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创新让农村学校“引人入胜”
2021-11-18高文光
高文光
摘要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农村学校的自主创新与特色发展。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引人入胜”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以课程的形式落地,营造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塑造富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文化,促进农村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农村学校管理;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0-0056-02
乡村教育的振兴离不开每所农村学校的理念创新与内涵发展。农村学校应走出一条专属的发展之路,这样的发展不以复制城市学校发展模式作为唯一路径,也不以应试为最终目标而忽略对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而是学校管理者把握新时代教育核心议题,为农村学生创设一种专属的教育生态的过程。
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贤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益民中学”)正处于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秉持这样的育人初心与办学敏感,益民中学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切入点,以构建“引人入胜”的学校生态为办学目标,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育人体系之中,逐步改变农村学校的学生成长方式、教师育人模式、家长成才观念,构建了健康发展的学校生态。
一、“引人入胜”,培植助力学生精神成长的土壤
当前许多学校疲于应试,急功近利地“考什么,教什么”。笔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成就人,以行政命令强行推动的做法是盲目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育不应“急于播种”,而应先“改良土壤”,我们应当以文化传承文化,以信仰培育信仰,以灵魂引领灵魂,以道德牢筑道德,尤其应注重引领学生实现精神世界的成长与完整人格的塑造。
学校所处的山东省临沂市古称琅琊、沂州,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是曾子、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也是著名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的得名之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和传承优势。学校作为农村文化的精神高地,要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素养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者。
基于上述思考,益民中学以“引人入胜”的教育策略系统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活动。“引”是机制,“人”是核心,“入”是方向,“胜”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学校重点在“引”上做文章,通过氛围熏陶和文化引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洗礼,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体悟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进一步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助力学生实现终身成长。
二、课程化推进,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系统深入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果不以课程落地,那么就容易流于形式,碎片化发展。益民中学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进行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根基,语文教学更加丰满立体。学校整合学习内容,形成“传统文化+语文”的课程样态。
我们基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设置国学经典课程目录,有序推进《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研习;丰富课堂形态,打通传统文化课与语文课的壁垒,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重点,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我们推进双重教研,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同教共研,教师们既要研究各个学科的教学规律,也要研究多学科融合教学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施融合评价,将传统文化学习与语文学科结合开展评价。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架构与丰富,通过四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助推课堂教学稳步推进。第一环节,课前热身引发兴趣。课前教师吟诵传统文化诗文,学生先听后读,正字音,懂句读,明韵律。第二环节,人人参与模仿诵读。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念诵,边念诵边用左手敲桌打节奏,在节奏韵律中流畅读书,知大意,有感悟。第三环节,深度学习加深领悟。针对重点字词内容,通过要点讲解、经典故事再现让学生知意明理,感受传承。第四环节,领会思想升华内涵。学生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落实到日常行为上,明理、懂礼,在持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实现生命与信念的升华。
对于传统经典学习的关键在于读和悟,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古人读书的情景,那是一种身心的浸润和参与,这种沉浸其中的读书会为他们在学问上的顿悟与精进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学校致力于引导学生体悟有效诵读的内涵,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习的品质。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对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应试教育的“软化”与改变。学校开展了“晨诵午读暮写”活动,学生们每天都坚持在早晨完成20分钟的经典诵读,在课间操后集体诵读,在回家后抄写经典一份。在循环往复的吟诵、朗读、书写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为了督促坚持,鼓励发展,学校每个学期会组织国学经典抄录展评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征文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默写比赛、“相约经典”读书交流活动等,引领师生以文会友,在相互学习中获得更大进步。学校每学期还会开展两次国学经典吟诵展示活动。在学习与展示的循环往复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大文科学习的渠道和内容得以开辟和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增强。
三、沉浸式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心灵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能够产生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益民中学从环境氛围的营造和实践活动的创设出发,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学生内心、外化于学生行为。
学校在校园里所有学生出入的地方,如教室、餐厅、活动室的走廊墙壁等处,都张贴了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节选的内容,包括各类经典的摘录、学生制作的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等。各班级教室内也都设置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学生在校园中时刻能感受到来自“墙语”的激励和鞭策。学校还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将语文、历史等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相关主题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学生们自己动手包粽子,欣赏龙舟赛事,誦读爱国诗人诗歌,在动手、动眼、动嘴、动心中,完成对节日历史的学习和风俗传统的了解,厚植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还抓住临沂市河东区创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区”的契机,制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发放《论语》《大学》等1800余册,《弟子规》《三字经》等2000余册,持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优秀传统文化诵读固化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作为校长带头在学校宣讲推广传统文化,保证每周亲自给学生上一节传统文化课。同时,学校也十分重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分阶段选派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专题研修班进行培训。学校教师先后赴山东曲阜尼山、沂南以及重庆等地,拜孔子、祭周公,诵经典、听报告、写体会,全身心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我校还常常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入校,为师生做专题讲座。
2015年以来,学校基于省级课题“关于‘引人入胜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和市级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策略研究”,在课题引领活动、课题指导活动、课题提升活动的研究中,实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生命培根固本,为学生营造精神家园”的学校发展愿景,为农村学生创设了适宜其成长发展的专属教育生态,学生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持续增强。
(编辑 杨晓梦)
注释:①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学会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课题“深度教学视域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CTWH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