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生长初探
2021-11-18禹昌贵
禹昌贵
学习力生长课堂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我们明确提出“问题与任务、尝试与展示、反思与归纳、练习与反馈”的基本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把“问题本质化、尝试具体化、展示结构化、练习综合化”,真正支持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
一、 小学数学问题本质化
数学问题包括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方法的把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等。问题的发现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去探索、发现,以问题的形式确定探索的目标和中心。发现问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正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使其产生更自觉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对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再运用观察、测量、实验、计算、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多种形式探索,形成初步的结论,检验提出的假设,并展开争辩,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和不断修缮假设,确定最终的结论。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分为:理解题目、拟订方案、执行方案、回顾等四个阶段。(1) 理解题目:小学时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理解题目的结果是知道问题中未知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 拟订方案:找到已知与未知知识量之间的联系或者回忆以前求解类似的问题。好的思路来源于儿童过去的经验和以前获得的知识。(3) 执行方案:根据拟定的方案,激活规则,产生规则。产生式规则执行的结果输出为运算或者操作,构成一个问题的答案。(4) 回顾:反思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整理解题思路,培养解题能力。
二、 小学数学尝试具体化
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教师设计出一定的客观形式,通过相应的信号、信息载体,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检验、实施,在头脑中构建经验结构。
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情况,对学生尝试内容的选择要突出“精准”。如在苏教版《图形的平移》精选了这样的三个尝试内容点: (1) 从运动要素的角度认识图形的平移。(2) 画平移后的图形;(3) 画法的迁移和知识的延伸。通过这三个尝试内容点的有效选择,课堂整体目标明确、脉络清晰。
通过尝试任务的分类设计,引领学生自主尝试。小学数学每节课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针对具体的问题,分类设计,主要包括:看一看、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不同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如在苏教版《图形的平移》精选了这样的三个尝试内容点: (1) 看一看:小船图向什么方向平移,对应的是方向要素;(2) 数一数:用自己的方法数出小船图移动的格数,对应的是距离要素;(3) 说一说:小船图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将平移要素由单一走向复合。
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如在苏教版《图形的旋轉》:以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自我认识、对画法的自我探索为起点,最终实现对图形运动的本质认识和对画法操作的技能掌握,这样的过程需要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这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学生的独立尝试也使这样的过程更具个体性、多样性与生成性,它能让我们看得见学生思维、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
三、 小学数学展示结构化
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是数学学习思维“看见”的过程。既包括独立思考之后学生的学习单上的书面材料,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通过展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展示的结构化包括:
确定展示内容。如在《图形的平移》,小船图的处理,在展示内容上选取三个素材小船实物整体移动;通过对应点数格子;通过对应边数格子,处理了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法可靠性、合理性。
选择展示方式:书面展示需要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够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同学阅读和理解解题过程。口头展示需要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操作展示通过适当形式的操作,说明道理,使人理解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多元展示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伴的鼓励、自我的肯定、小组的肯定等方面。还需要重视学生独立尝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创新、探索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四、 小学数学练习综合化
如在进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后,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我家的平面图》。学生首先要利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画出的平面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房间占地面积多少?要多少块某种规格的地面砖?涂装饰涂料按平方米划价要多少钱?房间的体积是多少?空调制冷按每立方米划价需要多少电费?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