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培养“勇敢者”的课程密码

2021-11-18缪青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勇敢者特色课程

摘要:南京市钓鱼台小学结合学校“尚勇”文化,构建了“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探寻培养“勇敢者”的课程密码。课程开发源于学校学生的勇敢品格现状调查,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校园、课堂、课程成为了探险之境、探险之旅、探险之梯。在实践和探索中,学校提炼了课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创设“唤醒性情境”、设计“挑战性任务”、历经“攀爬性思维”、获得“跃迁性成就”,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敢于担当、直面困难与挑战的“勇敢者”,学会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的 “学习者”,善于发现、勇于执着探索的“创新者”。

关键词:尚勇;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A-0032-05

【项目简介】

南京市钓鱼台小学长期坚持“尚勇”的教育理念,2017年,学校开始了“‘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2018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19年,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以勇于担当为核心追求,建构课程内涵框架;以挑战学习为特征,优化课程实施方式;以物意相融为理念,打造学习空间。项目建设培育了全体师生的勇敢精神,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敢于担当、勇于直面困难与挑战的“勇敢者”,学会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的 “学习者”,善于发现、勇于执着探索的“创新者”。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演讲时说:“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2018年他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再一次说:“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面对时代召唤,南京市钓鱼台小学结合学校“尚勇”文化,构建了“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勇敢品质,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在长期的实践、探索、思考中,揭示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勇敢者”的课程密码。

一、勇敢不可或缺——项目建设的背景

勇敢是一种古老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征战沙场、开疆拓土、临危不惧、身手矫健、见义勇为……无不述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勇敢之义。但是,当下“男孩女性化”、对“中性人”的推崇,学生心理的脆弱,被网络热炒的教育内卷,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的“勇敢”品格到哪里去了?

学校设计了《学生勇敢品格现状调查表》,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学生、教师、家长的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勇敢品格的现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建设正是基于钓鱼台小学学生的勇敢品格现状进行的,这也是学校建构“勇敢者”课程的起点。

(一)当下学生“勇敢”品格缺失的主要表現

学校低年段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愿意听从教师、家长的教育。但有不少学生不够自信,特别表现在上课发言时紧张,不愿或者不能自信地表达。他们遇到困难时既不敢向别人求助,自己也没有办法解决。中高年段的学生大多在课堂上能自信大方地表达,但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弱,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还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为敏感、容易紧张;甚至有个别学生遇到挫折容易有自暴自弃的想法。

(二)“勇敢”品格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长包办溺爱。我校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生活和学习由家长包办比较多,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度溺爱,让学生缺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如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每天上学、放学的途中,书包、饭盒包均是家长拿着;学生家庭作业中遇到问题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等待父母告知答案。

缺少陪伴和锻炼。部分学生缺少父母陪伴,父母对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关注不够,学生容易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如:学生不能专注、高效地完成家庭作业,不能抵抗电视、手机对于学习的干扰。这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部分离异家庭的子女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以手工业劳动者为主,工作时间不规律,对子女的成长需求关注不够。部分家庭注重学生的学习,忽视体育锻炼,学生或是身体较瘦弱,或是过度肥胖,学习和活动受体能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到自身的自信心。

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因为自身性格或受教育程度低,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和子女沟通不畅,容易造成学生敏感、胆小。通过个案追踪,我们发现小学阶段出现抑郁、自闭倾向的学生人数略有攀升,但很多家长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甚至有的发现问题,自己也不能积极面对。

2.学校因素

从学校的课程设置看,重知识、轻体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改变。体育类课程还停留在完成国家课程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课程有所欠缺。出于各种安全因素考虑,一些具有探险精神、需要勇敢、勇气的活动不敢开展。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对学生勇敢品质的关注还不够。

从教师的访谈结果看,教师普遍比较重视知识类学科教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勇敢品质的研究较少,对于“勇敢”的内涵理解比较片面。如:我们在设计访谈内容时,发现教师对于勇敢与规则、勇敢与安全、勇敢与智慧、勇敢与情感、勇敢与性别等领域的问题思考甚少、存在疑惑。

3.其他因素

低年段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紧张、不自信。高年段学生容易受外界影响,网络媒体对于流量明星的吹捧,使正在成长的小学生,特别是高年段学生审美发生变化。通过学生访谈,我们发现高年段学生认为化妆、染发、身材纤瘦是一种时尚,对于身体强健、皮肤黝黑的运动之美不以为然。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肥胖、豆芽菜型学生和近视学生急剧增长。在心理素质方面,学生的挑战精神、耐挫品质严重缺失。

基于以上调查,我们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是人生大厦的奠基阶段,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格尤为重要。

二、师生共同创生——“勇敢者课程”的架构

什么才是“勇敢”呢?怎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勇敢者”呢?在学校的积极倡导下,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实践探索,开发培养“勇敢者”的课程内容。

(一)把校园变成一方勇敢者探险之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一种物态文化,具有可感可知、生动形象的特点。学校遵循物意相融的原则,打造了“勇者之墙”“勇者之路”“勇者之城”等特色景观与设施,将物态文化景象化、意象化,从命名到建设唤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体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勇敢”的熏陶,讓“勇敢”精神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我们期待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一方充满童趣、充满挑战,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激发潜能、探索未知的“勇敢者”乐园。

学校现在的校址在解放战争期间是磨盘街42号。1946年下半年至1948年年底,磨盘街42号一直是中共南京市委的秘密联络点,很多重要情报从这里发出。如今,学校设计了两面灰白色的砖墙,将这段历史镌刻在墙壁上。紧挨着这两面砖墙,有一面100多米长的墙壁,师生将历史上有勇有谋、有气节的革命者、民族英雄、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的事迹和图片搜集、整理、粘贴于此,命名为“勇者之墙”。这里是学生每天走向教室的必经之路,是学生举行各种仪式的神圣之地,革命先辈、英雄人物、行业模范的勇敢事迹时刻感动着学生、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勇敢者的榜样之墙。

走进钓鱼台小学,扑面而来的还有浓郁的中华武术文化,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学校在操场上建设了一条“勇者之路”,路上有一长排梅花桩、独木桥、木人桩、攀岩墙,所有的设计根据学生年段特点,从动作要领、挑战用时等方面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学生在挑战不同难度的时候,锻炼自身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学生曾骄傲地说:“‘勇者之路充满荆棘,当我经过努力挑战成功,向下一个难度晋级时,我觉得自己就是勇敢者!”

“勇者之城”位于学校四楼,整个一层楼经过升级改造,引进现代科技,为学生呈现了当下、未来有可能面临的各种生活场景。有当灾害来临时的模拟逃生场景,有可以做精细木工活的工厂车间,有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模拟社区,还有各种知识竞答和与“勇敢”有关的影视资源等。学生在“勇者之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践、体验活动不断挑战自己、学习技能,学会关爱、学会互助,萌发梦想、追寻梦想,培养勇敢者必备的品质。

(二)把课堂变成一趟勇敢者探险之旅

学校一方面将“勇敢者中心”课程做出特色,另一方面紧紧抓住课堂,从课堂开始,帮助学生夯实课程的根基,引导教师转变理念、开展研究。

1.教学内容指向对“勇敢”的深度理解

我们充分挖掘国家课程中的“勇敢”元素,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在国家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鼓励学生勇敢举手、勇敢提问、勇敢合作、勇敢尝试……另一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学科拓展,引导学生深度体验、感受勇敢的内涵。如体育学科创编了《武惠童心》校本读本,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梅花拳操、梅花桩趣味游戏、手舞狮等身体素质训练项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武术名人。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中学习榜样、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四年来,全校学生近视人数下降、身体素质明显好转,坚毅品格逐渐养成,在各级各类的体育赛事中屡屡夺冠。

2.在道德两难中加深对“勇敢”的理性认识

勇敢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如血性之勇和尚武之勇,理性之勇和坚韧之勇等。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学会区分勇敢与蛮勇、冲动的区别。课堂上,教师创设真实的道德两难情景,引导学生在讨论、思辨中加深对勇敢的理性认识。如道德与法治学科讨论“不让溺水悲剧发生”这一话题时,教师呈现了真实的新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同伴溺水,如何施救”?在讨论中加深他们对勇敢的理性认识,认识到理性之勇、智慧之勇的重要性,立志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勇敢者。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勇敢品质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探究学习中,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同样重要。培养勇敢者的课堂,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学生走进课堂,除了教材,还会有一张研学单,记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思考轨迹;小组学习突破常规,学生可以提前了解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选择任务单,然后进行同质分组。研学单的记录、小组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能够展示真实的自己,能够树立“够一够”的目标,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体会到直面自己、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就是勇敢者的品质。

(三)把课程变成一架勇敢者探险之梯

学校整体建构了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部分。基础性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基础、基本素养,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设定的必修课程。拓展性课程立足于本校学生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勇敢品质这一核心目标,依据“勇者之墙”“勇者之林”“勇者之城”的物态空间和“谁与争锋”线上空间开发,让这些拓展性课程成为培养“勇敢者”的探险之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学校在校园的“勇者之墙”下开设了“英雄联盟”课程。师生在这里了解红色革命历史,讲述英雄故事,诵读英雄诗词、家书,探究英雄崇高行为背后的精神密码,举行庄严的入队仪式、少先队小干部就职仪式、成长仪式等。学生在这里了解英雄事迹,向同伴、社会各界人士讲述英雄故事,在了解、讲述中走近英雄、学习英雄。在“英雄联盟”课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从不同时代、不同岗位的英雄代表、先进人物身上理解了“勇敢”的丰富内涵。

“武惠童心课程”是我校体育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因为深受学生欢迎,成为“勇敢者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武惠童心课程”充分挖掘中华武术文化精髓,通过设计武术名人墙、中华武术文化廊、梅花桩、独木桥、木人桩、攀岩墙等挑战项目,引导学生系统了解中华武术文化,在各种挑战项目中锻炼胆量、强健体魄。学校还组织学生探究武术名人的成长密码、DIY十八般兵器、举办“勇者之技”擂台赛、“勇者之赛”游园会等,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的时代精神与勇气。

学校还在“勇者之城”内开设了“勇者闯关课程”。“勇者之城”的空间大、学生可体验的内容很多。师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体课程内容和闯关线路,学生凭借“勇者手环”认证进入“勇者之城”,按照路线进行“勇者挑战”,每一次闯关成功,手环自动积分,给予评价。成功通关后,手环自动显示绿灯,学生进入验证区,收获惊喜礼物。“勇者手环”集管理、运动、学习于一體,实现了信息化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挑战与惊喜中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

学校利用互联网开设了“谁与争锋”课程。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网络对于他们而言是充满诱惑力的。网络是把双刃剑,合理利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给每个学生一个ID地址,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完成各种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感悟。在虚拟世界中,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敢于展示自己,但又必须遵守虚拟世界中的各项规则。这样的课程实践也丰富了我们对当代儿童勇敢品质内涵的解读。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若干研究性学习课程,以项目学习和特色活动的方式呈现。如:“CHENG载智慧”课程,学校邻近明城墙,学生也居住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课程实践。学生徒步走城墙锻炼体魄、磨练意志;漫步古老的城墙观察、学习,画城墙、唱城墙、颂城墙、制作城堡模型;走上“城城垣垣”小讲坛,分享研究的收获与感悟。研究性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围绕主题,在任务驱动下开展研究、亲历研究的过程。课程更加凸显地域特色,更加体现中华文化,更加聚焦中国学生勇敢品质的培养。

三、唤醒、挑战、攀爬、跃迁——“勇敢者课程”的实施路径

我们在“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探索“勇敢者课程”教与学的方式,提炼了课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唤醒性情境”

“勇敢者课程”要求教师在课程学习中重视创设与学生知识、技能、背景、学习环境高度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和参与,唤醒学生的旧知、兴趣、潜能等,使学生获得成长,逐渐具有勇敢精神。如:学校设计的“勇者之城”课程空间是匠心独具地呈现给学生有可能面临的各种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挑战自我、增长智慧。

(二)设计“挑战性任务”

教师在“唤醒性情境”中为学生设计挑战性任务。这些任务是具体的、由浅入深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形成一定梯度,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撑,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磨砺学生的学习毅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攀岩墙、梅花桩都有难度的等级,激励学生在挑战中超越自我。

(三)经历“攀爬性思维”

在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思维攀爬的“脚手架”,鼓励、等待、帮助学生,逐步使学生的思维从浅表性思维过渡到深度思维,引导学生经历攀爬性的思维过程。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研学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如学生结合江南梅雨季节发现城墙排水系统的奥秘、探究植物与墙体关系、实验测试制作排水系统模型,形成城墙保护建议。学生在研学单的指引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火花不断被点亮、不断向上进阶。

(四)获得“跃迁性成就”

“跃”是跳的意思,“迁”指迁移、变化。在“勇敢者课程”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取得一次次进步、获得一个个小成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能力、发展素质,最终使学生获得变化,以跨越的姿态得到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注重内容设计,又注重呈现方式的设计,体现了评价的趣味性、及时性、延时性。学校精心设计了每节课的小印章、每周的喜报、每学期的“勇者之星”评选等,启发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勇敢者”的成就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改变。

“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培育了全体师生的勇敢精神,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敢于担当、勇于直面困难与挑战的“勇敢者”,学会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的“学习者”,善于发现、勇于执着探索的“创新者”。

责任编辑:颜莹

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缪青,南京市钓鱼台小学(江苏南京,210006)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勇敢者特色课程
动物派对
勇敢者的游戏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台词
勇敢者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