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整体护理模式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11-18孟庆荣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8期
关键词:整体护理神经功能并发症

孟庆荣

摘要:目的  分析围术期整体护理在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2017.10-2019.10入院,均行手术治疗,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合用整体护理。比较神经功能和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术期整体护理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也可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1

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病变中普遍存在,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较为多发,发病后可表现为头痛、吐字不清、意识障碍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外科手术治疗此病应用普遍,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研究发现[1],在出血性脑卒中手术中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可充分发挥手术效果,改善预后。我院在部分患者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就诊时间:2017.10-2019.10,采用抽签法分组。42例对照组,23例男,19例女,年龄40-85岁,均值(62.78±2.45)岁;观察组42例男女均分,各为21例,年龄最低42岁,最高84岁,均值(62.16±3.72)岁。两组数据资料一致(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严格观察术后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用药,及时协助解决异常情况。

观察组与整体护理合用,具体措施为: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迅速搭建静脉通路,建立护理小组,以实现不同学科协助,准确评估病情,制定干预措施,完善各项影像学检查,确定最佳手术时间。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说明疾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配合度,促进手术治疗顺利开展。

1.2.2 术中护理

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后,适当调整温湿度,轻握患者双手,用亲切的语言予以鼓励、关怀,以减少应激反应,保障手术安全;术中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舒适手术体位,做好非术区保暖工作;护理人员熟知手术流程,及时准确递送医疗器械,提高手术治疗可行性,促进手术顺利开展。

1.2.3 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需对患者生命体征、吞咽功能和饮食效果予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予以营养支持,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适当按摩受压部位和下肢,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压疮形成;鼓励患者术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工作,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患者神经功能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判定[2],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越明显。

1.3.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比患者出血、感染和颅内压上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经软件SPSS 22.0录入并处理数据,名义变量资料(神经功能)由和t表示检验,无序分类资料(并发症)经百分数(%)、X2表示检验,P<0.05证实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NIHSS评分为(10.78±1.12)分和(10.86±1.16)分,无数据差异(t=0.322,P=0.749);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16±0.78)分和(7.32±0.56)分,数据差异明显(t=12.149,P=0.000)。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出血4例,感染3例,颅内压上升2例,共计9例,概率21.43%,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分别为1例、1例、0例,共计2例,概率4.76%。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X2=5.125,P=0.023)。

3  讨论

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群体,高血压患者较为多发,疾病发生率、致死致残率都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生命安全。该疾病可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难度大,需行手术治疗。为此,需重视围术期护理工作的开展,可充分发挥手术效果,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护理主要是为疾病本身服务的,对患者本身的关注度有限,未能发挥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成效不佳。整体护理是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开展的护理服务,其核心为护理程序,系统性开展各项护理措施;它并非一种具体的护理方法,而是一种护理理念,围绕患者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从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交等方面满足患者个体需求[3]。在出血性脑卒中围术期应用整体护理,既要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也要为患者解说疾病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形成与自身疾病有关的正确观念;同时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患者负面情绪予以针对性疏导干预,使得患者在术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减少情绪波动所致应激反应,保障手术安全。

文中数据显示,观察组神经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在出血性脑卒中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分析其原因是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促进患者信心重建,对自身疾病高度重视,从而在护理治疗工作中主动配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改善。两组并发症对比有差异,主要是因为整体护理体现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三个环节中,各项护理措施切实到位,整體协调一致,保障护理安全。

总之,出血性脑卒中围术期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可推广;该研究中样本数量不足,时长有限,结论主观性明显,存在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样本数量,延长研究时间,以获得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孟琳.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的整体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 23(9):81-85.

[2]陈艳玲.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重症监护护理及对NIHSS评分影响分析[J]. 系统医学, 2020, 5(7):193-195.

[3]沙启娟. 早期整体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1):112-114.

猜你喜欢

整体护理神经功能并发症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