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2021-11-18张琳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危组东城区心血管病

张琳娜,王 晶

(1.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北京 10001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全科,北京 100020)

心血管病是机体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据调查显示,心血管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此,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治,并积极进行有效干预,消除健康风险行为,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分析影响心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常住的836名35~75岁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筛查任务,并开展前瞻性研究。筛查前通过张贴告示、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动员。纳入标准:35~75岁者;筛查前12个月在调查社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常住居民;无精神异常者等。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者;配合度较低者;中途退出者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综合评估。采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指定的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使用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身高、体质量;利用软尺对腰围实施测量;用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用血糖仪和试纸测量血糖;用血脂检测仪和血脂四项试纸测量血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为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①疾病史。符合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是进行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其中一项。②血压。舒张压(DBP)≥ 100 mmHg(1 mmHg=0.133 kPa)或收缩压(SBP)≥ 160 mmHg。③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78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14 mmol/L。④10年患病风险≥ 20%型。结合研究对象的年龄、是否吸烟、是否有糖尿病等指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3]进行评估。按照心血管发生风险将研究对象分为高风险组(446例)和低风险组(390例),其中高风险组研究对象又按照《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3]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将研究对象分为极高危组(SBP≥ 180 mmHg或DBP≥ 110 mmHg;并患有代谢综合征、亚临床器官损害或糖尿病,或确诊心血管病或肾脏疾病,73例)、高危组(SBP为130~179 mmHg或DBP为85~109 mmHg,并患有代谢综合征、亚临床器官损害或糖尿病,196例)、中高危组(SBP为120~129 mmHg或DBP为80~84 mmHg,并患有代谢综合征、亚临床器官损害或糖尿病;或SBP为140~179 mmHg或DBP为90~109 mmHg,177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35~75岁常住居民中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筛查情况。②比较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35~75岁常住居民中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筛查情况。③比较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35~7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相关因素暴露情况。④将心血管暴露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项目数据采集平台收集并导出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 例(%)]表示,不同危险分层人数与不同相关因素利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无序分类资料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影响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筛查情况 调查分析显示,35~39、40~49、50~59、60~69、70~75 岁年龄段的高危检出率分别为 23.53%(4/17)、14.29%(10/70)、36.19%(76/210)、67.85%(287/423)、59.48%(69/116),年龄段在60~69、70~75岁的居民高危检出率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2.2 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筛查情况 调查分析显示,836名研究对象中,男性314名,女性522名;统计学分析显示,极高危组、高危组研究对象中男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而中高危组和低危组研究对象中男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35~75岁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筛查情况

2.3 心血管相关因素暴露情况 高风险组研究对象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35~75岁人群心血管相关因素暴露情况[ 例(%)]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男性、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均是影响心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630、1.701、1.335、1.238、1.374、1.370、1.369、1.620,均P< 0.05),见表 4。

表4 影响心血管病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心血管病成为了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心血管病的发生成为了社会上重点关注的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与高危型的聚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个体符合的高危类型越多,则表明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越多,最终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率越高[4]。

随着机体的衰老,心血管结构和功能也将逐渐发生变化,如大的弹性动脉扩张和管径的增大、血管僵硬度增加等,可促进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的35~75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后,发现60~75岁人群的高危检出率较高,且年龄≥ 60岁是影响心血管病高危型的危险因素,这意味着60岁以上的人群心血管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临床需要着重对高龄人群进行相应的筛查与预防;此外,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等均是影响心血管病高危型的危险因素。调查显示,相对于血压正常的人群来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要增加2~5倍[5]。分析原因在于,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则会对心、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引起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自身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能够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肥胖逐渐成为了危害人群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肥胖能引起心血管系统机构和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血栓增加、心律失常增加等一系列风险[7]。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保持正常的体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长期吸烟、经常饮酒也是导致心血管病高危型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可导致人体内活性氧和活性氮含量高,从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吸烟者体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并造成凝血功能紊乱;而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肝细胞,增加胰岛素抵抗、抑制血管舒张物质等,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8]。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极高危组、高危组研究对象中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是心血管病高危型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与男性的抽烟、饮酒等习惯有关,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应尽早戒除烟酒,并且保持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的正常。

综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60岁以上的人群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较高,年龄≥ 60岁、男性、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均是影响心血管病高危型的危险因素,对具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积极干预,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减轻居民的疾病负担。

猜你喜欢

危组东城区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术前超声影像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效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