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的临床研究

2021-11-18刘汉建王明星刘瑞林黄永生

医学信息 2021年21期
关键词:鼻型肠梗阻胃肠

刘汉建,王明星,刘瑞林,黄永生

(兴国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兴国 342400)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leus)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肠粘连或腹腔内粘,多发于腹部手术患者[1],是腹腔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复发,治疗难度较大[2]。胃肠减压是缓解肠内压力的主要措施,鼻胃管是缓解肠内压力的常规方法[3]。虽然可减轻效避免手术所产生的损伤,但部分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4]。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经鼻肠梗阻导管为肠梗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5]。经鼻肠梗阻导管利用导管的补气孔装置避免导管前端粘附在肠壁,确保导管能够顺利沿着肠道向下移动[6];该治疗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导管前端侧孔对气液体的吸附能力,有效降低肠道压力,促进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改善[7];但是具体应用于腹部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的临床效果如何,尚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8]。本研究结合2020 年5月-2021 年8 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5 月-2021 年8 月在兴国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7.28±3.80)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7.65±4.11)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9];②均进行腹部手术,且符合手术指证[10];③均经腹部B 超、腹部平片或CT 确诊[6]。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与急性肠炎;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进行胃肠减压,具体方法将胃管从鼻腔插入至胃腔,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将肠胃内容物引出体外。如果2 d 内表现出比较严重的腹痛或者腹胀症状,立即改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

1.3.2 观察组 采用鼻型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方法如下:①使用胃镜或者X 线把导管经过鼻腔和食管插入患者胃腔,随着胃镜将胃内容物送到患者十二指肠降部或者水平部;②经导管插入导丝,退出胃镜,X 线下监视确保导丝顺利穿过屈氏韧带,经内管向前气囊注入生理盐水(NS),待气囊充盈后,使导管能够随着小肠的蠕动自动下移,不断吸引患者小肠内部的气液。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24h 消化液引流量、液气平面消失时间、24h 内腹围缩小量、24h 胃肠减压量)、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引流不畅、出血、穿孔)发生情况。疗效[11]:①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X 线显示液平面全部消失;②显效:临床各症状均减轻,液平面显著减少;③有效:各体征和症状改善,液平面有所减少;④无效:以上指标均未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胃肠减压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24h 内腹围缩小量、24h 胃肠减压量均大于对照组,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胃肠减压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临床胃肠减压指标比较(±s)

2.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2.4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

表4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蔡氏韧带处的肠系膜水肿和肠管增厚,常常出现肠腔狭窄,通过障碍,进而形成梗阻肠道近端的“闭袢性梗阻”[12]。而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具有机械性和动力性的粘连性肠梗阻,盲目进行粘连剥离很可能造成患者肠管损伤或者出血,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坏死[13]。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轻时应给予保守治疗[14]。研究显示[15],粘连性肠梗阻发病早期,患者的胃肠消化液分泌量会增加,由于大量的消化液堆积在患者肠腔内会引发肠管水肿问题,引发电解质紊乱。本研究选取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长达300 cm,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外管、内管以及前后两个气囊,与传统的鼻胃管比较,具有长度长、能够轻易到达患者小肠远端,进而促进肠腔内的压力的有效控制[16];但是临床关于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提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是一种有效的胃肠减压手段,该结论与苑善收等[18]的报道基本相似。治疗后,观察组24h 内腹围缩小量、24h 胃肠减压量均大于对照组,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胃肠减压方法24h 减压量大,可显著缩小腹围,促进液气平面消失。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导管前端侧孔对气液体的吸附能力,从而促进胃肠道压力降低,加之其长度优势,可强化胃肠减压效果,从而促进消化液排出[19]。同时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方法胃肠减压快速,可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症状。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置管深度较深,可直接进入空肠,从而实现负压吸引,减轻肠壁水肿情况,进而促进胃肠蠕动,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提示该方法临床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可预防出血、引流不畅等情况,确保胃肠减压的持续顺利进行,从而快速实现胃肠减压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效果确切,可快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指标,提高24h 胃肠减压量,提高总有效率,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鼻型肠梗阻胃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钥匙链上的老花镜
更 正 声 明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