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兴趣的生活化园本课程的研究
2021-11-18王雪
摘要: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同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所研究并实施的园本化生活课程内容就应主要从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进行选材。在教师和孩子们在共同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教育生成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各种主题。我们结合《指南》努力把幼儿一日生活融入课程,树“园本化生活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园本课程;生活化;兴趣
一、引言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来源于生活,幼教前辈陶行知、陈鹤琴都提倡教育生活化,在他们看来“生活即教育”、“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是最适合孩子的。这种观点在《纲要》中也体现出来了:“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所研究并实施的园本化生活课程内容就应主要从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进行选材。在教师和孩子们在共同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教育生成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各种主题。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要求我们遵循课程游戏化的背景,进行幼儿园主题式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要确立鲜明的儿童立场,以幼儿为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实现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等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应用在幼儿园主题式园本课程实践中,倡导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积极营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本课题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基于幼儿的生活,支持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做让幼儿喜欢的课程,促进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体验,而主题式园本课程的实践正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为基点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
三、什么是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
关于什么是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即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据其特点,我们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以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积极引发、释放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如《规程》中提出:“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些都说明了对幼儿自身需要和兴趣的关注,对幼儿身处的现实生活和环境的关注,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
四、幼兒园课程生活化策略
如何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课题。幼儿园课程生活化需要“生活精神”“生活态度”和“生活实践”;需要课程的设计者努力回忆自己的童年,密切关注幼儿的童年感受。我国的幼儿教育法对幼儿园课程有明显的生活化的取向。
1.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能反映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就不可能是生活化的课程。只有体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才能彰显促进幼儿发展、促进幼儿生命的成长。因此,关注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就是关注了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幼儿园课程设计者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幼儿园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关注抽象的、文本上的幼儿,而是关注现实的、眼前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幼儿,去观察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促动他们。
2.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幼儿对知识、技能及品德的学习和发展,不能借助概念和理论,一定要将知识、道理和技能还原为产生它们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程就是行动化的课程。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师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
3.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因此,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究精神的教师,才能真正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幼儿的发展就是在解决生活和游戏的问题过程中实现的。那些来自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能让幼儿更充实的生活;那些通过幼儿的生活来实施的课程内容,能让幼儿觉得更亲切、更有兴趣。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就是要向幼儿的生活要内容,依靠幼儿的生活过程来实施课程。幼儿的生活本身就是课程,课程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生活的过程。这种生活是能体现生活世界的本质的,是能体现幼儿生命成长的诉求的。所谓使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就是让幼儿处于自己的生活世界,使幼儿的生命得以健康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课程在幼儿的生活和行动里》——虞永平教授
作者简介:王雪(1989-),女,籍贯:天津市武清区,职称:二级教师,工作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