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兰食品选择标识的实践经验及启发

2021-11-18黄泽颖黄贝珣

食品与机械 2021年10期
关键词:营养素膳食标签

黄泽颖 黄贝珣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当前,中国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挑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1]显示,虽然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但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超重肥胖形势严峻,饮食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随着食品加工业迅速发展,预包装食品的消费比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居民日常饮食的一部分[2]。虽然预包装食品便捷、多样化,但方便面、碳酸饮料、薯片、香肠等食品的糖、盐、脂肪含量高而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等有益营养成分含量偏少,长期摄入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3]。营养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信息的便捷途径[4]。中国于2013年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预包装袋需标示营养成分表来展示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钠含量与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信息。然而,由于对消费的引导作用不足,不利于快速判断[5-7]。对此,中国正加紧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强制性标识营养成分,以及发布《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提倡实施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FOP)标签,帮助消费者快速作出健康选择。FOP标签是位于食品包装正面(在主视野中)的营养标签,采用营养素度量法(Nutrient Profile,NP),以图形、符号、描述性文字等评价食品整体营养价值,吸引消费者注意并帮助其快速选择健康食品[8-9]。自1989年Keyhole标签实施以来,FOP标签在全球已流行30余年,不少国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按照实施主体可分为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3类,其中,政府主导的FOP标签如瑞典Keyhole标签、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英国交通灯信号标签、澳大利亚健康星级评分最受中国学界关注[10],相比之下,非政府组织主导的FOP标签关注度较低。

选择国际基金会(Choices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是国家层面独立运作的全球性组织,实行理事会管理制,汇集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在东亚、非洲、欧洲均设有办事处,在非洲致力于解决营养不良和校园营养餐供应难题,在欧洲专注营养成分分析工作。文章拟以选择国际基金会发起的选择标识为案例,从营养标准、实施效果、与相关FOP标签比较进行分析与凝练发展经验,以期为优化中国FOP标签提供参考依据。

1 选择标识的营养标准与实施效果

选择标识(Choices logo),又称选择计划(Choices Program)、荷兰选择(the Dutch Choices),于2006年5月在荷兰启动,采用总结指示体系的营养素度量法模型,以勾选图形标示低饱和脂肪、低反式脂肪、低盐、低糖、高纤维的健康食品,旨在帮助荷兰塑造食品体系,引导消费者寻找更健康产品并促进食品行业改进产品配方,预防非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形式的营养不良[11]。

选择标识的营养标准由选择国际基金会下辖的国际科学委员会、选择标识秘书处、行业咨询小组共同制定。其中,国际科学委员会由全球领先的营养、食品、消费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组成,负责制定高水平的国际标准;行业咨询小组负责提供食品行业的建议和要求;选择标识秘书处负责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食品公司、科学顾问组对接,负责采集多方建议协助选择国际科学委员会独立做出选择标识的决定。

选择标识的营养标准参照 WHO《关于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建议》以及21个国家的膳食指南制定,重点考察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钠、添加糖、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其中,除膳食纤维外其他营养成分被证明是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根据产品的组成和用途,选择标识将常见的食物划分为基础产品组和非基础产品组,其中,基础产品组主要提供必需和有益的微量营养素。按照选择国际基金会的要求,食物至少要有2种微量营养素达到要求才能列入基础产品组(见表1),例如,水果和蔬菜(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面包和谷物(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铁、膳食纤维)、牛奶产品(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钙)、肉类、家禽与鱼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12、铁)。总体上,基础产品组分为主食、水果、蔬菜、肉、鱼、蛋类、乳制品、坚果、食用油、菜品等;而非基础产品组分为酱汁、其他调味料、小吃、甜食、饮料。而且,各类别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以水果为例,还分为新鲜水果与加工水果,每个细类有详细的食物目录,有对应的营养标准,详细设定每100 g 或418.59 J食物中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钠、添加糖和膳食纤维的临界值。需要说明的是,选择标识不适用于酒精含量高于0.5%的产品、食品补充剂、医药物品、1岁及以下儿童食品。

表1 基础产品组的微量营养素最低含量要求[11]

在荷兰,食品生产商与餐厅采用选择标识的行为自愿,如果通过认证,则需要向选择国际基金会缴纳年费。一般情况下,选择标识的认证步骤为:待评价的产品先被区分为基础产品组或非基础产品组,再寻找具体分类、对应营养标准。对于预包装食品,可利用营养成分表数据比对,也可以在指定的实验室检验,允许糖、能量、脂肪、纤维的数据偏差控制在15%以内,钠的偏差在20%以内。如果产品符合标准,则通过认证并标示为健康食物,反之为非健康食物。

营养标准是动态更新的。为体现食品科学的新发展,国际科学委员会每4年修订选择标识的营养标准并重新评估认证过的产品,每次标准修订的目标是进一步调整脂肪、糖和盐含量,促使食品公司不断改进产品配方,同时引导消费者逐步转变饮食习惯。营养标准的修订,需要收集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专家、独立科学家、非政府组织和食品公司对当前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调查消费者对标识产品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新修订标准发布后,有1年的过渡期,企业可选择使用以前或当前的标准。在此期间,国际科学委员会可对标准进行调整。过渡期后,只有新的标准有效。截至目前,营养标准已通过第3次修订,形成“2019年国际选择标准第4版”[12]。

2006年以来,选择标识在荷兰许多连锁超市和餐饮店推广,并产生良好的效果。截至2017年,已超过120家食品制造、零售和餐饮领域的企业采用选择标志[13]。而且,学者们调查发现,选择标识能产生积极影响:① 选择标识能刺激企业重新配制产品配方,将更多的健康食品推向市场[13-14],且受调查的10类产品中,钠和反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4~6类食品的热量、饱和脂肪显著降低但膳食纤维增加[15];② 贴有选择标识的食品比非标识食品健康[16];③ 选择标识较受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例如选择标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13],引导消费者作出更健康的食物选择,使选择标识食品销量显著增长[16],尤其吸引老年人和肥胖消费者关注选择标识[17]。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否定选择标识的作用,Vyth等[17]调查发现,荷兰自助餐厅贴有选择标识的三明治、水果、沙拉的销量无显著变化。

2 选择标识与相关FOP标签的比较

目前欧洲国家实施的FOP标签主要有选择标识、Keyhole标签、多交通灯信号标签、Nutri-score标签、营养电池标签(见表2)。其中最受关注的FOP标签是Nutri-score标签,已经在比利时、西班牙、德国推广应用,并经欧洲消费者协会局(BEUC)提倡成为欧洲统一的FOP标签。

由表2可知,整体上,从营养素度量角度划分欧洲国家实施的FOP标签可为总结指示体系和特定营养素体系两类。具体而言,总结指示体系分为阙值法(即一个食品满足某些促进健康饮食的整体营养价值的最低标准即可被评为健康食品,如Keyhole标签和选择标识)与评级法(即将食品中推荐性营养素和/或限制性营养素计算在内,给予食品评级,如法国的Nutri-score标签);特定营养素体系,即显示具体营养成分含量及推荐摄入量比例,如英国的多交通灯信号标签和意大利的营养电池标签。相比之下,采用阙值法总结指示体系的FOP标签图形简约,消费者第一眼就能了解食品的健康程度。

表2 欧洲发达国家实施的FOP标签比较

在全球,当前或曾经流行的“勾选”图形FOP标签共有6种(见表3),发起机构的主体多元,主要是社会团体,如美国心脏协会、加拿大心脏和中风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最早勾选图形的FOP标签是1995年启动的Heart-Check标签,而近两年才兴起的FOP标签是中国的“健康选择”标识。由表3可知,除了雀巢全谷物保证标签采用食物类别信息体系标示食品中含有全谷物外,其他标签都采用总结指示体系的营养素度量法模型,但唯独中国的“健康选择”标识仅考虑脂肪、糖、盐3种限制性营养成分,而其他4种标签综合考虑了推荐性营养成分和限制性营养成分。

表3 “勾选”图形的FOP标签比较

3 启发

选择标识是在应对饮食相关慢病发生率上升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食品。虽然欧洲近年来新推的FOP标签更多地采用分级评价或显示特定营养素信息,选择标识的欢迎程度下降,但选择标识仍活跃于荷兰市场,且影响着他国勾选图形FOP标签的推陈出新。总体来看,选择标识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最大的亮点是权威、严密、实效的营养标准,据此拟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3点启发。

3.1 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科学权威的营养标准

选择标识的营养标准由严密的组织机构确定且以大量的国际经验(WHO的膳食建议与21国的膳食指南)为依据,为全球的FOP标签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FOP标签启动晚,但后发优势强劲,建议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在启动FOP标签前要做大量功课,除了要立足国情,最好要对30年来FOP标签的国际经验进行总结,梳理营养标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尤其要注重不同标签标准的横向比较,增强认知和开拓思路,为制定科学权威的营养标准提供保障。

3.2 定期修订FOP标签营养标准,逐步提高食品的健康水平

选择标识确立了每4年的修订周期,不仅适应消费者偏好与营养科学的新发展,而且通过修订逐步提高盐、脂肪、糖、膳食纤维的摄入标准,发挥营养干预作用。在中国,虽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从实施的第5年起进行修订,新增添加糖等强制标识的营养成分,但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修订机制,容易与国内外营养健康发展趋势脱钩。中国营养学会兴起的“健康选择”标识,同样缺乏制定营养标准的修订周期,鉴于中国“健康选择”标识与荷兰选择标识在勾选图形的相似性和考量营养成分的相近性,建议中国营养学会确立逐渐趋严的营养标准,提高盐、脂肪、糖的临界值,并为生产商调整食品配方提供1~2年的过渡期,循序渐进地推动居民达到减盐、减油、减糖目标。

3.3 确立详尽且覆盖面广的营养标准,方便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

选择标识的营养标准又全面又具体,通过划分基础产品组和非基础产品组,方便食品生产商和餐厅对应标准贴标,也有助于消费者寻找标识购买到不同类型的食品。反观中国,“健康标识”目前仅适用于预包装食品,尚未在生鲜农产品、菜品应用。而且,“健康标识”尚缺乏不同食品对应的营养标准,难以促进标识在不同预包装食品的推广应用。因此,建议中国营养学会对预包装食品设置分门别类的“健康标识”营养标准,尽可能覆盖日常食品,而且尝试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钙、铁等推荐性营养成分,在生鲜农产品、菜品应用,提高“选择标识”的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素膳食标签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