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2021-11-18靳晓恩
靳晓恩
(南昌工程学院 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99)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计算机的出现、internet的普及、移动通信及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到大数据、云计算、AI、VR、AR逐渐进入并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意味着信息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图书馆界从以收藏为主的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到移动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可以说,图书馆界始终把握科技发展热点,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兴起成为时代所趋,并在近十年内渐渐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的主流,成为第五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引领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方向。本研究以文献调研为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文献被引度分析,借助CNKI分析工具,分析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热点与实践研究热点的趋势,并从智慧资源共建共享、核心技术研究、服务模式各个方面提出支持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策略,促进智慧图书馆研究。
一、文献数据来源及筛选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相关研究,国外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21世纪初,研究对象主要是欧美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1]。国内初步研究开始于2009年,2011年全面展开。本研究文献数据来源是基于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调研,在研究过程中,从文献相关度方面考虑,调研重点主要以相关度检索更高的“主题词”检索为主,因此,在检索策略设计上,本研究重点以“主题词=智慧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为主,检索范围限定期刊和学位论文,检索年限为2011—2021年,检索出209篇文献,其中182篇学术期刊,12篇学位论文。借助CNKI分析工具,对检索结果梳理出文献发表趋势及文献主要研究热点示意图如图1和图2。
图1 智慧图书馆(2011—2021)年度文献发文量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从2011年起,智慧图书馆相关文献研究发文量呈曲线上升,可分为三个代表阶段:2013—2014年上升较快;2014—2018年呈稳定发展趋势;2018—2021年呈直线上升。这表明智慧图书馆十年间迅速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热点,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智慧化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和建设中也越来越发挥出实际可行的作用。
图2 智慧图书馆研究主要热点分布
图2显示,国内在近十年的智慧图书馆研究中,其研究热点、研究主题及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智慧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馆员、图书馆服务模式、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等提高读者信息素养及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创新能力方面。可见,在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过程中,技术、服务、人才等是建设、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基础,也是图书馆事业研究的重点。
二、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
本着研究结果的权威性,在文献数据筛选过程中,作者筛选了核心期刊、学位论文以及被引率高的文献作为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的分析来源。以下从理论研究热点和应用研究热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理论研究热点分析
在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文献最早且被引率最高的是2010年严栋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他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2]。这篇论文打开了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序篇。此后,王世伟[1]也提出“智慧图书馆注重的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集群与协同管理,注重的是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泛在、便捷和跨越时空的读者服务,注重的是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李显志,邵波[3]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高质量的全媒体资源为核心,在先进的智能技术推动下实现馆员和用户协同感知与创新的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它是集技术、资源、服务、馆员和用户于一身的智慧协同体。”谢芳[4]提出智慧图书馆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理,包括对读者的智能管理、对书报刊的智能管理、对资产的智能管理、对图书馆时空的智能管理等;二是基于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的智能服务,即提供泛在、便捷和跨越时空的读者服务;三是基于大数据的系统决策分析,包括对服务对象按照不同信息进行分类的统计、分析,从而进行科学决策等”。当然,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就是智慧服务,但说到智慧与智能的关系,曾子明、金鹏[5]认为智慧服务相比于智能服务是更高级别层次的服务,在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互联高效的特征强调舒适的体验,并能够促进协同创新与科学创造。
从上述文献研究中可以发现,理论研究的热点主要是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与技术实现方面进行探讨,且这些是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随着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深入,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基础将更适应应用和顺应技术应用发展的需求。
2.应用研究热点分析
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最早见于2011年裴嫣珺发表的硕士论文,文章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包括实体场馆的改造、网络平台的建设,以及利用智慧信息服务理念开展的特需服务[6]”,宁波大学的“智慧图书馆”APP包含图书目录查询、微书阅读、图书转借、书店借书,以及线上借阅下单、线下图书配送等功能模块[7],为读者提供了真切的“人、资源、空间”智慧感知的服务体验。2012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开放了以Find+、Mobi+、Book+、Pad+、Subject+、Paper+等“+”[8]系列的智慧服务体系,带给读者更高效的智慧服务。重庆大学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借助大数据分析,以满足读者需求为驱动力,通过整合资源管理、读者管理、服务应用管理三大模块,实现了基于文献大数据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门户[9],实现了对“纸质+电子”文献资源的元数据收割,解决了图书馆有资源、无数据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文献元数据仓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门户[10]。可以说,智慧图书馆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层面,其触角已经延伸至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已经对图书馆建筑物理空间、网络服务空间、社会协同空间实施了全覆盖。智慧图书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更加着力于服务管理、智慧工匠、智能惠民、环境友好[11]。上海大学图书馆在感知层和交互层进行了实践,并在计算层上做了相关规划。通过感知层面的RFID书籍识别和自动借还书系统,交互层面的移动图书馆、RSS智能信息推送和智能座位预订系统的实践,结合对未来云计算中心的规划,已初步具备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12]。
可见,智能技术、RFID技术、云服务等的智慧服务技术已成功在多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实践应用,并为读者带来了更加高效、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服务效应。并且,随着大数据、智能时代的不断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应用范围渐渐扩大,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推出智慧项目及产品,内容涉及视、听等多方面,不仅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图书馆信息用户的用户体验及信息获取满意度。但是,在上述应用研究分析的智慧图书馆实践应用案例中,AI、VR技术服务应用初见端倪,并展示了吸引用户参与图书馆资源服务的优势,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如若加大其在图书馆建设中应用力度,深入研究,发挥其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更大的作用,将会为图书馆的服务提升带来更多智慧体验升级。
三、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发展趋势及启示
通过近十年来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热点的梳理,可以发现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启示为:资源共建共享是初衷、更是未来;核心技术是基础、更是动向;服务模式是重点、更是关键。资源共建共享、核心技术开发、服务模式创新是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将成为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助推智慧图书馆研究发展。
1.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是图书馆建设的初终,更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智能时代,信息共享技术的不断升级更加有利于智慧图书馆秉承信息资源共享理念,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通、合作,增强联盟资源共同体的共建共享群效应,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等等智慧技术群,将信息共享集群中的图书馆资源通过知识化、智能化协同合作,实现图书馆之间智慧化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元数据共建共享,建立健全智慧化信息资源共享制度,构建智慧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一体化平台,并关注智慧化共建共享资源安全技术保障,让智慧化的信息资源共享从用户需求、到资源建设、到共享获取、再到安全保障等,每一个环节都更有效地服务于信息需求用户,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念走进现实的目标,更是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之一。
2.核心技术
技术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支撑,技术又是图书馆革新的助推器。可以说,图书馆事业的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可持续研究动向更是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并引导图书馆研究的方向。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智能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感知、VR场景、5G等等智慧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广应用,这些技术也逐渐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标签,支撑着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各个环节。
其中,云计算的应用,让用户更能体会到超时空的信息获取无感体验,在云服务构架中,运用智能分类、聚类,缜密的信息资源合并、去重与排序后,再通过规范、统一的信息检索入口,为用户提供规则性、规律性强的知识成果,构建一站式的智慧化服务虚拟空间,用户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进行便捷的信息沟通交流,实现对异构分布信息资源的一体化智能获取。目前,云计算已获得成功应用,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公司推出的基于云计算的“百链”云图书馆,提供图书馆的云服务架构,服务于任何愿意加入的图书馆,升级最大效果的智慧服务,形成更大范围的“服务集云”,在这片“云集”中,用户所能体验的是一种无缝链接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并且,随着云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云计算将会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发挥更高效的作用,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智能获取体验。
人工智能(AI)具有类似或超过人类的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物、使用工具和操控机械等的能力。图书馆界高度关注和重视人工智能给图书馆所能带来的智能服务,并不断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建设的融合研究,“人工智能+图书馆”的发展更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多个图书馆已成功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中去,如智能机器人小图、智能机器人小布、智能机器人图宝分别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践的成功案例。除了智能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的成功实践,针对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知识、规划、学习、交流功能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智慧化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更好地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这些会是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的重点。
VR(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也是智能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技术。VR的多元呈现系统能够更加智能整合和多元呈现信息资源,实现虚拟场景、实体场景、多元协同场景等交互协同服务,用户信息检索与获取感知体验自由且丰富多样。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成功应用VR技术,将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用户信息检索参与度及用户信息获取满意度,更进一步促进智慧图书馆研究事业的新进程。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升级,5G技术的落地应用,将从技术层面有效解决智慧图书馆面临的服务速率、资源共享、用户互联、情境感知、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实现智慧图书馆空间的无缝衔接、虚拟交互和场景转换[13]。这能更有效地提升用户信息获取体验,驱动智慧图书馆研究进程,让智慧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更快更好地走近用户,提升用户信息获取满意度和幸福感。
技术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引擎,能助力图书馆工作的优化,丰富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内容,从而增强读者的满意度。在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研究过程中,触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主流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云计算、RFID、AI、VR、5G、全媒体技术等,一直是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技术重点,并在不断地实践应用。但是,在成功应用的过程中,为保障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技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方面的研究来保驾护航。
3.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方面,服务模式是图书馆服务的方向,引领图书馆服务级别和层次。研究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就是针对原有模式的图书馆服务进行重构,以大数据、智慧化理念为中心,融合图书馆的“人”“资源”“手段”,打造智慧馆员、知识化内容、智能手段协同的智慧化图书馆服务模式。
首先,从智慧馆员方面的研究来看,研究重点应集中在“以人为本”,以建立智慧化新型人才队伍为主线,建立更利于大数据发展需求的数据馆员、学科馆员、智库专家等具有较高水平素养、数据素养、媒介素养及知识素养的人才体系。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培训体系研究,形成流程化的培训项目。让智慧馆员不仅有智慧化的服务技能,更具有智慧化的思维头脑。其次,从知识化内容方面的研究来看,研究重点应集中在智慧化资源建设过程中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能力方面。提升用户满意度的终极目标,就是完成图书馆资源的智慧化建设,智慧化的信息获取结果是智慧资源建设的效果体现。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正在于智慧资源内容的实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构建智慧化资源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发现、智库等一体化系统平台,打造图书馆联盟之间资源智慧化的无缝建设与链接。最后,从智能手段方面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关注用户智慧化体验,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智能体验,让用户在信息或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感觉不到设备的存在,真正沉浸在知识海洋中,摈弃干扰,而不是被信息海洋所淹没。
因此,智慧化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宗旨,构建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设计高效的智慧化服务模式、提升个性化的智慧化服务特色等,这些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优化研究的发展源泉,更是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本质所在。
四、展望
图书馆的升级换代时刻紧跟信息技术的革新,图书馆事业的研究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前进。人工智能+、5G+系列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将成为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作为第三代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也将向更加高能的第四代、第五代图书馆研究发展,智能图书馆、智慧共享、云空间、虚拟现实、情境感知技术、图书馆4.0和智慧图书馆员这些关键词,以及智慧技术的实践体验如无感借阅、导航导览、精准推送、机器人服务、安防智能、5G超清影视、智慧书屋、智慧馆舍等智慧场景将更进一步地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研究。智慧图书馆是智能时代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研究应紧跟智慧化发展的时代脉搏,把智慧技术充分应用于图书馆建设的方方面面,加强智慧图书馆研究,提升图书馆的智慧化水平,促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