众能够看清楚舞台。在观众席升起受限制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舞台高度来满足观众席的视线要求。由于声音的波长比光线的波长要长的多,因此更容易产生衍射和绕射现象。直达声的分析方法可见下图,将直达声分析和视线分析结合到一起,也需要主体在心理的适时应答与反馈。

(2)保证有良好的反射声

相对于直达声的不同延时反射声会影响到观众席的听音质量,在“几何声线法”分析中,可以通过声程差来计算反射声的延时,此种体型设计方法仅能够满足体型简单的空间和设计初期的方案行设计,因为观演空间的室内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体,自然声源又是一个点声源或者面声源,对于在中轴线上的剖面,此类做法能够准确的反应反射声的分布,但是对于其他位置,反射声是在空间几何形体内进行反射,简单的平面分析并不能准确反应反射声的分布状态。

(3)消除回声等声学缺陷

在建筑声学设计中,声聚焦、声影现象都可以通过调整装饰面的形状进行消除。通常采用的方案是进行扩散处理,从而达到消除声学缺陷的作用,还能有助于消除强反射声存在而产生的“声染色”现象。

三、“又见”敦煌剧场声学设计

(一)剧场设计方案概述

(1)功能布局与流线组织

“又见”敦煌剧场的功能组成分为主要观演空间、次要观演空间和配套服务空间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又见“敦煌”的剧目演出主体部分被确定为三大部分,并对应着三组不同的室内演出空间,其各个功能之间的组成关系

对于这三个主要的室内观演厅,其基本的空间要求包括:

1)演出部分空间高度不低于6m,没有其他突出的硬性要求;

2)演员后场、主要设备可集中设置,各个观演厅需配有相应的声控光控等技术房间;

3)设计阶段尚没有具体的剧本或故事情节设定,演出编排会以具体的剧场设计方案与参照。

(二)“又见”敦煌剧场声学设计

(1)设计原则

1)合适的混响时间和频率特性曲线设计,创造优秀的环境戏演出环境;

2)保证有足够的响度、良好的语言清晰度和音乐明晰度;

3)使短延时的近次反射声充分反射到观众区,提高听闻亲切感,临场感;

4)厅内的声能应均匀地分布,声音扩散充分,融合均匀;

5)演奏台有比较好的互相听闻条件和舞台支持度;

6)厅堂内无回声、长延迟反射声、颤动回声、声聚焦等缺陷;

按照上述要求,建筑声学设计主要包括:观众区体形设计、混响设计、观众厅背景噪声控制等内容。

(2)观众区体形设计

1)取消舞台和观众厅的划分,不设固定的观众席;

2)观众在三个厅之间单向流动,三个厅之间可设置过渡空间,也可直接相连;

3)演员有底层演出(观众俯瞰)与侧壁演出两种基本设想;

四、结语

一直以来,对于剧场建筑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观演二分的常规剧场空间以及观众厅声学等技术性问题上,“又见”系列的环境戏剧声学设计,对观演环境乃至整个剧场建筑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而这并未引起建筑界尤其是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

环境戏剧场中的建筑声学设计是专业话剧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点和难点。对于一个一流的专业戏剧院而言,其建筑声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观众在剧场内可以欣賞到来自舞台演员的清晰、圆润、优美的话剧对白和丰满、真切的音乐演出;观众具有很好的临场感,演员与观众的视听交流通畅,能感受到最优质的演出氛围,可以促进演员表演激情的爆发;观众厅应具有很好的清晰度、合适的丰满度,观众可以听清演员的每一句台词,声音亲切、自然。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濮波.论戏剧空间的三种形态[D].上海戏剧学院. 2011

[2] 冯文化,贺加添,魏平华.中南剧场建筑声学设计[J].华中建筑,2008,(5):69-73

[3] 大型文化建筑与城市文化塑造——武汉琴台大剧院现场研讨会[J].新建筑.2008

[4] 杨贤龙.凝固的音乐——上海大剧院设计的美学分析和鉴赏[J].美与时代.2007

[5] 鲍家声.观演建筑设计中的思考与体验[J].城市建筑,2006,(02):6-11

作者简介:

纪屏兰(1993.06—),女,汉族,湖北黄石市,助教,建筑学硕士,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建筑与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体验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技校英语课堂开展职场体验式教学初探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景观的语言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