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机制及疗效分析

2021-11-18赵安家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8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赵安家

摘要:目的:针对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在某院就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150例患者均分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一组75人。在治疗研究中,对对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工作,实验组的治疗工作在此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将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整合、分析和统计,并且采用()对计量数据进行表达,通过T来对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率(百分号%)来表示计量数据。以方差来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将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最后的结果显示为P<0.05,那则认为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明显,如果配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将效果更佳,该方法价值显著。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工作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1

1、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在中老年人中多发,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十分常见,因为该病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医学上积极开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现阶段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发病急、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问题,所以对此情况必须要配合高质量的治疗工作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机制和其疗效,对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进行研究,下面是具体内容。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50例,这些患者的基本资料满足条件,没有其他并发症,患者的其他器官功能正常,实验经过其本人及其家属同意。

2.2研究方法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都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同时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由本院相关部门领导联合资深医护人员协同制定,结合患者的病情、病史、家庭情况、个人性格等信息和医院的资源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1]。首先,医护人员对患者严密的观察患者的个人生命体征参数与指标变化情况。其次,在两组患者中都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一次服用的剂量为300mg,并让患者每日都进行两次硝酸酯类药物的注射,持续该治疗方案两周。对于实验组来说,其需要在上述的基础之上在半小时内进行150万U尿激酶+100ml氯化钠注射液(0.9%)的快速静脉滴注,在完成主要的溶栓治疗流程之后,需要经过12小时再为患者进行5000U低分子肝素钙的皮下注射,每日进行两次,并持续两周。

2.3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分级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指标。

在治疗后,患者的ST段大于0.15mV,T波转变呈现直立大于百分之五十,在一星期之内没有发生不良情况则表达为良好效果。在治疗之后患者的ST-T段改善效果,但是依然会发生心绞痛,但是心绞痛的概率有所降低,则表达为有效。在治疗之后患者并没有好转,则表明为无效。

通过Killip心功能分级标准来对患者的心功能来进行评价。

2.4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将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整合、分析和统计,并且采用()对计量数据进行表达,通过T来对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率(百分号%)来表示计量数据。以方差来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将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最后的结果显示为P<0.05,那则认为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中的治疗良好患者为26例,而观察组中的治疗良好者为36例,该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治疗良好患者为34例,而观察组中治疗良好这32例,两组数据之中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中的治疗无效患者为15例,而观察组中治疗无效患者为7例,两组数据之中有明显差异。

心功能分级中共分为4级,其中在治疗前,对照组的心功能分级状况为:I级0人、II级22人、III级36人、IV级17人;实验组的心功能分级状况为:I级0人、II级20人、III级40人、IV级15人。其中在治疗后,对照组的心功能分级状况为:I级22人、II级24人、III级18人、IV级11人;实验组的心功能分级状况为:I级48人、II级10人、III级12人、IV级5人。其中I级表示心功能良好,IV级表示问题严重。

4、讨论

近年来,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得我国社会年龄结构越来越朝着老年化的趋势发展,同时由于生活压力的提升,很多老年病都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发病急性,极大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会使得患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对于这种疾病来说,患者必须要受到合格的治疗,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2]。

在本文的研究中,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加强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措施,通过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及常规治疗配合,经过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工作,患者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康复效果。尿激酶属于蛋白水解酶,其在临床治疗中大多都被使用为溶栓剂,这有益于疏通梗死血管,防止大面积梗死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以说,经过研究可以得到,静脉溶栓疗法可以有效的催化裂解纤溶酶原,合成纤溶酶,进而更好的讲解凝血因素V、纤维蛋白原等,达到较好的溶栓效果,防止梗死。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常规治疗和尿激酶静脉溶栓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较好的帮助患者康复,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可以说经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尿激酶静脉溶栓工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值得各医院能够研究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照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规范化治疗及其临床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197.

[2]李伟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机制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4):41-42.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