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评价

2021-11-18谭骥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8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谭骥

摘要:目的 主要为分析产后康复训练中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 针对86例产后康复训练的患者依据随机抽样法分参照组以常规健康宣教(43例)、试验组以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43例),时间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针对其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在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中3级以上人员试验组有38例(88.37%),显著高于参照组(60.47%),并且POP-Q分度试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另外,对比两组SF-36评分P<0.05,试验组评分较高(P<0.05)。结论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不但改善了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并且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

关键词:产后;系统化康复锻炼;盆底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1

產后盆底功能障碍为妇产科常见病,和分娩与妊娠有关。由于盆底组织经历了妊娠期的巨大承托及分娩时的会阴体撕裂,导致盆底肌肉受损。而盆底肌肉与膀胱、阴道以及尿道等器官相连,若盆底肌受损患者表现出盆腔器官脱落、压力性尿失禁、子宫下垂和性功能障碍等,从而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有关研究报道[2],产后约有40%女性具有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因此出现忧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并且依从性差,进而影响其恢复进程,对此,有效的康复治疗必不可少。随着临床盆底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产后康复训练中,有效了改善盆底功能障碍[3]。故本文现探析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其中的作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针对86例产后康复训练的患者依据随机抽样法分参照组以常规护理(43例)、试验组以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43例),参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32.25±1.47)岁,试验组年龄22~41岁,平均(32.26±1.51)岁,两组产后康复训练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患者无精神疾病;无交流障碍;无重大功能脏器衰竭;排除具有传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相关宣教。

试验组展开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1)展开健康教育,开展疾病健康知识讲座,加深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自护能力有所加强,并让患者明白盆底康复训练的意义。(2)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病症选择针对性干预,疏导其不良情绪,改善患者消极心理,从而使其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向其讲解成功案例,以此增强其治疗信心。(3)生活护理,指导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督促排尿与排便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主要以高蛋白、高纤维食物。(4)利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为生物反馈与电刺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持续阴道收缩与放松,之后对肌纤维进行测试,在电刺激中依据其实际情况与耐受度进行针对性治疗,每次治疗时间是30分钟,每周2~3次,共治疗10次。随后指导开展阴道哑铃训练,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宜阴道哑铃,指导患者保持蹲位与仰卧位将阴道哑铃放置于阴道内,逐渐收缩阴道阴道肌并进行站立。

1.3 观察指标

针对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利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分度越低表示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越低。

(2)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使用肌肉张力进行测定,包含6个等级,等级越高其恢复情况越好。

(3)生活质量利用SF-36进行评估,分数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涵盖生理机能、心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文章所得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恢复情况

在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中3级以上人员试验组有38例,占据88.37%,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POP-Q结果

POP-Q分度试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其中0度与Ⅰ度人员试验组有32例,占74.42%,显著高于参照组(44.19%),见表2:

2.3 SF-36结果

SF-36评分两组对比P<0.05,试验组评分相比参照组较高,差异显赫(P<0.05),见表3:

3 讨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作为女性多发病,并有研究报道[3],妊娠、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结构损伤诱发因素,分娩对肛提肌带来一定损伤,促使相连神经系统和机体内肌肉组织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盆底肌肉功能被削弱,故产后需给予科学康复训练来改善盆底功能,对恢复身体具有重要意义[4]。陈丽莲[5]认为针对产后康复训练患者给予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水平,在康复起到较好的效果。并由李梅[6]研究结果可知,其针对产后康复训练患者给予系统化的盆底康复锻炼,并与常规产后治疗进行对比,发现,盆底肌力水平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并且的SUI和POP也较优。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针对86例产后康复训练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试验组以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结果呈现,在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中3级以上人员试验组有38例(88.37%),显著高于参照组(60.47%),并且POP-Q分度试验组也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其中0度与Ⅰ度人员试验组32例,占74.42%,显著高于参照组19例,占44.19%,另外,试验组SF-36评分也较高(P<0.05)。由此可见,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的有效性。究其原因: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盆底肌训练与生活指导等,因该时期阴道处于敏感时期,也易恢复原有状态,故经反复的盆底及训练有效提高了盆底肌力活动,有利于加快其康复进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患者日常知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积极各种不良反应发生[7]。同时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治疗,一方面促使盆底肌肉弹性与收缩强度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图示方法给患者反馈,进而能够准确指导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提高其临床疗效。此外,在产妇阴道内置入肌肉康复器,引导产妇夹持该康复器并逐渐增加重量可有效增强阴道收缩力。

综所上述,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相比常规健康教育更利于促使盆底功能恢复,改善盆底脱垂状况,对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珍,陈凤鸣,邝红芳.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临床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55-157.

[2]梁兵.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9):96-98.

[3]章香春,陈慧敏. 产褥期妇女坚持产后康复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4-7.

[4]魏东艳. 研究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194-195.

[5]陈丽莲,潘金丽,高美霞.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7,7(24):156-158.

[6]李梅.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47-149.

[7]蔡款,杨鹏凤,余金穗,等. 超声指导腹部核心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12):1134-1137.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的MRI研究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