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学阅读与写作 巧培语文审美之素养

2021-11-18朱晓红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品评李煜美的

朱晓红

教学实践时,笔者尝试通过以下四个路径来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努力提高其审美素养。

多媒体激趣:唤醒审美意识。新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强调“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的重要性,指出“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让优秀文学作品向数字化转型,为学生创造视听之美。画面、音乐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教学手段。笔者在进行《品味诗歌意境美》的教学时,课前准备期间,先以《高山流水》配乐和表现江南风景的水墨山水画的展示,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在《高山流水》悠扬深情、袅袅有余韵的古筝声中,学生们观赏着水墨山水画中的小桥、流水、桃花、炊烟、牧童、人家……强化了对“江南”的审美印象。导入课题之后,再通过对熟悉的诗歌白居易《忆江南》(CCTV版古代诗词欣赏)音画诗的欣赏,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然后再以问题“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美,进而领略文本中作者的情感美,渗透文本的情感性、审美性,从而唤醒其审美意识。

涵泳美读:体味文本之美。涵泳美读,是对古诗文文本的最好理解,也是体味文本之美的极佳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情表》时,先播放名家诵读音频,抑扬顿挫、饱含情感、富有激情的诵读响起在教室,也响在师生的心上,这样的范读很快把学生带到了文本的情境之中。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朗读能力会得到提高,审美素养也相应会有提升。带领学生进行李煜词作赏析时,笔者先把初中阶段以及高中的必修课本上学生已经接触到的李煜的词作《相见欢》《虞美人》《望江南》展示在课件上,然后让他们自由朗读,学生在断断续续、写写画画、用心琢磨、全身心投入的朗读中快速进入到李煜词作的世界中。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展示作者介绍,以一句“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吟低唱”把学生引入到《浪淘沙令》的学习氛围中去。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笔者指名学生分角色诵读,通过表情、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情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情感美……

细味品评:陶冶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广播作品《白发的期盼》的学习时,笔者通过“走进语言现场”活动,逐一播放三段录音,让学生在带着问题倾听的基础上,捕捉自己感兴趣的细节并用笔将之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关注到的细节,阐释这些细节吸引自己的理由。在交流品评环节,学生们展示出了很好的倾听、感受能力,他们或对录音中那位“退休后仍然去学校做实验,不为报酬只为排遣寂寞时光”“不停地轮番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电话声分外地刺耳和让人心酸”的吴老师表示了同情,或对“半个月打一次电话,有的一学期都不打,也不写信,只想着自己的前途而忽视父母”的青年大学生表示了不满,又或者为那位“父亲在世时,对父亲不理解和不耐烦”“叹息声,那么悠长,饱含着无可挽回的遗憾”的中年人陷入沉思。有几个女同学在听课过程中流了泪,哭出了声。不少同学动情地讲起自己生活中看到、听到过的一些令自己难忘的孝敬父母的细节。在这样的倾听、交流、品评之中,他们的审美情趣被激励和唤醒,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探究:强化创美能力。进行韩愈散文教学时,笔者将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的文本选编在一起,先以《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微传》的传记形式介绍、总结韩愈,知人论世,然后以“含英咀华”的版块名选入《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几篇文章,设置一系列思考与研讨题来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阅读的能力,在这之后,再提供名家对韩愈其人其文的评价性散文,将学生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情感美、逻辑美的认知往高处提升。进行《据例析理—议论文写作之论证深刻》教学时,笔者先展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论证哪里不对呢?再进一步追问:怎样的论证才能拥有深刻的理性美?学生在優作的体味、品评基础上得出:用事例印证,深入事例、针对观点对事例加以剪裁、分析并挖掘其中的内涵,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体现事例与观点之间联系的文章才具备逻辑严密的理性美。最后请学生对照自己有问题的习作片段,探究、修改,从而让自己的文章具备美的内在。

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包含着美感教育、美能育德,美能发辞,美能冶情。课堂教学应在“煽动”学生情感的过程中,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从而认识美,感悟美,创造美。

【本文系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语文基于教材的审美素养培养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L—039】

猜你喜欢

品评李煜美的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打破平衡
误做皇帝的李煜
美的校 美的人
中国画品评的现实意义
诗与美
让学生在个性体验中学习数学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