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电波刀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18罗月芳
罗月芳
(溧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 常州 213300)
慢性宫颈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有关研究报道,慢性宫颈炎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1]。目前,微波、冷冻、激光、药物等是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其中微波治疗通过利用微波场的特殊性,可将组织蛋白凝固,促进坏死物质的吸收,但需要反复多次地进行治疗,且治愈率不高[2]。超高频电波刀(LEEP)是一种微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其利用超声波良好组织穿透性,可精准确定病变组织位置,在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3-4]。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分析其对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溧阳市妇幼保健院于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7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试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39.13±3.67)岁;孕次1~4次,平均(2.12±0.56)次;病情程度:轻度20例,中度15例,重度8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39.51±3.43)岁;孕次1~4次,平均(2.13±0.59)次;病情程度:轻度21例,中度16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次、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5]中关于慢性宫颈炎的诊断标准者;经阴道常规检查确诊者;伴有宫颈肥大、白带增多等症状者等。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者;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依从性差者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溧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微波治疗,于患者月经干净后3~5 d开始治疗,取患者截石位,常规消毒,垂直将微波探头对准子宫颈,探头与糜烂面保持3~5 cm,输出功率40~60 W,将子宫颈口设为中心,从外向内予以环绕烧灼,快速碳化糜烂部位,治疗深度在0.5 cm左右。试验组患者应用LEEP刀治疗,即患者月经干净后3~5 d进行治疗,取患者截石位,常规消毒,将宫颈暴露出来,擦拭宫颈处的分泌物,涂抹浓度为5%的复方碘液,根据是否着色判断病变范围,不着色即为病变区域,用LEEP刀切割。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病变程度、类型选择电极,确定切割深度与切割范围,尽量减少切割次数,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单纯型与颗粒型糜烂者进行环状浅凹形切除,切除深度在3~6 mm之间,范围超出碘液不着色区2 mm;对于乳头状糜烂患者,予以环状深凹形切除,切除深度取决于病情,控制在5~10 mm,范围超出碘液不着色区2 mm。在切除病灶时,电极要飘动划过,不可施加压力,以免破坏标本。结束手术后,以球形电极烧灼创面止血。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2个月,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做好清洁工作,定期复诊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参照《妇产科学》[5]中的评价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炎症面愈合,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糜烂面,宫颈形态良好,碘液着色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宫颈糜烂面有所缩小,深度变浅,碘液着色但不完全为好转;患者未达到上述要求,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②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③术前、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设置: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使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④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脱痂出血> 月经量、瘢痕形成、创面感染、宫颈黏膜外翻率及腹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术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79.07%,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手术相关指标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术后阴道排液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对照组 4 3 4 1.6 8±3.7 9 7.8 4±1.5 3 1 1.7 4±2.6 2 7.3 6±1.4 4试验组 4 4 3 4.1 6±3.8 8 5.4 1±1.1 2 7.1 5±1.2 7 6.0 7±1.3 1 t值 9.1 4 2 8.4 6 7 1 0.4 3 5 4.3 7 3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2.3 炎性因子水平 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术后1个月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 -6;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hs-CRP:超敏 -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IL-6(ng/L) TNF-α(ng/L) hs-CRP(mg/mL)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对照组 43 58.69±5.32 46.19±3.25* 2.32±0.53 1.15±0.31* 2.65±0.86 1.81±0.36*试验组 44 58.13±5.61 32.09±3.01* 2.34±0.55 0.61±0.15* 2.69±0.88 1.13±0.35*t值 0.478 21.002 0.173 10.379 0.214 8.9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并发症 术后试验组患者脱痂出血> 月经量、瘢痕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两组创面感染、宫颈黏膜外翻及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病因复杂,多是由病原体感染导致,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发,轻症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可出现下腹坠胀、腰痛、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6]。临床常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此种方法治疗后病情易复发,需要多次反复治疗,且无法进行病理检查,同时治疗部位还会产生疤痕,影响美观[7]。
目前LEEP刀是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其通过电极产生高频电波,能量强大,被病变宫颈组织吸收,进而产生高热,对病灶作用具有不可逆性,有助于组织重建;同时热效应无碳化现象,能够保证切除标本的完整性,临床效果理想[8]。
LEEP刀操作简便,切割速度快,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创伤,从而促进术后恢复。此外,在LEEP刀治疗中,无需和皮肤直接接触,也就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从而避免了灼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及脱痂出血>月经量、瘢痕形成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证实了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良好。
血清IL-6、TNF-α作为反映机体的的炎性因子,在患者感染病原菌后会造成其水平大幅升高;hs-CRP在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会大量分泌,三者水平可直接反映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病情程度[11]。宫颈炎患者由于宫颈处黏膜皱裂较多,使病原体隐匿于宫颈黏膜,造成宫颈处反复感染,会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而LEEP刀使切割后创面组织细胞形态发生微小的变化,减少了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损伤,可有效预防生殖道病原体上行感染其他生殖系统器官。同时LEEP刀可彻底切除病灶组织,降低病灶组织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可减轻炎症反应,临床价值更高。
综上,应用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从而加快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然而,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选择的样本量较小,因此建议后期可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为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